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蘊華
淺談瑜伽運動對大學生全面素質的影響
郭蘊華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 300113)
文章介紹大學瑜伽運動的重要性,分析瑜伽運動對大學生全面素質的多方面影響,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更新瑜伽運動思維觀念、提高教學效率等多個角度與方面,提出了大學瑜伽運動的有效推廣策略。
大學教育;瑜伽運動;全面素質;影響
當今社會,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對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方略構成了嚴峻挑戰與考驗。當前形勢下,必須宏觀審視瑜伽運動對大學生全面素質的影響,準確把握瑜伽運動教學的核心步驟與關鍵環節,綜合施策,切實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提升。本文就此展開了探討。
瑜伽本身是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的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派,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在現代大學教育體系日趨完善的背景下,瑜伽運動的重要性價值愈發凸顯出來,成為提升大學生全面素質的關鍵載體與平臺。長期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瑜伽運動在大學課程體系中的應用與創新,在瑜伽課程推廣標準規范建設、方法過程控制、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高質高效地開展瑜伽運動提供了基本遵循與方向引導,在大學課程建設及大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現實成就,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新時期高等教育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與活力。同時,廣大高等教育單位及社會機構同樣在創新瑜伽運動方式,優化瑜伽運動流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與探索,使瑜伽運動的應用價值得以進一步凸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瑜伽運動與大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的有機融合[1]。盡管如此,受主客觀等多方面要素的影響,大學瑜伽運動實踐中依舊存在諸多短板與不足,推廣力度有待加強,瑜伽資源挖掘利用不足,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討大學全面素質提升中的瑜伽運動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2.1.1瑜伽運動可塑造良好形體
大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發育的末期,在相對繁重的學業任務面前,使身體長時間處于僵化的坐姿狀態,不僅身體骨骼及骨關節承擔著較重壓力,而且形體塑造得不到良好調節。瑜伽運動可是僵化的脊椎狀態得以拉伸,其中所包含的魚式、弓式、橋式等反弓形動作,對于緩解身體肌體疲勞具有重要作用,引導脊椎保持在正常的彎曲狀態,避免因久坐或久站而形成的過度彎曲。同時,瑜伽運動中的拜日式等拉伸性動作,可幫助大學生摒棄不良站姿與坐姿,促進骨骼發育,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形體狀態。在瑜伽運動的扭曲與擠壓中,背部脊椎附近的肌肉群得以活躍,可對脊椎構成良好保障,確保脊柱的良好狀態[2]。
2.1.2瑜伽運動可提升內臟器官狀態
瑜伽運動屬于有氧運動的范疇,在肢體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全身內臟器官的狀態得到顯著改善。在呼吸系統方面,瑜伽運動需要緩慢而充分的腹式呼吸,以加大肺部對氧氣的需求量,肺泡的活力得以全面激發,提升肺部呼吸效率,從而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實際工作成效。在血液循環系統方面,由于瑜伽運動同時屬于靜力性運動,盡管各類動作技巧相對簡單,但若要做到動作標準、技巧規范,則同樣需要消耗特定能量,這便會加速血液循環,心臟及血液循環系統的機能得到強化鍛煉,提高腸胃部的供血量,加快腸胃蠕動,促進全身器官功能得以改善。
2.1.3瑜伽運動對大學生身體靈活性與協調性的影響
隨著有關于瑜伽運動方面基礎理論研究的日趨成熟,瑜伽運動在動作搭配、鍛煉強度等方面更加完善化、科學化,在剛開始鍛煉時,往往僅需采用相對簡單的技巧動作即可,而隨著初級動作技巧的不斷熟練,可進行更高層次的動作鍛煉,這種鍛煉方式符合大學生身體柔韌機能的發展特點,可顯著提升身體柔韌性。同時,在瑜伽運動技巧轉換過程中,身體需要保持平衡與協調,同樣對于提升大學生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具有積極作用。縱觀當前大學體育運動實踐,其他運動項目均難以具備瑜伽運動的顯著優勢[3]。
2.2.1緩解和消除心理壓力
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下,大學生既需要面對來自于不同院系與不同專業的學習壓力,完成特定課程學習任務,又需要面對來自于未來就業求職方面的壓力,積極參加就業市場競爭,無疑會形成較重的心理壓力。瑜伽運動更多情況下處于安靜而舒適的環境中,使身體得以放松的同時,心理壓力得以顯著緩解,帶領人們進入一個更加幽靜的狀態之中,心理與精神方面的所有煩憂與不快被完全忘卻,盡情地享受瑜伽運動帶來的輕松感與愉悅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從而減輕心理壓力,放松精神狀態,對于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課程學習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2.2.2凈化心靈
在經濟社會發展節奏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形勢復雜多變,利益關系與價值觀念趨于多樣化,更多情況下處于煩擾紛雜的社會環境中,對本應純潔無暇的心靈造成影響。瑜伽運動中包含一些深度彎曲,可加快血液回流,促進中樞神經循環,改善身體上部血液循環狀態,將繁雜的社會情緒拋之腦后,以更加冷靜、更加清醒的心態面對快節奏的校園學習與社會工作,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瑜伽運動可讓平常緊張的肌肉群放松下來,真正感受到海闊天空般的廣闊與無窮,帶領身體與心靈進入空曠、清閑、愉悅的自然狀態之中[4]。
2.2.3冥想有助于促進心理健康
冥想是瑜伽運動中的關鍵狀態與模式之一,可集中大學生注意力,使身心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修煉,進而調節改善人體神經系統機能,對于心理健康的形成具有推動作用。冥想可讓大學生大腦安靜下來,清醒而又專注地聚焦于某一特定事物,在鍛煉精神注意力的同時,使大學生的胸懷與心境更加寬廣,提升自我心理價值狀態,強化洞察世事的能力。研究表明,冥想可顯著克服人們心理緊張,緩解心理焦躁,培養形成穩定良好的心態和心緒。此外,在冥想狀態下,大學生情感平衡狀態得以形成,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未來競爭與人生挑戰,取得更多收獲感與喜悅感,在人生旅途中綻放自我。
在經濟社會發展對大學生全面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瑜伽運動必須摒棄傳統保守陳舊的發展思維觀念,突破僵化固化發展模式的桎梏,自覺樹立新形勢下瑜伽運動新理念,用現代瑜伽運動教學的新方法、新策略、新路徑,破解大學生全面體育素養培養過程中的新難題。在高等院校內部形成完善的、系統的教學機制,以制度化的方式將瑜伽運動教學的目標任務、方法措施、職責要求等固定下來,讓學生規范瑜伽姿勢,標準學生瑜伽體態,為大學生瑜伽技能的提升提供基礎性制度依據,并通過教學實踐檢驗上述教學機制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將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瑜伽運動進行有效結合,最關鍵的是科學設置瑜伽運動,其前提為以教學大綱為基本出發點,進而在瑜伽運動教學與發展方面取得新成就。充分尊重大學生在瑜伽課程學習需求、個人身體素質、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觀差異,實施差異化的瑜伽運動課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使最終形成瑜伽運動課教學體系更具層次化、系統化、差異化。對瑜伽運動課設置保持動態化管理,比對分析瑜伽運動課教學目標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距,及時作出優化調整與改進[5]。
現代運動學基礎研究的不斷發展,為高校瑜伽運動課教學講授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理論支撐,使瑜伽運動教師在講授方法與講授工具方面具備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使得傳統模式下難以完成的瑜伽運動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應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瑜伽運動講授方案與計劃,豐富講授管理內容,統籌安排瑜伽運動課教學。在瑜伽運動講授管理中,應建立科學評價機制,與大學生全面素質培養及生未來就業有機結合,使瑜伽運動評價更具針對性。
綜上所述,瑜伽運動在現代大學生全面素質養成中具有關鍵地位。受瑜伽運動模式、推廣理念、效果評價等方面要素的影響,當前瑜伽運動依舊存在諸多短板與不足,阻礙著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因此,有關人員應該從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充分遵循瑜伽運動推廣的基本規律,創新方式方法,強化推廣力度,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提升奠定基礎,為保障現代高等教育始終邁向更高層次保駕護航。
[1]張陳名,韓利.分析大學教育健身瑜伽課程考核評價改革的研究對策:以中國海洋大學為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12):136-138.
[2]孟燕姝,張劍.以能力本位為導向《瑜伽與保健》課程改革的研究:以大連海事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38(12):102-103.
[3]倪建英,李偉常.女生選修瑜伽課與身體體型滿意度及體型焦慮之間的調查分析以遼寧省大連市部分高校女生調查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7,25(12):108-110.
[4]閆俊平,姜德勝.高校健身瑜伽課程考核評分方法與標準的改革實證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3):122-125.
[5]田佳杰,王穗靜平.應用技術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理念與原則[J].現代教育科學(下旬刊),2016,25(1):331-335.
On the Influence of Yoga Movement 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GUO Yunhua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13, China)
郭蘊華(1973—),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