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張慧珍 *,郭容
(1.陜西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陜西寶雞 721100;2.陜西寶雞市林業工作中心站陜西寶雞 721001)
朱鹮(學名:nipponia nippon),隸屬于鵜形目(pelecan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朱鹮屬(nipponia),是我國秦嶺四寶之一,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具有較高科研、觀賞價值。全世界的鳥類學家公認朱鹮是鳥中的“東方寶石”,中國的“秦嶺仙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朱鹮種群數量已擴展到現在的7,000余只,其中陜西境內5,000 余只,成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典范。
陜西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陜西千陽縣千河下游的馮家山水庫及周邊地區,由關中地區最大的水庫—馮家山水庫及渭河一級支流千河千陽段構成,總面積7,168 公頃。設置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共三個區,其中核心區(水域面積)1,402 公頃,占總面積的19.6%;緩沖區2,066 公頃,占總面積的28.9%;實驗區3,700 公頃,占總面積的51.5%。
陜西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集河流濕地、庫塘濕地、沼澤濕地特征于一體的西北地區典型的黃土高原濕地。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包含濕地植物34 科61 屬101 種,陸生脊椎動物5綱27 目47 科174 種,其中濕地鳥類14 目24 科81 種;哺乳類5目8 科24 種;兩棲爬行類3 目8 科21 種;湖內有秦嶺細磷鮭、馬口魚等魚類5 目7 科48 種。每年冬季在此棲息的有大天鵝、黑鸛、灰鶴、白鷺、豆雁、針尾鴨等多種野生珍稀水禽。還有繁多的昆蟲和微生物,眾多的生物種類,是一座龐大的生物基因庫。
濕地內水草、魚蝦豐富,水域平坦,是西北地區候鳥南遷通道上的重要驛站,良好的自然條件為水禽棲息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為野化放飛朱鹮的生存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2014 年,在千湖濕地親水灣選擇依山傍水的適宜環境,建設了朱鹮的野化訓練大網籠,呈圓柱體,占地面積530m2,頂部高度13m,四周高度8m,可活動空間約5,300m3。主要生境包括:林木(柿子樹2 棵、白皮松1 棵、紅葉李6 棵)、草地、淺水池塘等。網籠內架設人工棲杠2 根,并從地下深井引入水源。朱鹮的野化訓練在這個大網籠進行,大網籠的規格及其內部環境可以滿足朱鹮飛行、覓食和夜宿等的需求。在大網籠西邊建救助網籠三間,呈長方體,規格4m× 5m× 6m,設置小水池、棲杠各一個,用于放飛后受傷等不適宜野外生存朱鹮的救助。
2014 年7 月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局組織專家來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實地考察,將“中國陜西秦嶺以北地區朱鹮放歸自然活動”確定在千湖濕地。2014 年8 月15 日從漢中朱鹮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引進朱鹮30 只。
朱鹮野化放飛后,落實專人每日進行巡護監測。目前,千湖濕地流域能監測到種群數量33 只,其中在野外能監測到當初放飛的朱鹮個體12 只,在野外本地繁殖朱鹮存活18 只(野外本地自然繁育朱鹮幼鳥共27 只),放飛后因覓食困難得到及時救助,在救助網籠內飼養1只,從放飛后至今長期失聯5 只,確認死亡12 只,從外地擴散到本地2 只。監測到的朱鹮33 只(12♂4♀5 不確定3 亞成體9 幼),其中野外28 只(11♂4♀5 不確定3 亞成體5 幼),救助網籠5 只(1♂4 幼)。
目前,野外監測到的28 只朱鹮主要分布在千陽縣城關鎮千川村、安坡村、新民村、段家灣村境內,最遠直線距離6km,并形成了較為集中的夜宿群體,在馴化大網籠外核桃樹上夜宿。朱鹮基本每日早上天剛亮時陸續離開夜宿地,沿千湖南北兩岸淺水區域、大網籠附近覓食、活動,晚上天快黑時相繼回歸到夜宿地。
野外自然孵化幼鳥27 只,存活18 只,存活率66%,其中2016 年孵化3 只,存活2 只;2018 年孵化8 只,存活4 只;2019 年孵化1 只,未存活;2020 年孵化5 只,存活3 只;2021 年孵化10 只,存活9 只。
針對死亡、失聯偏高問題,應加大宣傳力度,聯合有關媒體,利用“科技之春”“愛鳥周”等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制定和實施公眾宣傳教育方案,建立朱鹮的保護網絡及群眾保護行動更趨于規模化、規范化,提高保護野生動物及棲息地意識。同時,積極配合公安、水利、工商、環保等執法部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對朱鹮種群發展不利的因素,確保朱鹮活動安全。
保護區面積大,涉及朱鹮管理、巡護監測人員僅有五人,且無專業人員和獸醫師,無法全方位巡護、監測、觀察朱鹮活動軌跡以及朱鹮發病初期癥狀,往往到朱鹮生病癥狀出現嚴重時才發現,但到后期來不及治療就容易出現死亡。需要增加人力不留死角巡護、監測、觀察朱鹮活動,配備相關野生動物專業人員和專業獸醫師,及時、盡早發現朱鹮異常癥狀并給予專業治療,避免造成死亡。
目前監測到的朱鹮個體,基本都在保護區和濕地公園范圍內,需要加大力度對保護區之外周邊及鄰縣的適宜朱鹮生存的地區進行監測,并對保護區外周邊環境加以保護,為朱鹮等濕地水禽生活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力爭發現失聯的朱鹮個體,確保朱鹮的種群不斷發展壯大。
加強與專業院校合作,力爭給脫落、磨損環志重新佩戴高質量環志或無線電發射環志,減輕野外巡護、監測、觀察的難度,提高野外巡護、監測的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