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東艷 山東浩景建設有限公司
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建筑工程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許多城市由于建筑工程數量過多,造成城市內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經常出現霧霾等不良天氣,因此在城市建設中需做好環保工作。園林植物除了能夠滿足城市居民的觀賞需求,還具有一定的環保功能,植物具有凈化空氣、減少水土流失的重要功能,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特性,利用植物能夠將城市中的污染危害降到最低。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環節,應當將植物的基本信息調查清楚,根據城市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植物進行種植。園林綠化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改善城市內的污染狀況,如果選擇正確的綠化植物進行種植,能夠在城市中起到既環保又美觀的作用,如在城市內的人行道兩側種植香樟樹。此外,城市中的綠色植物還能夠降低噪音污染,讓城市中的大多數污染問題得到解決,在當前的城市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園林綠化除了能夠緩解城市中的污染問題,還具有一定的美觀作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環節需要將各種植物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景觀。例如,桂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其味道異常芬芳,在庭院內種植可以顯著改善區域內的景觀環境,因此桂花成了許多園林建設中常見的植物。在種植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桂花的顏色,巧妙地選擇其他植物進行搭配,讓園林內的整體布景更加和諧,讓氣味的交織滿足人們的嗅覺感官,通過色彩的搭配讓園林的風景更加優美。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和設計新事物的過程中對美的不同呈現方式的規律總結,在植物配置中也尤為重要。植物配置的形式美體現需要遵循美學原則,隨意配置就會產生或單一或雜亂的效果,運用形式美法則能讓植物搭配得更和諧統一。植物配置的形式美側重于不同植物種類進行搭配組合從而表現的美感,根據不同的形式美法則搭配組合的植物有不同的美感,也會根據設計場所的氛圍選擇不同的法則進行搭配。植物個體本身的造型和植物群落間的搭配組合就是形式美的重要內容。
1.多樣與統一
一般的庭院植物種植形式有對植、列植、叢植、孤植等,采用多樣化的種植形式可增加景觀的層次性,采用統一的種植方式,能體現整齊的自然美感。采用對植的方式進行種植,譬如建筑物門口兩邊對應的孤植,會顯得莊嚴與對稱;采用列植,例如行道樹列植,會展現均衡統一的美感;采用叢植的方式進行種植,比如將果期相近、果實或葉子顏色不一、植株高低不同的植物,和奇石、亭臺、花草、假山等互相搭配協調,在豐富植物層次的同時也增添情趣,展現多樣化種植形式的美感。
2.對稱與均衡
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是對稱的,很多中國建筑也運用了對稱的設計手法;在許多中國傳統文化中也能看到對稱元素的攝入,譬如瓷器、對聯、書法等都講究對稱,反映了中國人獨有的陰陽平衡概念。在植物配置中也一樣,對稱和均衡是美學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小到馬路兩邊的列植,大到國內的皇家園林、國外的歐式園林,經常會應用按照中軸線對稱的設計手法布置建筑與植物,這就是對稱的設計手法。譬如廣州中山紀念堂主建筑兩旁各用一棵冠徑約25 米、龐大的白蘭花樹與之相協調,南京中山陵兩側用高大的雪松與雄偉莊嚴的陵墓相協調,這就是均衡的設計手法。對稱會給人穩定的美感,但也會讓人感覺單一。而均衡來源于力的平衡原理,它具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秩序感,讓人感覺生動、富有變化,可以克服對稱單調、呆板等缺陷,因此對稱與均衡需要結合應用到植物配置中。
植物的顏色,多指葉色、花色與果色,在設計中需要進行色彩分析,進而組合搭配。特別是葉色持續時間長,會讓觀賞效果變得強烈,譬如香山紅葉使香山成為聞名中外的景點。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植物的色彩一般分為互補色、鄰補色和協調色。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效果也不同,或強烈或溫和,應用在不同類型的園林設計中就要因地制宜,與假山、亭臺樓榭等相互搭配,才能營造出優良的視覺效果。
1.植物擬人化
植物的配置也在擬人化這一特點上展現美感,受中國傳統哲學影響,認為植物是有靈性的,譬如很多植物被冠以高尚的品質與情操和好的寓意,譬如梅、蘭、竹、菊是“四君子”,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等。這些都是把植物擬人化,賦予他們情感和品格。這些賦予情感的植物也成為表達意境的設計元素必需品,譬如在園林設計中,編籬種菊來源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寓意向往平靜淡泊的生活;譬如園林入口配置迎客松,從微觀角度來看表達熱情、歡迎之意,從宏觀角度來看表達和平與友誼。將地域文化與植物本身的品格結合進行設計,更能體現其美感與所傳達的寓意。
2.植物氣味與聲響
在植物配置的過程中,植物的氣味是不可忽略的,帶有香味或者清新味道的植物可以讓游客在欣賞園林美景的同時,保持心情的愉悅,提升景觀的意境。比如香甜的桂花香讓人感到輕松愉悅,木頭的香味可以讓人振奮精氣神。避免在園林中種植帶有臭味的植物,譬如臭椿等。植物的顏色,氣味等都是植物自身具有的,同時也是植物配置中美學的設計要素,而植物的聲響是由外界的因素與植物相互配合而產生的。受到風雨、積雪等影響,植物就會發出聲音,一來似乎感受到靜態的植物也能發聲,述說自己的心事。二來滿足了人們的聽覺感受,提升了園林設計的意境,譬如“梧桐葉上瀟瀟雨”是滴滴答答的細雨;“莫聽穿林打葉聲”是雨驟風狂;“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是描述桂花飄香萬里。倘若忽略了來自大自然傳遞的信息,就會失去許多經典的優秀文化作品,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巧妙地利用植物的氣味、顏色與聲音進行設計,會增添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園林植物配置過程中,設計單位應充分考慮季節因素對植物產生的影響。一般來說,除了個別植物外,大多數植物的花、葉、色、形態、體積等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向人們展示不同的形態,給人帶來異樣的視覺體驗與心理體驗。因此,在進行生態園林植物的配置工作時,設計單位應結合植物的季節性變化進行配置。例如,我國北方地區春季來臨早,而秋季來臨晚,因而氣候的變化也會影響植物的顏色,如楓樹在春季、夏季為綠色,而隨著季節的變化,楓葉顏色會漸變為黃色或紅色。在配置植物時,設計單位應充分考慮植物的這些變化以保證植物的配置效果。在冬季,為了消除園林中枯寂的色彩,工作人員可在園林中種植一些長青植物,如松樹、柏樹等。
這些植物在冬季也能正常生長,可以增加園林生機,使得景觀園林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季節因素對植物的長勢影響極大,所以,在景觀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選型和配置應充分考慮季節因素帶來的影響,以景觀園林美觀性的提升為導向,合理進行物種搭配;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進行植物的反季節種植,把季節因素對景觀園林產生的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從而打造優質的景觀園林工程,進一步加速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植物的生長態勢對景觀園林的美觀性和功能性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屬于景觀園林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植物選擇不當,違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就極易導致設計失敗。景觀園林的實際運行效果不佳,不僅阻礙城市的生態建設,而且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從而對城市的發展非常不利。實際上,當前的許多景觀園林設計關于植物的選擇都存在盲目性問題,例如:設計人員沒有考慮植物的生長習性,只關注設計效果,為了促進藝術元素與景觀園林設計方案的有效結合,大量引入外來物種,導致植物出現大量死亡,生長態勢不佳;或者一些外來物種由于過度繁殖,引發了物種入侵,對當地生態造成了嚴重威脅。為此,在景觀園林植物選擇過程中,設計人員要盡可能選擇當地物種。這種植物選擇方式能保證植物的成活率,而且當地的物種價格通常比較低,且能節省運費,有助于提高景觀園林項目建設的經濟性。如果需要引入外來物種,設計人員需要對植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分析,結合當地的環境現狀進行系統化的驗證,確定外來植物能穩定生長,保證植物的成活率。
在景觀園林設計工作中,植物的配置非常關鍵,屬于設計工作的難點,而且對景觀園林的整體建設效果也會產生直接影響。設計工作必須保證合理性,系統化地構建植物群落,不能隨意進行植物搭配,以免降低人們的視覺體驗。首先,在植物搭配方式的選擇方面,設計人員要以植物的顏色為依據,將顏色相同的物種盡量設置在同一片區域中,形成植物群落,增強人們的視覺體驗,提高景觀園林的美觀性。其次,植物之間也要進行高矮配置,體現出植物的層次感。因此,設計人員應根據植物的大小,對植物進行分層設置,將最矮的布置在景觀園林外側,靠近道路的位置,逐層遞進。這種景觀園林設計方式能充分體現各種植物形態,減少植物之間的遮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植物搭配方式。最后,設計人員應在景觀園林的道路兩側設置低矮灌木,避免出現壓迫感;在景觀園林的中心位置設置大型喬木,可起到遮陽的作用,提供陰涼的休閑空間,滿足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速度也在進一步加快,在城市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污染也成了人們所關注問題。為了凈化城市內的空氣,讓人們生活在更加優質的環境中,應注重園林綠化中的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嘗試用植物的特性凈化城市內的空氣,減少城市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只有這樣才能讓城市保持長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事業也能夠持續開展。因此,在當前的城市建設中,應當合理地利用植物特性在園林綠化中進行植物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