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E教學模式共分為引入、探究、解釋、精致、評價五個環節,是一種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可從理解水平與知識水平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現本文對生物教學活動運用5E教學模式的必要性進行分析,由此研究5E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僅供參考.
關鍵詞:5E教學模式;應用;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0-0110-02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中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強調高中生物應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來讓學生對大生物概念進行掌握,并結合學業評價,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5E教學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而提出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與新課標教學理念高度契合,將其運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不僅是對新教學模式的有效嘗試,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由此看來,對運用5E教學模式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活動展開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生物教學活動運用5E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新課標的具體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將生物學定義為一門研究生命活動規律與現象的學科,并將其歸至自然科學范疇,能夠對當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高中生物課程要求學生應在初中生物課程內容的學習基礎上,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堅持將生物學家作為學習榜樣,形成科學的思維與探究態度.此外對于學生來說,其在對待生物學習時應本著積極主動的態度,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最終形成終身學習能力與生物學核心素養.還有在新課程要求下,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的教學形勢與學生需求,需要通過創設各樣的教學情境來引發學生進行創新思考,并強調給其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但實現這些措施的前提,便是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使自己的專業理論素養不斷完善,構建探究式課堂.通過運用5E教學模式,是教師對新教學模式的探索,會在探索過程中使教師形成新的能力與素養,有利于其專業素養的提升.
2.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對新模式的渴求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有關生物方面的專業型人才將會在未來社會得到更多需求.而高中生物課堂作為培養優秀生物專業人才的重要平臺與途徑,目前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方面表現在學生、家長輕視生物課學習,課堂學習性興致低,無法按時完成課后作業等.另一方面則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教學評價體系仍待完善.還有從學校方面來看,生物教學需要依托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而學校的軟硬件設施仍較為落后,嚴重降低了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此外不得不說,應試教育觀念在如今新課改的大潮中依然普遍存在,若是無法做到有效改變,便會形成對人才培養的惡性循環.對此,為順應時代潮流,培養更多的生物專業人才,需要教師對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轉變,探索一套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而5E模式基于建構主義而提出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可對教學現狀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二、5E教學模式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1.吸引
吸引是5E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初始環節,重點便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建立對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濃厚興趣.對此,教師應在具體教學中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聯系實際生活,積極構建問題情境,實現與學生所學知識的相互聯系.同時在向學生展示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可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并對學生對已有概念與知識背景的掌握情況有一個良好的把握,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以下問題:(1)假如你家住在5樓,剛開始時每天爬樓梯都感覺氣喘吁吁、小腿酸痛,但你發現持續幾天之后,之前的這種情況逐漸消失了,這是為什么呢?(2)當你吃到特別咸的事物,是不是會下意識的主動去喝水?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日常可以碰到的,學生通過思考,便會形成一個自己的答案,之后可通過探究來得到證實.
2.探究
探究是5E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探討、實驗探究等步驟及基于已有知識背景來建構新概念.對此,教師可設計一系列相關的探究活動,借助實驗來為學生提供參與探究活動的條件與機會,并在自己的引導下使探究活動不斷深化.
例如在教學“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先向學生展示血液生化六項的化驗單,再進行說明:通過化驗這六項內容,可對血脂、血糖、腎功能及肝功能等是否正常進行了解,之后提出問題:“化驗單的這六項內容都有一個正常的變化范圍,成因是什么?若超出范圍,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影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發現這六項內容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成分,若能有效掌握,便會了解內環境是否處于平衡狀態.由此可見,通過開展探究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物基礎知識.
3.解釋
解釋是5E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能夠為精致環節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在探究環節獲取的結論,通過理論化、抽象化來形成新的概念,做到由實踐向理論的飛躍.
例如同樣是對“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教學活動的分析,解釋這一環節的教學任務便是讓學生理解“穩態”的具體概念.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基于探究所得的結論,用自己的話來闡述“穩態”的定義,并說出具體的理由,實現對“穩態”相關概念的完善與補充,最終形成新的概念,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
4.精致
精致環節強調的是對新概念的理解、擴展與應用,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利用新的概念與知識來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中,需要教師為學生構建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新概念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并做到規范使用.
當學生在掌握“穩態”這一概念后,教師便要引導學生探究其更加深遠的意義.對此,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或是觀看多媒體課件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內環境穩定的重要性,之后舉一些比較常見的疾病,包括嚴重腹瀉、糖尿病等,讓學生了解引發這些疾病的內環境成分及性質變化.最后再次強調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要求學生樹立健康理念.
5.評價
評價是5E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結束環節,但也貫穿于教學全程.在吸引這一環節,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展開診斷性評價,對”穩態“的相關知識背景進行了解;而在探究環節,則可設置實驗活動來對學生展開表現性評價;在解釋環節,教師可通過布置習題,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在精致環節,則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與提升.只有在不同環節做好相應的評價工作,才能確保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由此促進其全面發展,并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5E教學模式的提出與應用,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與方向.為實現其有效應用,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認識到開展5E教學的必要性,做好引入、探究、解釋、精致、評價這五個環節的教學工作,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露.基于5E教學模式的生物學實驗教學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58.
[2]李華義.高中生物學實施“5E”教學模式對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影響[A].教師教育論壇(第七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8.
[3]李盛豐,胡超.例談5E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學,2019,35(06):36-37.
[4]邵蘭,黃永杰.5E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參考,2018(10):63-65.
[責任編輯:季春陽]
作者簡介:陳現(1978.8-),男,江蘇省揚州人,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