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明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農業農村局四川南充 637676)
經濟的不斷發展,使人們消費的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目前的消費結構中,動物性食品在飲食消費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食品安全問題也因此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需發揮動物檢驗檢疫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降低動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
動物的檢驗檢疫工作不僅包括監督養殖企業,還包括牲畜屠宰場、食品加工廠、倉庫、超市、農貿集市等經營和儲存場所的檢查與監督。檢查監督項目多、涉及范圍廣,僅靠食品安全部門無法完成關于上述場所的全部監督檢查工作。因此,為加強動物檢驗檢疫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進行聯合監督保證食品安全。
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若發生在動物中,極易造成短時間內的大面積感染,而疾病病原體的不同使動物發生感染后的癥狀與傳播方式也不相同。上述情況為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為有效控制疾病,首先需要對感染動物疾病的類型做出準確判斷,對疾病的病原體及傳染源進行仔細分析,依據相關調查結果,判斷動物傳染性疾病對人類的影響,是否具有傳染人類的相關特性。
疾病在動物中的傳播過程一般有3 個主要環節,即傳染源、易感對象和傳播的方式。因此,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手段來看,需要進行免疫、隔離、消毒等方式與傳播源進行分離、切斷兩者的關系。此時,動物的檢驗檢疫能夠發揮巨大作用,在目前已知的超過300種的動物傳染病中包含了100 多種的可以使人與牲畜共同患病的疾病。動物檢驗檢疫能夠作為有效的防治手段,能將傳染性疾病最大程度的予以防控,控制動物傳染疾病的流行和傳播,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經濟的發展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和消費觀念與以往有所不同,對于食品與飲食,更注重健康安全。因而畜牧業的發展應在實現經濟利益的基礎上以能夠生產出優質、安全的畜產品為主要目標。在實際的發展中,無論是產品的生產、運輸還是銷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肉制品保存方式錯誤、儲藏環境差、出售產品無檢疫標識等現象,尤其在超市、農貿市場、食堂等對動物源性食品需求量大的單位更容易出現此類問題。因此,加強對動物檢驗檢疫的力度,對提高食品衛生安全質量尤為重要,更能在保護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方面做出重要的貢獻。
增強動物檢驗檢疫的能力,對促進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動物檢驗檢疫工作不僅可促進畜牧業的發展,更有利于提高肉制品的質量。因而應加強動物檢驗檢疫的監督,保證肉制品在市場流通中的質量安全,提高動物衛生管理的水平,發揮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職能,進而保障食品安全質量[1]。
當下的食品市場環境中,有關動物食品的生產、運輸與加工環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市場中存在部分動物源性食品加工方式簡單、生產設備落后以及生產環境差等現象。通常情況下,為壓縮成本,食品加工缺乏安全衛生的生產車間,多為小作坊式的運營模式,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出現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出現違規使用添加劑的情況。私屠亂宰現象嚴重,農貿集市中的牛、羊、豬等動物源性食品質量缺乏保障,無證經營現象突出,增加了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風險。而在動物檢驗檢疫的保護下,能夠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進行有效監管,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
動物檢驗檢疫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有重要意義。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動物檢驗檢疫工作的資金投入,及時更新陳舊落后的檢疫設備機器,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提升檢疫技術的工作質量,同時保證工作效率的提高。對于人才引進可以采用與職業技術院校、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加強學術技術交流,培養動物檢驗檢疫專業型人才?,F有的動物檢驗檢疫技術人員需提供培訓交流機會,組織對優秀地區的檢驗檢疫管理辦法與管理理念進行參觀學習,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提高自身檢驗檢疫技術的水平。對技術人員合理進行人員配比,及時調整崗位人才比例,完善專業人才的福利待遇,增強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2]。
一方面,需要在動物源性食品的流通與管理中做好監督與管理工作,動物肉制品在流入市場之前,要做好檢驗工作,包括獸藥和農藥的管理、抗生素藥物的殘留量等。當在檢驗過程中發現藥品的殘留超標時,要依據管理制度對相關動物源性食品進行查處,提高市場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獸藥、飼料的經營與使用人員的監管與培訓,強化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與道德意識。嚴格遵守預防為主的動物免疫工作原則,對動物基礎與強制免疫具體落實。對農戶養殖制度予以完善,加強對養殖農戶的監管力度,養殖過程中嚴格遵循無害化處理及動物出欄報檢等制度,保證產品質量。同時,應加強對檢疫工作人員的管理,對檢驗檢疫標準嚴格執行,建立健全相關考核管理制度,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予以定期的檢查。完善市場法律法規,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增強違法成本,保證動物產品檢驗檢疫合格后才能在市場流通。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有賴于強化產地的檢驗檢疫。加強對農戶養殖工作的動物防疫的相關審查力度,推行規?;酿B殖模式,幫助養殖戶構建完善的動物養殖體系,建立完善的養殖檔案信息,將養殖過程中相關信息及時做好記錄,為日后的動物檢驗檢疫做好工作依據。另外,對于養殖戶要做好農戶自檢與監督抽查工作,禁止違禁藥品添加到動物飼料中。在養殖農戶的飼養過程中,督促其做好檔案登記工作,將飼料、獸藥以及相關營養藥劑等進行逐一登記。對動物產地檢驗檢疫建立相關工作臺賬,檢疫的有關申報問題以及檢疫的出證進行詳細記錄,通過完整記錄對產品的生產、動物的檢疫進行追蹤。保證動物產地檢驗檢疫出證、票證的完整性。對于檢疫不合格的產品,予以相關過錯追究。
綜上所述,動物檢驗檢疫工作不僅能夠控制動物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降低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發生概率;還能夠確保產品的生產質量,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因此,需要加強動物檢驗檢疫工作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從而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