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侯
(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畜牧技術推廣站云南紅河 662200)
生豬屠宰檢疫是動物制品進入市場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保障動物制品安全,防范傳染性疾病傳播流行有很大幫助,為畜禽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生豬屠宰之前,做好認真細致的檢疫檢驗工作是保證生豬健康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了入場檢查、異常情況處置、屠宰前記錄三個環節。生豬在進入屠宰場之前,貨主需要向屠宰場提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消毒證明,經過認真細致的核實之后,再詳細地檢查進入屠宰場的生豬群體和個體,同時抽查瘦肉精藥物殘留情況。生豬進入屠宰場之前要經過運輸、冷熱、饑寒等外界多種應激因素的刺激,勢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病死亡和其他異常情況,在屠宰前檢疫過程中,針對這些異常情況應該進行有效的區分,要注重掌握哪些是傳染性疾病造成的疾病,哪些是應激刺激造成的疾病。另外還應該詳細的檢驗和記錄生豬的產地、身體狀況、耳標是否一致,并保證貨主電話和實際相符合,以便出現疫情之后能夠及時追溯疫病來源[1]。
屠宰后同步檢疫是對生豬屠宰前檢疫的有效補充和檢疫環節的外延。生豬屠宰之后檢疫的重點包括了生豬的頭部、蹄部、胴體皮膚和內臟組織。頭部檢查時,重點檢查屠宰生豬左右頜下淋巴是否存在病理變化,是否存在腫大出血等情況,然后根據腫大出血情況判定是否存在抗菌病。左右側咬肌檢查是為了判定咬肌當中是否存在豬囊尾幼病。口鼻處和皮膚檢查是為了查看是否存在口蹄疫。胴體檢查的重點是觀察肌肉的顏色,脂肪、淋巴結的病變情況。檢查內臟例如心、肝、肺和胃腸、脾臟的病變情況。皮膚檢查主要觀察皮膚表面是否存在疹塊,是否存在出血或者壞死的情況。屠宰后檢疫要做到全面細致,否則很容易出現誤判或者漏判,造成帶有動物疫病的生豬制品在市場中流通蔓延,危及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病毒傳染性疾病,屬于國家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范疇。生豬屠宰前檢疫重點檢查豬群是否存在發熱,蹄冠、蹄踵等部位是否存在水泡,水泡破裂之后,是否會形成潰瘍面或者壞死病斑,蹄殼是否脫落,是否會出現經常性的臥地,造成皮膚紅腫潰爛的現象。屠宰后主要觀察豬的心房心室是否存在斑點狀,或者條紋狀的壞死病灶,顏色是否呈現灰黃色或者灰白色,當出現虎斑心的病理特征之后,可以初步判定受到口蹄疫病毒感染,同時還應該采取實驗室診斷方法進一步鑒別是口蹄疫病毒感染還是水泡病毒感染。檢疫期間,如果檢查存在疑似口蹄疫病毒感染的,應該及時向當地的動物防疫中心報告,并對運輸車輛被污染的場地進行妥善的消毒處理,做好屠宰場的封鎖處理工作,未屠宰的生豬要及時進行撲殺,尸體采用焚燒方式進行處理,屠宰后的動物產品,采用化制或者焚燒方法進行銷毀。對于同群的生豬要進行認真細致的隔離觀察,確保無病檢測為陰性之后才能夠屠宰[2]。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亞急性、慢性傳染性疾病,大多呈現敗血癥情況,并伴隨特征性的皮疹。檢疫過程中分別實施屠宰前檢疫和屠宰后檢疫。屠宰前主要了解該批次生豬的運輸情況,查看豬群的精神狀態和外表,將疑似患病豬挑出。感染豬丹毒的患病豬大多呈現急性亞急性經過,體表皮膚會出現打火印,采食量下降,結膜發炎,排出的糞便中帶有血液。亞急性病例的皮膚表面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疹塊,突出于皮膚表面,呈現白色,紅色,暗紅色。慢性型會表現為心內膜炎,身體逐漸消瘦,關節嚴重變形。屠宰后檢疫分別對疑似患病豬的頭部,皮膚,內臟,胴體進行全面檢查。患有豬丹毒病的豬群,體表皮膚會出現方形、圓形、菱形的疹塊,高出于皮膚表面,敗血型表現為全身性的彌漫性充血,在頸部后肢內側密集大量的紅斑。皮下脂肪嚴重黃染。腎臟出現急性腎小球腎炎病變,外觀顯著增大呈現彌漫性的紅色,肺臟出現輕度卡他性肺炎病變,肺臟呈現櫻桃紅色,質地松軟,慢性豬丹毒還會表現為心外膜點狀出血。發現患病豬應該緊急放在屠宰間屠宰。采集典型病變組織進行染色鏡檢,確定為豬丹毒之后,按照動物防疫法規,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規程進行嚴格的銷毀。同群豬群按照動物防疫法規進行針對性處置,對于患病豬停留的場地,圈舍,接觸的用具進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屠宰后的患病豬應該經過嚴格的實驗室診斷,并按照上述處置規程進行焚燒或者掩埋處理。
豬肺疫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口腔流出大量的唾液內容物,呼吸極度困難,體溫顯著升高,咳嗽急促,咽喉部位腫脹,體表皮膚表面出現出血斑塊,用手指按壓出血斑塊褪色,并伴隨紫斑和出血現象。在屠宰檢疫之前認真觀察豬群是否存在呼吸困難,咳嗽的癥狀,屠宰之后,進一步重點檢查是否存在出血,肺部是否存在病變。對疑似感染豬肺疫的患病豬按照口蹄疫的處置方式進行認真細致的處理,同時對于同群的其他處理,按照規定進行有效的隔離,確定無疫病之后才能夠進行下一步工作,并做好認真細致的登記記錄工作。處理完畢之后報當地的獸醫主管部門進行檢查,驗收合格之后才能夠恢復加工[3]。
高致病性藍耳病是由強力毒株的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病毒感染引發的一種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一般會表現為發熱、呼吸極度困難、咳嗽、眼瞼水腫,不能正常行走,體表皮膚發紺,屠宰之后能夠發現皮下存在膠凍樣的浸潤,并伴隨出血點,脾臟顯著腫大,并且在脾臟表面會存在壞死病灶,腎臟腫大明顯,外觀呈現土黃色,腎臟表面存在少量出血點。對于疑似或者確認為高致病性藍耳病的患病豬和相關產品,按照口蹄疫的處理方式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置,要做好認真細致的登記,經過檢驗,檢驗合格之后才能夠恢復屠宰。
生豬養殖管理過程中,要嚴格落實生豬屠宰檢疫工作制度,通過認真細致的檢疫檢驗,及時發現帶病的動物制品,然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降低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有效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