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農業農村局板橋鎮畜牧獸醫工作站甘肅張掖 734207)
牛養殖在我國畜牧養殖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發生各種疫病的風險性不斷增加。其中,布魯氏桿菌病是牛養殖中十分嚴重的疾病之一,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以及多種動物群體中傳染,可以通過患病動物污染水源、飼料,通過消化道傳染,且均可在一年四季發生擴散,是當今動物疫病中較為棘手的傳染病之一。為了減少牛養殖中感染布魯氏桿菌病的幾率,就需要做好布病的防控工作,從源頭上遏制病菌的傳播。
牛布魯氏桿菌病的傳染源主要為帶菌牛只和病牛,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徑,也可通過損傷的皮膚、黏膜等感染。病牛母乳和生殖器分泌物中存在著大量的布魯氏桿菌,在生產過程中或流產時排出。隨著牛性成熟,對布病的易感性增高,其中,對布病抵抗能力最強的就是犢牛。
一般牛感染布魯氏桿菌病后會有14~180d 左右的潛伏期,潛伏期無明顯的全身癥狀。發病后,如果是妊娠母牛,不論是在什么時期都可能出現流產,常發生在妊娠后的6~8 個月流產,在流產前其陰道處會觀察到大量紅色結節并伴隨著灰白色的黏液。流產后,陰道還會持續性的排出灰色或棕紅色的污穢物,氣味惡臭。對于公牛來說,感染布魯氏桿菌病之后會表現出關節腫脹,發生附睪炎和睪丸炎[1]。
1)疫情監測開展布病的疫情監測工作是布病防治中重要的手段之一,畜牧管理部門按照防治規范,提高疫情監測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針對布魯氏桿菌病的流行趨勢,用血清學原理做好及時的診斷調查,做出科學應對措施。對于新出生的或免疫18 個月之內的犢牛宜采用血清學監測的方法,對于成年奶牛則需要每半年開展一次血清學監測工作。
2)定期檢疫落實布魯氏桿菌病的檢疫工作,按照對布病防治的技術要求和相關流程,做好全面、科學的檢疫。首先,在牛品種引進時,必須做好充分的檢驗,保證所引進的動物來自非疫區,并提供相應的證明。在引進動物運輸之前,需要按照相關要求做好防疫檢驗,并出具檢驗檢疫證明。其次,必須始終遵守同等風險區相互調運或低風險區向高風險區調運的原則,調運過程中,各防疫檢疫機構要切實發揮作用,嚴格檢查檢疫證明。另外,在實驗室檢測時,要做好外來牛只的隔離,檢測合格后還需要分欄觀察,并定期做好防疫、檢疫工作。
3)屠宰病畜一旦發現陽性牛則立刻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病牛以及病牛的排泄物、胎衣、胎兒等均做好無害化處理,以深埋、焚燒等方式徹底消滅傳染源。對于發現的疑似病牛做好隔離,控制好其牛乳的流向,防止流入市場并做好無害化處理。
4)菌苗免疫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是防控布病的最基本手段,在多種免疫方法中比較建議接種布病疫苗S2 株、M5 株以及農業農村部批準生產的其他菌苗,該菌苗應在配種前注射,不可在孕期注射,接種時應注意觀察并保證牛正常飲水。近年來,人們發現對犢牛利用口服或注射的方式進行免疫能夠提高免疫效果的維持時間,從而節約菌苗,減少接種次數。另外,如果是在難以推行飲水免疫的水源豐富地區,利用布氏菌病活疫苗(M5 株或M5-90 株)進行氣霧免疫有良好的效果,其還能夠節省人力,且接種過程快速,效果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活疫苗對人體有一定致病力,預防接種工作人員應該做好防護,避免感染或引起過敏反應。
1)強化消毒消毒工作是動物疫病防控中最為關鍵的措施,養殖廠或養殖戶應創建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落實養牛場的日常消毒工作,嚴格按照消毒程序開展消毒工作,加強對牛舍的清潔消毒,對牛場的糞尿溝、墻壁、牛欄、飼養工具、飼槽以及牛舍地面均要進行徹底的消毒。以上可使用5%甲酚皂溶液或2%氫氧化鈉熱溶液等藥劑消毒。與此同時,需要保證牛場內的環境清潔,及時將產生的糞尿等做好清理,清掃完運動場地之后用20%石灰乳進行消毒[2]。
2)飼養管理飼養管理的科學性決定著牛群抵抗布魯氏桿菌病的能力,應引起養殖人員的充分重視。強化飼養管理主要從飼喂管理、衛生條件等方面入手。首先,養殖過程中應保證合理的營養供給,為牛群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使用新鮮的飼草料,提高牛機體的抵抗力,同時還需要保證水源的干凈和清潔。其次,強化養殖場的衛生管理,做好及時的清潔消毒工作,并做好牛舍的通風、防寒保暖等工作,為牛群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防止牛只出現應激反應,減少患病的可能性與發生[2]。
由于布魯氏桿菌病為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為了防止養殖人員被感染,就需要做好人員的防護,尤其是對牲畜接觸過的設施做好防護和管理。在病畜診療或助產等特殊的場景下,相關人員必須強化自身防護,佩戴好乳膠手套、護目眼鏡以及口罩,穿戴防護服。在此過程中如果需要接觸病牛的皮膚傷口時不能直接接觸,避免造成感染。此外,長期接觸病牛的檢疫人員以及飼養人員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確保自身的健康,若發現感染了布病則需要盡快接受治療,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擴散影響到養牛場[3]。
促進牛布魯氏桿菌病防治的前提是對疫病防控形成科學的認識,認識到布病的危害、發病后的癥狀等。對此,相關部門需要利用網絡、廣播、電視、宣傳手冊等手段加強對布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向廣大養殖戶普及正確的防疫知識,在集中養殖區則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的力度,促使其強化自身的防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讓更多的人們認識到牛布魯氏桿菌病防控的重要性,促進牛布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
牛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控是牛養殖過程中的重要工作,關系到養殖的效益以及人體的健康。對牛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控要建立在對布病流行特點、患病后的臨床表現以及對布病危害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在整個牛養殖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注重自我防護,并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手段,從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兩方面入手,切實落實布病防控工作。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牛布魯氏桿菌病防控的宣傳和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布病防控的水平和防控能力,提高牛養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