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是不計回報的付出,奉獻是基于信仰的堅持。他們始終把青少年的事裝在心里。他們義務勞動,捐獻所有。他們,把身子俯得很低,但他們的精神境界值得我們仰望、贊揚、學習。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2005年退休后,羅慶玉一直致力于為下一代作貢獻。羅慶玉積極協調制定結對幫扶制度,建立起助學、助困長效機制。有100 余名失學和貧困學生獲得救助資金50 多萬元。2011年,他患食道癌后,仍堅持每年捐獻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來資助鎮上學校的貧困學生。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關工委主任
汪善華1964年入伍后,長年在馬蘭核試驗基地擔負工程任務,榮立三等功3 次,6 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退休后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繼續發揚艱苦奮斗、頑強拼搏、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兩彈一星”精神,助力脫貧攻堅,為抗疫主動出力,帶領鎮關工委打造以“黨建帶關建”“鎮企共建”為主的五大特色品牌。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車克奮已在武平縣關工委工作14年了。近5年來,他為青少年作宣講60 多場次。他調解多起青少年家庭矛盾,并為多名青少年維護合法權益。2008年以來,他用多年積蓄和部分養老金共資助結對學生36 人,資助金額10 多萬元。2018年,他被省關工委授予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者”稱號。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關工委主任
栗廣梓任臺兒莊區關工委主任后,通過開展“助成長、暖人生”等活動,救助孤困兒童255 人,發放資助金111 萬元;通過開展“牽手關愛行動”,組織志愿者結對幫扶留守兒童1200 多名,與留守兒童結成關愛對子256 對,救助幫扶留守兒童3600 余人次。到2020年,共向社會各界募集資金598 萬余元,資助貧困大學生1381 名。
河南省洛陽市關工委愛國主義教育團
王鈞1948年入伍,1950年入黨,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兩廣和解放西南的戰斗等,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他從副師級崗位離休后,1993年參加洛陽關工委愛國主義教育團、洛陽市老干部督導團。他為關愛下一代無私奉獻,20多年來為青少年作愛國主義報告200 多場,受教育人數18 萬人次。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關工委執行主任
自2015年擔任河池市宜州區關工委執行主任以來,羅啟貴組織五老力所能及地為青少年做好事、辦實事。建立“五孩”(貧困孩、留守孩、殘病孩、單親孩、德困孩)檔案和五老聯系“五孩”制度,組織五老志愿者及社會愛心力量對留守兒童幫扶慰問。
重慶市合川區關工委主任
袁華正2007年從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崗位上退休后,一直擔任區關工委主任。14年來,他秉承奉獻精神,積極爭取領導重視支持,加強關工委組織建設和五老隊伍建設,目前全區五老骨干近3000 人。區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工作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關工委執行主任
汪興華加入關工委20 多年,建立14 個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組織發動五老、愛心企業做好關愛幫扶、捐資助學。實施“夢想行囊”助學計劃,創立了新都區“430陽光驛站”關愛工作品牌。深化“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全區12 所中小學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
貴州省貴陽市清鎮市犁倭鎮石牛村關工委委員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韋明玉深知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他加入“老兵關愛團”,擔任“老兵講故事”主講人,在犁倭鎮石牛村講習所和學校為學生們講抗戰故事。他照顧同村癱瘓的退伍軍人30年,幫助困難孩子上學,為村鎮疫情防控捐款出力,展現了一名老兵的奉獻和擔當。
李世榮
甘肅省天水市關工委原主任
李世榮協同市婦聯在全市創建“留守兒童之家”,動員1300 多名五老擔任留守兒童的“愛心爺爺”“愛心奶奶”“代理家長”。組織廣大五老結對子、送溫暖、獻愛心,先后開展了“千人救助”“愛心行動”等活動。籌資1000 多萬元,成立“甘肅省武山圓夢助學基金會”,5年救助貧困大學生958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