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恒
(廣西上林縣大豐鎮農林水利綜合服務中心南寧 530500)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為經濟提供堅實基礎的畜牧業在近年中也越發為人所重視,作為各大鄉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畜牧業日漸壯大并在市場經濟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但在另一方面,畜牧業的迅速發展也使得動物疫病問題更為復雜化,疫病種類逐漸增多且交叉感染時有發生,這一情況使動物食品安全受到了較大威脅。因而,對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亟待完善,只有完善動物疫病防控策略,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動物感染疫病的幾率,從而為畜牧業發展清除障礙。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動物防疫領域已取得了較大進步,動物疫病中的較多烈性疾病已得到有效消除,但隨著時代發展,動物疫病的種類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尤其在養殖業迅猛發展的當今時代,無形中加劇了動物疫病的發展與傳播。而我國傳統的動物疫病防控方案又普遍較為粗放,已不能與新時代的動物疫病防控情況相適應,繼續采取傳統動物疫病防控方式無法取得理想效果,一旦疫病發生則容易造成嚴重經濟損失[1]。
此外,養殖業的發展加快了動物疫病交叉感染的情況,部分養殖戶對動物養殖的衛生情況也缺乏足夠的重視,使動物抵御病毒的能力也有所下降,基于此,動物疫病防控更為困難,一旦發生疫病,對其臨床診斷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時常出現誤診情況,造成了最佳治療時機的延誤。
在此基礎上,動物疫病的病原體在近年頻繁發生突變與重組情況,且新生的動物疫病病原體更具傳染性,使得動物疫病更容易大規模暴發[2]。
從現階段的動物疫病防控政策來看,有關部門較為重視,并為此投入了一定的財力物力,但此類動物疫病防控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出現了并不理想的結果,在大部分鄉鎮養殖戶中,動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實效果較差。究其原因,部分鄉鎮領導對動物疫病防控缺乏應有的關注,此外也有大部分養殖戶對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動物疫病防控政策的落實中,大部分養殖戶對疫病采取輕防重治的態度,防控疫病的措施尚不完善[3]。
動物疫病防控人員隊伍的主體是獸醫,但基層的獸醫整體素質普遍偏低,與飛速發展的養殖業無法匹配。尤其不少從業人員為非專業人員,且動物疫病防控專家相對缺失,防控知識更新緩慢,因而動物疫病一旦發生則容易造成損失。與此同時,對動物疫病防控的宣傳力度也相對不足,即使組織基層獸醫參與培訓,其培訓內容也多為農業行政,涉及動物疫病防控的內容不多,使得動物疫病防控問題更難獲得應有的重視程度。
為使動物疫病防控得到足夠重視,首先需要對動物疫病防控人員進行整體素質的提升。從國家角度出發,最重要的是對獸醫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同時對動物疫病監測與防治等各項工作進行落實。在提升獸醫整體素質的方式上,可考慮從提升行業準入門檻入手,例如對相關的獸醫執業制度加以有效完善,使獸醫從業門檻得以提升,從而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在根本上就已達到了提升自身素質的目標。與此同時,對原有的獸醫隊伍需要進行定期培訓,且培訓內容應以動物疫病防控為主,使相關人員對動物疫病防控予以足夠重視,從而避免輕防重治的情況,在定期培訓相關人員的同時,也需要對其實施嚴格的考核制度,使其對自身工作具備一定的緊迫感,從而能夠避免工作態度上的松懈。需要使相關人員隨時保持動物疫病防控意識,使其了解并不是只有動物感染疫病后的工作環節才重要,更重要的是對動物進行有效的疫病防控,才能從源頭上降低感染風險。在樹立正確意識的基礎上,也需要加大設備的投入,在鄉鎮等各個相關單位建設獸醫實驗室,以推進動物疫病防控的相關研究順利進行,針對實驗中所需疫病檢測等相關設備也應加大投入并做到及時更新,為動物疫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4]。
依照科學防控策略對養殖戶飼養動物的方式進行有效調整,是動物疫病防控策略創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對動物飼養方式進行合理規劃時,應以生物安全與健康養殖相關條例為標準,在確保動物所需的溫度與陽光等必要條件的情況下,對其生長活動中產生的排泄物等實施科學化處理,并進行二次利用。與此同時,對動物飼料的來源也應進行較為嚴格的把控,使其飼料安全性得以保障。部分養殖戶可能存在相關知識水平的缺失,在此情況下務必摒棄盲目自信的思想,應當向經驗豐富的養殖戶或養殖專家積極吸取經驗,以使自身養殖方式更為專業化,從而能夠使動物疫病防控手段發揮作用。
在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積極介入,對動物疫病防控予以積極的財力物力支持,使動物疫病防控的物質基礎得到保障。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也需要對動物防疫科學基地加以完善,一旦出現動物疫情,此類基地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針對動物與人類共同感染的疾病,也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研究,使疫病防控獲得一定的理論支撐,并能夠避免疫病傳播。
在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用藥管理也需要予以足夠重視,一旦有動物發生疫病時,需要對藥物使用量進行合理限制,對于獸藥與相關添加劑或消毒劑的使用需要加以有效規范,部分獸藥存在對人體有害的情況,更應對其嚴格管控,禁止此類獸藥投入使用。在使用獸藥的過程中,應以控制化學類藥物的使用為準則,同時對高效低毒的藥物進行相關推廣,對易污染環境的藥物盡量做到少用或不用,使環境污染因素中的動物藥殘最小化。
綜上所述,我國動物疫病防控機制尚不完善,相關防控意識也存在缺失情況,這一落后的動物疫病防控策略已不能與日漸發展的畜牧業相適應,因而創新動物疫病防控策略在畜牧業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相關人員需要對獸醫組織加以完善,并將科學技術有效運用到動物飼養過程中,與此同時,在用藥與研究方面都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動物疫病防控策略實現有效創新,從而為畜牧業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