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浠君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少年兒童業(yè)余體校
自游泳競賽出現(xiàn)后,游泳訓練便隨之產生。至今,現(xiàn)代游泳訓練已有百余年的發(fā)展歷史。當前,大眾對游泳運動的認知日漸加深,推動了游泳訓練一直不斷發(fā)展。對于體校游泳教育工作者而言,應當清楚認識到,在游泳訓練過程中,需要具備更為深刻的認知觀念,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而不斷提升體校游泳訓練水平,強化游泳運動員培養(yǎng)成效,逐步推動體校發(fā)展。因此,本文研究和分析游泳技術與訓練的發(fā)展方向,對日后體校更好把握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當前游泳技術發(fā)展情況看,教育者更加注重提升運動員的游進速度,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運用科學的游泳技術減少阻力,促使運動員提升游進速度。在游泳運動中,力量固然重要,但并非絕對的決定性因素,運動員若想游得更快,除了本身素質能力之外,應當掌握游泳技巧,能夠自如控制水中的力量,進而通過提升自身力量的運用,提升游泳速度。所以,體校在日常游泳技術教學過程中,教練應當注重引入科學技術,提升運動員在水中的力量效率,從而達到增速的目的,最大程度上減少游泳過程中阻力,并增強游進推動力。從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游泳技術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被動阻力、主動阻力兩種情況。其中影響被動阻力的因素,主要與游泳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游泳姿勢有關;而主動阻力則主要與運動員水中前進方式存在直接聯(lián)系[1]。當運動員在游進過程中,想要始終讓身體重心平穩(wěn)移動,必須借助一種平穩(wěn)、均勻的速度逐步增加,這對整個游進速度具有一定支持。進一步分析,若是游進速度發(fā)生較高速度差,則主動阻力必將減小。這里可以舉例分析,假如一名游泳運動員,在水中游進功率為89瓦特,其對手游進功率為170瓦特,則對手的游進速度會低于該名運動員,這主要是因為運用技術后產生的誤差,該名運動員使用的技術,以連貫又連續(xù)用力為主,這需要長時間堅持訓練、實踐應用才能達到相應的水平。通過上述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想要掌握并運用合理、正確的游泳技術,必須經過反復訓練、科學調整,才能逐步提升游泳技術水平,當然,在體校教學中,必須要在專業(yè)教練的影響下進行學習和鉆研,游泳運動員才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既定訓練目標。
從一些優(yōu)秀的游泳運動員所具備游泳特質看,技術效果是其關注的重點,通過合理配合劃頻、劃幅,可以確保游泳技術達到一定效果,在此基礎上,結合游泳比賽項目、戰(zhàn)術等情況,選用科學合理的動作頻率,進而達到一定的技術效果。所謂的“劃頻”,具體就是指規(guī)定單位時間內,游泳運動員的劃水總次數(shù),一般情況下,按照次/分、次/秒表示。“劃幅”主要指的就是完成一次動作所劃進的距離。正常情況下,運動員在實際游泳過程中,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劃頻少、劃幅大。這一點,從國內外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身上都能體現(xiàn),大量的實踐經驗證明,只有合理配合劃頻、劃幅,才能更好的提升運動能效,增進游泳速度,進而增加游泳比賽勝算率。對此,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需要運用科學的戰(zhàn)術和技術,促使劃頻與劃幅完美配合,確保達到相應的游泳技術效果,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提升相關運動指標,進而獲得較好的比賽成績[2]。簡單說,劃頻、劃幅大小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游泳速度,所以,一些有經驗的游泳運動者,一般都會通過調節(jié)速度、劃頻、劃幅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后對游泳技術實施合理規(guī)劃。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若是兩名運動員的劃水幅度一致,通常劃頻快的運動員,游泳速度會更快。而假如兩名運動員的劃水頻率相同,但劃水幅度不同,對比下,劃幅大的運動員游泳速度更快。除此之外,劃水幅度長短、劃水力度大小之間也具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若運動員劃水速度快、能夠合理運用技術,且運動員手臂相對較長,則在游泳比賽中會獲得更好的成績。
綜合分析游泳技術中的“核心力量”,不難發(fā)現(xiàn),游泳運動員必須能夠合理運用臀部,為整個游泳技巧提供發(fā)力點。同時,還要合理運用身體各部位之間的協(xié)作,向整個身體傳遞相應的技能。此外,運動員要具備掌控身體平衡能力,進而始終保持身體能夠合理發(fā)力,促使臀部力量有效傳遞到手臂、雙腿等各個需要協(xié)調的部位。因此,體校在開展訓練時,教練可以引進并借鑒棒球訓練、壘球訓練內容,通過這兩項運動的訓練,促使運動員逐步形成力量應用習慣,提升運用技術。不僅如此,在實際運動過程中,還應當加大力度提升地面訓練,主要目的在于強化游泳運動員基礎能力,為日后運用游泳技術打好基礎。在陸地訓練中,體校教練應當注重徒手訓練、球類訓練等內容的設計,結合運動實際情況,身體素質等,增強平衡控制力、強化身體協(xié)調性,進而使得運動員在游泳過程中,可以更加靈活的控制好身體,激發(fā)出身體力量,最終提升綜合素養(yǎng),增強游泳速度[3]。
下文主要結合縣城體校具體情況,綜合考量后提出了如何強化游泳水平的對策,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縣城體校提升游泳訓練效果,培養(yǎng)優(yōu)質游泳運動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體校教練在開展游泳技術訓練時,首要任務就是全面了解、掌握各類運動理論依據(jù),并在實踐落實過程中能夠融會貫通,提升訓練效果。在游泳訓練中,為促使運動員具備一定的耐力和速度,教練應當注重把控好訓練強度,與此同時,還要注意控制訓練量,切忌盲目、大量的訓練,反而增加運動員壓力和負擔。基于運動生理學理念下,教練要重視有氧運動,目的在于更好的為無氧代謝打好基礎。從縣城體校以往游泳訓練方式看,主要呈現(xiàn)出間歇性訓練,雖然此種方式確實可以提升游泳運動員游泳素養(yǎng),但長此以往,運動員往往對這種大量的訓練感到壓力,甚至產生負面情緒。此種間歇性訓練方式,可以促使運動員在短距離游泳中獲得不錯成績,但并不利于運動員進行中長距離游泳能力提升,容易增加疲憊感。因此,在日后游泳運動訓練中,體校教練應當從游泳技術發(fā)展方向出發(fā),高度重視游泳運動量、訓練質量,注重合理融合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確保制定的訓練強度,符合游泳運動員自身情況,使得身體處于最佳狀態(tài),最終完成訓練目標[4]。
體校在日后游泳訓練中,教練應當關注運動員的疲勞適應性,采取有效方式增強運動員的疲勞恢復能力。在游泳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需要不斷的在水中進行游泳運動,與此同時,也會在陸地開展專項訓練,運動員的身體會出現(xiàn)一定疲勞,而通過疲勞恢復訓練,有助于游泳運動員強化身體素質、增強游泳質量。因此,縣城體校的教練在日后游泳訓練中,應當加大力度開展疲勞恢復訓練,在制定訓練計劃過程中,教練需要從運動員自身承受負荷、壓力等情況出發(fā),而后結合不同運動員的身體素養(yǎng),設計相應的訓練方案。為每一個運動員設計相應的負荷值,確保其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保持良好狀態(tài),逐步提升疲勞耐心,增強身體恢復能力。體校游泳訓練增加這類恢復性訓練后,不僅可以增強運動員游泳成效,與此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強化運動員身心素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練可以在運動員完成專業(yè)訓練后,引入不同方式的恢復性措施,比如按摩、水療、生物、藥物等,從運動員身體情況出發(fā),合理選用。此外,還可以采取食物緩解、教育緩解、心理緩解等多元化的恢復手段,借助外力在最短時間內,提升學員身體機能恢復能力,與此同時也幫助運動員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意識。
在縣城體校中,教練應當結合地區(qū)環(huán)境特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游泳訓練,提升運動員身體耐受性,同時,也增強心理適應能力。例如,部分地區(qū)屬于高原氣候,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壓越低,當運動員在此類環(huán)境下訓練時,對其氧氣耐受力提出較高要求。教練可以結合地區(qū)情況開展科學的訓練、交流,利用大自然環(huán)境對身體的影響,增加運動員體能負荷。但并非所有地區(qū)都具備這一環(huán)境優(yōu)勢,不少體校所處地區(qū),由于地域、空間條件有限,很難直接完成整個訓練體系,因此,體校教練可以根據(jù)這一原理,從運動員自身的運動能力、身體機能方面考慮,引入這種“承受高乳酸”的訓練方式,為游泳運動員創(chuàng)造同樣效果的訓練空間,并在同等距離、速度下,逐步提升運動員的耐受能力[5]。
游泳運動員的肌肉能力直接影響著整個游泳運動水平,尤其是速度。因此,體校在開展相應訓練過程中,要遵循人體運動規(guī)律,注重物質與能量代謝情況,依照此原理,設計不同強度的訓練,借此加強運動員代謝過程中的有效游泳訓練。體校教練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應當了解并掌握每個運動員身體基本情況,而后運用能量代謝的原理,結合相應的游泳訓練,有效提升運動員相關供應系統(tǒng)代謝能力,并通過此方式,強化運動員對其身體關于能量的利用和輸出功率指標。進而促使運動員具備更好的游泳實戰(zhàn)能力。在這方面,縣城體校教練可以積極借鑒國外發(fā)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比如澳大利亞、美國等游泳強國,根據(jù)其訓練經驗,通過科學量化能量分類表,劃分了若干個游泳訓練能量代謝階段,在不同階段開展對應的訓練,并將此參數(shù)作為衡量運動訓練強度的重要依據(jù)。不斷完善出更加適合運動員需求的游泳訓練方案,提升、優(yōu)化游泳訓練成效,進而提升體校游泳訓練成效,提升運動員訓練質量,乃至整個領域的發(fā)展水平和從業(yè)素養(yǎng)。
總而言之,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縣城體校開展游泳訓練,應當及時了解并掌握現(xiàn)代游泳技術發(fā)展方向,作為教練員則需要及時更新訓練觀念,不斷豐富游泳訓練認知,在實踐中優(yōu)化游泳這項運動的訓練技術與方法,利用最前沿的技術理念,提升訓練效果,積極引導體校運動員樹立正確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