陳立泰
摘? 要:自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人數逐漸增加,我國高等教育已走向產業化、大眾化。然而,在國民文化水平提升的同時,畢業生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加,使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逐漸嚴峻。面臨就業壓力增大的時代,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為幫助大學生緩解壓力,正確認識時代現狀,促其平穩有序發展,該文闡述了當前大學就業壓力,并分析了在新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心理主要表現及成因,根據其問題探究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控策略。
關鍵詞:就業形勢? ?大學生就業? ?心理壓力? ?自我調控
中圖分類號:F241.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8(b)-0188-03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Self-regula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Employment Pressure
CHEN Lita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Province, 13600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gone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level,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is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 mak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graduates gradually grim. Facing the era of increasing employment pressure, now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relieve pressur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imes, promote its stead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university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analyzed the new employment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caus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elf-control strategy.
Key Words: Employment situati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elf-regulation
目前,我國經濟已步入了新常態的發展階段,這種形勢為大學生就業市場帶來了嚴重沖擊[1]。當代大學生面臨找工作難、合適崗位少的就業壓力,并上升到了大學生心理層面,為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該文明確了影響大學生心理的就業問題,找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方法應對,為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強化大學生就業能力、提高其就業率提供參考,幫助畢業生邁好社會第一步。
1? 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
第一,畢業生持續增加,社會崗位有限。據統計[2],2017—2020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分別為795萬、821萬、834萬、874萬,到了2021年,畢業生總人數又創歷史新高,已達到909萬人。畢業生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面對有限的社會崗位,意味著今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更多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后找不到順利工作,焦慮心理也日益嚴重。第二,深造現象火熱,畢業生就業慢。為提升自身實力,在殘酷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部分大學生選擇畢業后讀研或學習其他技能,繼續深造學習,然而上一批深造的畢業生以投入市場,致使應屆畢業生競爭能力減弱,已不具備一定學歷優勢。第三,好的崗位競爭大,針對薪資高、待遇好的崗位,是如今畢業生重點競爭對象,而這些崗位招聘名額有限,落選畢業生往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崗位,增加了就業壓力。
2? 新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的主要表現及成因
2.1 主要表現
就業是大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關系到畢業生的價值與利益,因此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部分大學生出現了消極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有:第一,焦慮緊張。面對變化多端的經濟形勢,全國人民的就業壓力都在不斷增大,而畢業生作為缺少閱歷、缺少一定工作經驗的社會新人,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也要滿足父母的期望,還擔心在就業過程中與職場中受到較大挫折,變現為緊張不安的心理,焦慮現象較為突出,這種心理現象會使大學生出現懷疑或貶低自己表現,不具有一定積極心態,遇到事情容易退縮,甚至喪失求職勇氣[3]。第二,抑郁悲觀。就業壓力下,部分大學生會出現抑郁、悲觀的情緒,尤其是性格內向、敏感的畢業生,個別甚至導致抑郁癥等嚴重疾病,此類人不善交往,在求職生涯中受挫時,使自己的心理造成打擊,易發生悲觀情緒,產生厭世、萎靡表現。第三,嫉妒攀比強。一旦同窗好友的就業方向或單位超越自己,部分畢業生會出現不快或痛苦體驗。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對自己認識不足,對他人過分高估,引起嫉妒現象較為常見。部分學生忽略了自身專業的限制,看到熱門專業的同學找到待遇較好的工作,或在同一專業,自身學習成績、就業情況、工作能力不如其他同學,易出現不滿而心生妒忌,反而使自身就業困難,還影響了自身與朋友、同學之間的關系。
2.2 表現成因
自身原因:(1)缺乏正確的就業觀[4]。學生就業時,不能正視自己能力,缺乏信息,導致自身出現盲目、自卑心理。(2)自身能力欠缺。知識與技能掌握不足,缺乏溝通交流能力,致使學生就業時失去信心。(3)缺乏正確競爭意識。對自己未來發展難有規劃,依賴家人心理較強,缺乏就業主動性與競爭意識。(4)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就業過程中,經歷幾次碰壁便開始否定自我,不敢繼續嘗試。
其他原因:(1)社會環境變化。畢業生的增長與單位用人的逐年遞減,使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增加,同時我國體制不完善,畢業生的就業只靠高校,社會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協調不足。(2)家庭環境影響。部分家長憑借傳統經驗或個人喜好安排學生工作或給予學生就業建議,著重為學生尋找待遇較高、工作量低的工作,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與擇業。(3)學校環境。部分高校設置的專業不合理,以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畢業后難以尋找相關專業工作,或高校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不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難以勝任實踐工作,增加就業難度。
3? 新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控策略
3.1 樹立正確擇業觀
擇業期間,存在一定競爭壓力,既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面對各方面壓力,大學生易出現心理障礙,因此教師需引導其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理智看待競爭,冷靜分析形勢,拋棄盲目地追尋熱點工作行為,發揮自身能力,放大自身特點與專業技能素質,同時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打破“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錯誤就業觀念,樹立職業流動的觀念,令學生在職業流動中加強自身能力,抓住機會并把握機會,尋找自身位置[5]。
3.2 降低崗位期望值
學術應正確看待自己,降低崗位期望,避免因理想與現實反差過大而出現心理壓力。在選擇崗位中,自身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減少恐慌與焦慮心理,但不可過分降低自己的期望,要擁有信心滿滿的狀態與終身學習的精神,不可自暴自棄,選擇毫無挑戰的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明確自己能力,自身保持注意力集中,做好思維的調控與調整,對心理狀態用過有一定積極作用;在面對失敗時,要積極總結經驗,具有“摔倒即站起”的精神,樹立自己的自信心,做好情緒管理,實現順利就業。
3.3 提高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第一,用平常心面對在就業中遭遇的挫折與輕視,在堅持自己的選擇與發展,還要留有一定空間,根據自身實際適時制定自己的就業計劃與方向,不可過于自負或自卑[6];第二,掌握社會就業形勢,冷靜、客觀分析社會發展方向與自身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實現自身就業計劃與目標;第三,加強心態調節,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要合理發泄,不可任由情緒及壓力積壓,一旦超越自身的承受能力則會造成心理失衡,因此要合理、適當、及時地調節負面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3.4 政府的宏觀調控
政府根據市場情況應對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做出合理建議與調控。第一,正確認識大學生在就業中所起到的作用與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學生提供就業方面的信息,如社會方向、社會需求等,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規范,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提升其就業能力;第二,科學管理和監督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情況,完善畢業生的就業市場,拓寬就業渠道,使大學生具備輕松、良好的心態就業;第三,鼓勵事業單位為畢業生提供合適崗位,給予一定扶持政策,尤其中小企業招收畢業生后,應提供便利條件與相應政策;第四,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給予其一定資金與政策支持,挖掘大學生的自身潛力,實現其自我價值,也促進社會快速發展[7]。
4? 結語
大學生畢業后,就業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路線。對做好準備的大學生而言,選擇合適的就業路線十分重要,面對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學生的心理難免出現問題,高校應即時調整,大學生也要做好自身調整。該文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探究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為大學生就業起到積極作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就業指導作用研究——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10):167.
[2] 李楠.食品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食品工業,2020,41(11):382.
[3] 潘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革與創新研究——評《21世紀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才教育》[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11):167.
[4] 賈丹.心理健康視角下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思維與行為培養探討——評《大學生心理健康》[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0,30(9):212.
[5] 吳曉林.城市吸毒群體的社會風險與防范——基于N省789名強制戒毒人員的調查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9,27(1):103-108.
[6] 馬瑞.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青年,2021(14):191-192.
[7] 周亞輝.賀書琪.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原因的自我剖析——以廣東省某高校學生為例[J].智庫時代,2020,226(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