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彤
徐州市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以廣納天下英才的胸懷、廣開進賢之路的氣度,營造有效賦能、近悅遠來的人才工作良好局面,為繪就“強富美高”新徐州提供人才支撐。
思想賦能,求賢若渴興愛才之意。正處在轉型發展關鍵階段、全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徐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求人才、依靠人才。2021年,徐州市全面啟動實施“555”引才工程,每年引進領軍人才500名、專門人才5000名、大學生50000名,著力提升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力以及在淮海經濟區的影響力。人才工作優先謀劃。精心編制徐州市“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制定實施產才融合三年行動計劃,繪制好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圖譜,把產業影響力轉化為人才集聚力。人才工作優先投入。樹立“人才投入是最劃算的投入”理念,將不低于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3%用作人才經費,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人才工作優先考核。動態收集人才工作關鍵數據跟蹤問效,加大考核權重,強化考核結果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推動人才工作水平和能力雙提升。
行動賦能,海納百川強聚才之智。立足“十四五”發展需要,引天下英才聚彭城。廣其途以儲。深入推進“雙創計劃”,加強“雙招雙引”聯動,發布緊缺人才專業目錄,編制人才地圖招引產業發展所需人才。舉辦高層次人才科技創新展、中國徐州人才創新博覽會,組織開展“徐州百企名校行”“大學生實訓實習進徐州”活動,每年提供約1萬個實訓實習崗位。多渠道以育。發揮徐州科教資源優勢,大力推行高層次人才“創新在高校、創業在園區”,遴選一批領軍型科技企業家、產業園區負責人到高校院所任產業教授,高校院所科技部門負責人到企業任科技副總;優化職業教育,推動產教融合,培養“彭城工匠”;以“三帶兩助”計劃全面實施鄉土人才培育行動。全方位以用。推進“一城一谷一院一區”平臺建設,搭建眾創空間、研發機構、孵化器等科創載體,建立科創平臺需求快速響應機制,以人才認定制精準舉薦產業領軍人才,推動人才與企業快速匹配。
環境賦能,不拘一格行安才之道。企業支持突出全鏈概念,提供“從idea到IPO”的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服務,滿足人才企業個性化需求;抓好人才大數據平臺建設,高質量提供“政策資源計算器”“產業布局熱力圖”等各類人才服務;實施人才企業“瞪羚計劃”,培育選拔創新型企業家,“一企一策”給予重點支持。融資環境突出多元路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設立初期規模3億元的“彭城英才”創業引導基金,對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政策性股權投資;引進各類基金,統籌推進“人才投”“人才貸”“人才?!保粯嫿ā俺绊憫?、有求必應”的全方位服務體系,優化“一網通辦”人才綜合服務系統,完善“彭城英才卡”星級服務機制,解決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家屬隨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