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俊
(江蘇省揚州市湯汪中學,江蘇揚州 225000)
鄉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是目前我國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鄉村骨干教師是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地區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專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地的教育教學質量,合理開展對骨干教師的培訓,對促進教育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義[1]。培育站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師培訓形式,不能只是“走形式”和“博眼球”,而是要結合當前初中教師教育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加速教育現代化在鄉村的落實,打造一支教學能力真正突出的隊伍。筆者結合培育站的特征及成功經驗,探討了培育站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影響和作用,希望能為鄉村骨干教師的發展帶來幫助。
眾所周知,傳統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具有四個主要特點,即培育人數多、時間短、課時多、學員分散。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實際收獲并不多,新的教學理論或實踐可操作性較低,難以在培育中充分體現[2]。針對這一情況,培育站制訂了主題化項目模塊,導師組研究出一個目標明確、主題鮮明且可操作性強的項目,從而激發學員的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在探究中提高教學智慧。培訓項目的主題有四大特點。一是價值引領。將新課程改革的內容融入培訓中,對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講解,培育項目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價值追求,從而使教師更好地參與集中研修和教學。二是簡潔明快,研究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比如,在語文教學培訓中,培育站可以以某單元中的某節課為導向,教會學員制訂教學目標、抓住重難點內容進行課堂情境化導入。三是可操作性強。培育站應將重心放在培育上,設計主題化項目內容。讓各專業組的教師都能接觸日常教學內容,注重策略,精選方法,推動教師的專業能力快速發展。四是智慧化元素多。以語文為例,培育站應結合信息教育的要求,創設智慧教學情境,開展多層次的智慧對話,挖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潛能,啟迪學生的學習智慧,最終升華教師的教學本領。因此,構建主題化培訓模塊,明確課堂教學要領,可以充分培養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
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要立足農村學校的教學實際,推陳出新,讓培訓活動有效推進,優化培訓效果[3]。培育站采用多樣化的培育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教師的教學思想,讓他們在實際教學中逐漸擺脫純板書、純多媒體課件展示等模式,結合農村學生的學情和興趣愛好開發多樣的教學模式。培育站多樣化的培訓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在培育一段時間后,培育站開展站內優質課、微課、說課等評比,讓教師展示自己的才華,在課程導入、正課講解以及實踐環節各抒己見,做到取長補短,優化自身教學,進而完善教學思想。二是進行點穴式評課。培訓專家在聽課過程中要敏銳地發現教師的教學特點,采用簡潔的語言對問題進行說明,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改正,幫助其調整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是組織“金點子沙龍”。專家和教師圍繞某項感興趣的研究主題進行探討,結合所研修的課例,以微講座的形式開展。專家應為學員設置任務,讓他們找到講座中課例闡述的優點和缺點,明確應如何改正、如何升華等,組織教師開展頭腦風暴,拓展他們的教學思路。四是名師引領。培育站應根據確定的研修主題,邀請教學一線的名師上示范課、做學術講座,引領鄉村骨干教師專業發展,讓骨干教師以小組合作、翻轉課堂等形式對研修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將經過打磨的優質課、微講座等,利用公開觀摩和引領示范等方式遷移至農村學校,讓更多的教師從中受益。因此,多樣化的培育方式能讓骨干教師主動參與研修課教學,從而使其在充分的自學、互學及展學活動中收獲更多教學思想,提升學科教學素養。
傳統的鄉村教師培育往往以獨角戲的方式進行,專家在臺上講、學員在臺下聽,這種缺少有效互動、純理論式的培訓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培育站唯有以活動為載體,才能加強學員之間的互動,才能彰顯教師的實力,發揮各自的專業化特色[4]。活動聚焦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同題同構。培育站的教師來自不同的農村學校,如果進行“各自為政”式的備課,很難做到取長補短,會使培訓成為紙上談兵。而同題同構式的研修能夠讓學員在一起探討日常教學問題,對同一課例進行相互備課,架起溝通的橋梁,有助于打造智慧課堂,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在共同研修的過程中,更多的教師會參與進來,有助于群體專業水平的提高。二是同題異構。結合同一研修課例,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制作課件,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這種方式能夠展現不同學員的特點和課堂調控能力,讓教師感受來自不同學校、不同教師的教學智慧。三是網絡研修。網絡研修也是培育站的一大特色。研修者圍繞同一個主題,借助網絡資源開展線上研修。這樣的活動不受時空的限制,導師組、專業組積極開展線上交流活動,有效地加強了彼此間的對話,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培育站致力于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要將鄉村骨干教師的教學效果提升到新的高度,使他們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滿足農村學生的成長需求。培育站模式能為更多優秀教師搭建成長的舞臺[5]。在成果外轉化上,培育站的主要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斷開展教學案例、試卷編制、教學設計等比賽,在課程教學上進行微課評比、教學基本功展示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教師良好的教學素養,有助于成果的轉化。二是在研究主題方面,及時開展微沙龍、微演講等活動,讓教師對研究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為其提供專業化成長的空間。三是在專業化發展上,指導教師參加省級教學能力比賽、晉升職稱等,同時利用公眾號、智慧教學平臺等轉化教學成果,最終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可操作性,拓寬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空間。因此,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模式順應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求,為培育更多優秀鄉村教師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構建對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重要作用,對減小城鄉教育差距有積極影響。受傳統鄉村骨干教師培育模式的影響,很多培育站只重視講座,忽視教學活動,導致教師專業化發展受到限制。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在促進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中要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以教學活動和研修案例為載體,讓教師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關注自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素養,最終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學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