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張夢茹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加大對于電力行業的發展力度,經過不斷努力,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技術也廣泛應用在了變電站中,開啟了無人智能變電系統模式。變電運維智能技術以可靠高效的特點被應用在變電運維中。
關鍵詞:變電運維;智能技術應用
引言
我國電力行業自改革開放發展至今,其建設技術和建設規模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遠超其它發展中國家。變電站作為電力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變電站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當中,對數字網絡設施有效應用,結合相應的運轉體系,對變電站集中化管理,變電站實現智能化,可以對變電站實際運行狀態實現全面化監控,將變電站的管理能力可以很好提升,降低或者規避相應不良情況的產生。但是因為智能化變電站的組成比較復雜,對技術要求非常的高,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對先進技術的完善,確保智能變電站的穩定性,使得其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1變電運維智能技術
變電運維智能技術指變電站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等對變電站的設備和電路進行自動檢測和控制。近年來,我國主要采用的變電運維智能技術的邏輯是:在變電站的站控層、間隔層和過程層間使用無線網絡技術進行信息交換,再通過電力調度數據網進行數據交換和控制。美國在2002年最早開始研究智能電網,并在2004年研究出適用于電網的智能管理技術的操作方法。智能電網要對電路運行的每個設備和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測,并隨時做出科學的決策。要管理如此復雜的系統,需要網絡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追蹤且要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變電運維智能化技術特征
在變電運維當中,對智能化技術的檢測范圍往往非常廣以及更大,可以對電網整體進行有效覆蓋,與傳統的監測系統相比較,該技術比較全面化,不但可以對變電站以及用戶等信息進行監測,也能夠對用戶用電相關信息進行監測。還有實時監控運行狀況的特點,傳統變電站所使用的監測方式是單向的,智能化變電站使用的是雙向監測,能夠快速以及及時的在線監測,不但智能化程度良好,還有一定的人性化特點。另外,可以對變電站運行狀況隨時獲取,對變電運行系統合理評估,對系統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前做好預測,若是有相關異常情況,能夠及時發出警報,便于人員及時處理。
3變電運維中的智能技術應用
3.1輸電線路在線監測
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中,專家系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變電運維系統而言,開發變電運維線路在線監測專家系統是極為必要的,其目的在于通過分析監測系統收集的數據,推斷出輸電線路可能存在的故障點及所發故障的原因,包含知識庫、數據庫、解釋機制、推理機以及人機接口五個部分。監測系統獲取數據信號的手段主要有遠程可視、線路安全運行、避雷器等。將所收集的數據信息分別構建成靜態數據庫和動態數據庫,當監測系統運行時,遠程可視監控模塊將率先啟動,并將現場情況轉化為可視圖像,避雷器、安全運行模塊相繼啟動,系統將會根據各個模塊的數據分析結果,啟動綜合分析模塊,從而對結果進行全面的判斷,其結果可以作為輸電線路早期故障的重要診斷依據,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3.2繼電保護校驗技術
首先,在光纖當中對信息完成傳送。通常光纖通信技術主要在變電運維一次設備當中應用,可以對所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及時轉化,以此為數字化傳輸奠定良好的基礎,保護裝置數據接收主要采用網絡實施。其次,在數字保護當中對測試方式的合理應用。制度的合理規范化,是確保繼電保護發展的基礎,其中比較重要的技術設備就是保護測試儀,這種主要就是采用單對單或者單對多的方式,應用兩個光網線路,使用保護測試儀器的連接,實現測試工作的完成。
3.3變電站智能巡檢
變電運維中變電站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巡檢系統、GPS定位模組、智能識別技術相整合,研制出智能巡檢機器人管理系統,增加巡檢系統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并且還可以借助智能機器人通過特殊的傳感設備來收集和整合相關的監測信息,并通過網絡上傳后臺,供檢測人員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3.4提高穩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變電運維當中,在對微信機器以及電子技術應用基礎上,將電波圖以及電壓合并閘有效應用,在相應的時間基礎上保證電網電壓能夠穩定。其次,通過對微機技術的應用,對設備的工況有效檢測,將運行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準確及時的處理,需要對運行要點合理掌握。再次,對自我監測功能有效應用,將變電運維系統全面化監控,特別是需要對斷路器做好監控,若是有異常情況存在就可以及時預警,便于操作人員及時處理,在對斷路器系統應用的基礎上,采用智能控制器對二次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測,以此確保運維系統能夠穩定安全。
2.5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變電運維績效管理
變電運維班組是供電企業傳統的生產班組,負責管轄屬地范圍內的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的運行維護,工作類型主要包括設備巡視、倒閘操作、事故異常處理、維護、文明生產、驗收等。目前,運維班組員工之間的綜合運維能力差異懸殊,“大鍋飯”“干多錯多,不如不干”等現象顯著。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公司出臺了包括“積分同價計酬”在內的多項績效管理舉措,主要依據的是“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鼓勵廣大員工積極認真工作。提出以關鍵業績指標責任制的方式實現精益化全員績效管理,采取平衡計分卡的方法構建了績效評價體系,但是未針對變電運維專業。從成本、安全、工作量等角度全面量化了變壓器單個設備供應商的績效,成效較為顯著。精益績效管理的框架結構、運行機制及指標體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績效管理的各個流程。
4變電運維管理變革展望
通過三大舉措建成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領先能源互聯網企業相適應的變電運維管理體系。一是全面建成“1+N+M”運維管理體系,開創“突出重點,貼近設備;落實責任,優化職能;強化保障,精益運維”的變電運維新局面。二是完成設備智能化升級和業務數字化轉型,形成“設備狀態感知實時,故障預警精準,應急搶修高效”的運維體系。三是不斷發展壯大“設備主人+全科醫生”變電運維人才隊伍,為變電運維管理變革提供堅強支撐。
結語
變電運行技術實現智能化的發展,不但能夠實現日常運行和維護工作的便捷,還可以為信息網絡以及自動化技術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在當前實際操作中,智能變電運行技術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對人員操作技術水平以及操作方法的提升和改進,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合理處理,這樣電網的運行效率也就能夠很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成.區域電網運行績效指標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華東電力,2011(4): 609-611.
[2] 顏曉梅.市場導向下的精益化全員績效管理體系建設——以大冶有色公司為例[J].當代經濟,2016(6):25-28.
[3] 何蓉,馬慧.基于平衡計分卡的A供電公司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4):41-44.
[4] 李黎,華奎,姜昀芃,等.輸電線路多源異構數據處理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廣東電力,2018,31(08):124-133.
[5] 孟令杰.基于簇狀網絡的變電站設備管控系統設計與應用[D].山東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