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本文根據鄉村所處的地理環境,鄉村振興發展的需要,簡要談一談村莊人居環境設計的要點,希望對鄉村人居環境改造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村莊人居環境
一、村莊人居環境改造具有重大意義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且發達地區都要搞,標準可以有低有高,但最起碼要給農民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實現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根本要求,是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項綜合舉措。
二、村莊人居環境的現狀及特征
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我國村莊發展的現狀也有巨大的差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村莊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以浙江省為例,從2003年以來經歷了18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其鄉村人居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目前已經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體系。而西部欠發達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農村發展滯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居住環境較差,急需改善住房及生活條件。
而且由于村莊所處的地理環境,村民的生活習性與城鎮有許多不同之處,村莊的人居環境改造也能簡單的套用城鎮人居環境改造的模式。村莊人居環境改造要充分利用鄉村獨特的環境風貌,充分了解當地村民的實際需求,遵循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進行建設。
三、村莊人居環境的設計要點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村莊人居環境設計要:1.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發揮地方自主性和創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2. 量力而行、循序漸進。3. 城鄉統籌、突出特色。4.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
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工作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合理配置公共設施。應當考慮到村民的實際感受,立足于村民的角度來思考其實際需求,不能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從商業、教育、文體娛樂、養老、設施布局等方面進行配置。
2. 改善交通條件。交通是振興鄉村經濟、改善鄉村生活條件的最主要命脈。鄉村道路可以分為交通性道路和生產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主要連接各家各戶,生產性道路主要連接農田、林地等生產性用地。要始終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四個方面精準發力,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優化農村路網結構,切實改善鄉村道路通行條件。
3. 完善基礎配套設施。通過鄉村配套體系的配置,實現鄉村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生產設施、生態設施和生活性設施。“生產”類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田水利設施為代表,根據農業發展需求,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標準;“生活”類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電力、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設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建設等生活配套設施為主,既要考慮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還要根據產業融合發展等要素規模配置基礎設施資源;“生態”類基礎設施建設,要全面推進鄉村清潔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建立健全鄉村居民自我管理機制、清掃清運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等長效機制,切實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四、零陵區富家橋鎮高賢村人居環境改造項目實例
1.設計思路:
(1)IP引領。景觀節點設計主題圍繞藕遇高賢,創造個性鄉村標識,打造荷花社區。高賢村位于零陵區富家橋鎮,零陵區打造“進城”、“下鄉”、“入水”三條特色旅游路線。高賢村是“下鄉”的重要節點,村莊內流轉了千畝的土地種植荷花,打造以荷花為主的精品旅游線路。
在打造精品旅游景點同時結合村莊人居環境改造,將荷花這一特色進行包裝和提煉,在住房改造時將荷花圖案結合壁畫,在村莊內的墻面都以荷花為主題進行立面改造。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提升荷花這一特色主題。
(2)節點提升。結合現狀調研,將高賢村內特色示范段的規劃節點空間設計,作為當前景觀提升的主要任務。
節點提升結合村莊的人居環境改善一起建設,將村莊的雨水、污水排水系統進行改善。生產性道路建設,利用當地石材、卵石等本土材料進行設計。同時配備太陽能的路燈,配齊交通指示牌等交通附屬設施,改善村民的出行條件。同時興建公廁,對村民的旱廁進行改造。在村莊推行垃圾分類,按照垃圾分類標準設置垃圾桶,改善村莊衛生條件。
(3)手冊補充表達。針對本土植物搭配、民居前坪空間、沿街道路兩側空間的做法予以指引,作為節點設計的有效補充。為村民今后新建改造房屋、前坪后院提出技術指導。
五、結束語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注重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簡介:何一帆(1988.7-),男,漢族,湖南宜章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