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國
(寧國市寧陽學校,安徽寧國 2423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書寫教學規定:“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書寫的要求為:“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1]要改變我校四年級學生書寫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書寫能力嚴重不足的局面,教師應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寫字要求及指導建議,總結提高學生書寫水平的經驗,創新語文寫字教學方法。
為了了解我校四年級學生書寫水平差異及整體不足的原因,課題組對6 個班296 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歸納總結出相關主要數據。
認為自己書寫水平差的占7%,基本滿意的占60%;認為書寫不太重要的占近44%,重要的占40%;對漢字書寫不感興趣的占41%,感興趣的占50%;認為自己書寫態度差的占15%,時好時壞的占近72%;書寫時坐姿不端正的占10%,不注意坐姿的占近75%;認為執筆方法不正確的占10%,要提醒才能正確執筆的占近34%;認為筆畫寫得隨意的占22%,不太在意筆畫的占近70%;對漢字觀察、臨摹、識記從不在意的占10%,不太在意的占70%;認為寫好漢字很難的占近11%,比較難的占65%;認為書寫習慣不好的占51%,書寫水平不夠的占39%,作業多的占10%;認為沒有寫好漢字決心和毅力的占近5%,能堅持的占55%。
課題組分析調查數據,歸納四年級學生書寫水平差異及整體水平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對漢字書寫作用認識不足,書寫興趣不濃;第二,書寫漢字的態度不夠端正,沒有明確的書寫目標,寫字隨意;第三,書寫時執筆方法不正確,坐姿不夠端正,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第四,缺少科學指導,書寫技法掌握不佳,書寫技能較欠缺;第五,學生不能持之以恒地進行日常書寫練習,缺乏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第六,作業較多,書寫速度較慢,養成寫字隨意和潦草的不良習慣。
調查結果為科學制訂書寫教學策略提供了依據。
課題組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訂了一系列教學策略,積極進行寫字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四年級學生雖然對書寫認識較為淺顯,但他們樂觀向上,有寫好漢字的意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我們利用語文課、寫字課等課堂時間,借助網絡視頻、教學軟件及書法影像資料等形象手段,不斷對學生進行硬軟筆書法的啟蒙教育,加深學生對書法傳統優秀文化的認識,讓他們感受書法魅力,培養其書法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結合當前教育形勢,從漢字書寫提高學業成績、培養個人專長、豐富人文素養、促進今后更好發展等方面進行引導,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認識到寫好漢字的重要性。
雖然《課程標準》對各學段書寫目標明確,但缺乏指導各學段書寫的教材。教師往往因缺少書寫教材而不能規范地指導學生寫好正楷字。由此可見,編寫一本有效指導小學中、高學段書寫教學的硬筆校本教材意義重大。課題組借助寧陽學校雄厚書法師資力量,集體組織編寫出書寫校本教材《寧陽學校(小學部)中高年級硬筆課堂》。這本教材的內容包括:書寫工具及材料的選擇、“雙姿”要求、基本筆畫書寫、偏旁部首書寫、漢字筆畫變化書寫、不同結構漢字書寫、書法作品書寫、硬筆作品欣賞等。這本教材主要針對小學生觀察力不強、領悟能力欠缺、書寫技能不足的情況,特別配置了同步書寫視頻,視頻節錄了專家的書寫示范和書寫技巧講解。該視頻不僅極大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書寫興趣,還很好地規范了師生的書寫、降低了語文教師書寫教學的難度、提高了寫字教學的可操控性。
《課程標準》要求小學三個學段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 分鐘進行寫字教學。語文教師應有效落實課堂寫字教學的國家規定,做到“天天教”。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只重視漢字的正確書寫,而忽視了對書寫質量的要求,導致10 分鐘的寫字教學環節往往被占用。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的關鍵要從課堂日常書寫教學抓起[2]。
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師教學用書》的要求,對寫字教學進行充分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做到內容豐富、組織得當。其次,教師要有序落實10 分鐘的課堂書寫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用1~2 分鐘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然后借助課件或校本書寫教材,用1 分鐘左右演示漢字書寫,讓學生進行筆畫書空。這是最直觀地書寫情景再現,能吸引學生,便于學生模仿。接著,教師用1~2 分鐘進行具體指導。教師要注重寫字技巧的解析,對偏旁部首書寫要講解到位,對筆畫變化要進行歸類比較,對間架結構進行對比展示,確保每節課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長期的示范講解會起到潛移默的熏陶作用,是學生逐漸掌握書寫要領的關鍵。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預留3~5 分鐘的練習和展示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進行巡視指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激勵評價和星級獎勵。為保持學生寫字的專注力和持久性,使其從根本上端正書寫態度,教師應認真批改每位學生的書寫練習,并落實獎懲措施。
為了提高10 分鐘書寫教學的效果,課題組經常采用集體備課和隨堂聽課的方式,相互取長補短。“天天教”的10 分鐘課堂書寫教學是提高學生書寫水平的“不二法門”。
“天天練”就是培養學生“提筆即練字”的好習慣。學生在書寫教學中逐漸掌握了寫字要領,但學生的書寫態度和習慣往往決定著書寫質量。在日常作業批改中,教師要嚴把書寫質量關,明確不同類型語文作業的書寫要求,做到書寫標準明確、評價中肯、獎罰分明,在寫作業時做到書寫有規矩,在作業訂正中做到書寫有矯正,在個別群體中做到差異有輔導[3]。教師要持之以恒地通過規范語文作業,達到讓學生“天天練”的目的,以實現讓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和提高學生書寫技能的書寫教學目標[4]。
課題組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查找原因”“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樂學上進”“授以魚不如授以漁——掌握技能”“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持久訓練”等方面入手,經過一年的不懈探索,我校學生的整體書寫水平顯著提高,他們在各級各類比賽中頻傳佳績,而課題組個人和集體都取得了顯著研究成果。提高小學生書寫水平是一項長期艱苦的語文教學工作,它關乎著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和未來發展。教師要把第二學段書寫教學的“隨意性”變成“規范性”,把學生寫字水平的“差異性”變成“協調性”,把學生書寫瓶頸的“窗口期”變成“上升期”[5]。這是每位語文教師任重道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