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
教育形式從“群體化”向“個體化”轉變。當下,頭條、抖音、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方興未艾,網絡學習已成為人們的習慣,傳統的集中式學習的影響力局限性凸顯出來,因此,黨員教育必須在強化新媒體學習平臺建設、增強對黨員個體吸引力上下功夫。要積極探索在線自主學習平臺和微信在線問答等多種活潑新穎的教育方式,將黨員教育形式創新與黨員個人日常工作生活習慣有機融合。要不斷提高黨員教育平臺在專業信息領域的原創度、首發度,既凸顯黨員教育平臺的政治屬性,又體現新時代主旋律教育的鮮明特色,吸引廣大黨員積極參與其中。
作品風格從“專業化”向“大眾化”轉變。新媒體時代,人們更傾向于接受短小、新穎、趣味性強的傳媒作品。主旋律作品的表現形式要適應這種變化,向多元、活潑、適合網絡傳播方向轉變。如宣傳黨員技術骨干,可跳出傳統新聞稿、事跡故事等模式,采用工作現場類的抖音、公益廣告短視頻等方式予以宣傳。只有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又探索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的路徑,才能使黨員教育更加入腦入心。
傳播方式從“單向式”向“多元式”轉變。新媒體平臺的迅猛發展、粉絲量的幾何級暴增,使得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在其面前相形見絀。是否能夠推動黨員教育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提檔升級,直接決定了黨員教育在網絡時代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要遵循媒體建設的規律,采取集中訂閱和粉絲吸納、朋友圈轉發等多種方式,著力構建影響力大、信息傳播快的黨員教育線上一體化平臺。進一步推動黨員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使新時期黨員教育工作的覆蓋面、傳播速度、社會影響得到全面提升。
活動策劃從“現場式”向“線上式”轉變。新媒體時代,傳統的現場交流、集中觀看等常規黨員教育形式對于很多黨員尤其是年輕黨員來說,已不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線上活動的策劃顯得尤為重要,既要方便廣大黨員的參與,又要更加關注黨員對于網絡時代工作學習生活的個性化需求,回應黨員主體在娛樂身心、個人展示、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具體訴求,通過積分排名、有獎問答、分享互動等手段不斷提升黨員的參與熱情,增強黨員接受主旋律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