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宏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三中學,福建龍巖 366214)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則處于教學從屬地位,加上傳統教學方式具有單一性和枯燥性,導致學生對初中生物學不感興趣,參與性不強,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也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實施新課程改革后,初中生物學教師開始在教學中采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即引導學生對生物學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法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并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不僅要結合教材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還要確定教學目標,且提出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突出教學重難點,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1]。
教師在運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時,設置的問題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答案,同時起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在問題情境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收獲學習的成就感,進而對生物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并主動投入到生物學學習中。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時,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要符合生物學知識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并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課前引導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教學實踐證明,一個良好的引導環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路緊緊跟隨教師。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問題情境要能充分體現教學目標,同時要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
比如,在教學“人類的起源與進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人類的起源是女媧造人,所以,女媧是人類的始祖。而在西方國家,他們認為人類的起源是上帝造人,所以,他們信奉上帝。那么人類到底來自哪里呢?”在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極回答,如有的學生說人類是由大海里的單細胞生物演變而來的,有的學生說人類是由猴子變的,還有的學生認為人是由神創造的。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氛圍十分活躍。此時,教師可讓學生結束討論,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結論,即人類是由類人猿逐漸進化而來的。然后,教師引領學生進入對生物學教材的學習,借助真實的論據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課堂尾聲,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以下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發現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已經存在高等智慧生物活動的跡象,而且他們的文明可能遠超目前的人類文明。這個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找相關論據,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從本質上來講,初中生物學屬于生命科學范疇,是自然科學中的一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基礎的生物學知識,還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分析能力。教師可以結合生物教材,設置遞進式問題,逐漸提高問題的難度和深度,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強化思維模式,逐步探索問題答案,并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分析能力,進而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
例如,在教學“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整理北方的土地資源、氣溫條件及氣候的變化,然后匯總北方植物的特征,再讓學生分析和整理長江以南的氣候條件、土地資源及植物的特點。學生經過對比后發現,我國的北方四季分明,植物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森林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而長江以南則不同,由于四季變化不明顯,植物四季常青,而且森林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最后,學生總結出植物的生長與地域的氣候有一定的關系,并且植物的生長依賴一定的環境。在遞進式問題情境中,學生會逐步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樣既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眼界,又鍛煉了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所謂開放式問題情境,就是教師設置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發散性,學生需要在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創設開放式問題情境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也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在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固定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探索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幫助,積極討論,進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3]。
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光合作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光合作用對人類的重要性有哪些?學生要解答這些問題,就需要自主探究教材內容并進行詳細的討論。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系統的論證,使學生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完善思維,進而加深對其生物學知識的理解。
初中生物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探索生物學知識,也可以利用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預防傳染病”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遇到的傳染病,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傳染病主要有哪些癥狀?我們應如何有效預防它們?由于學生對這些比較熟悉,所以,在講解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時,他們都能積極參與,紛紛提出預防傳染病的相關建議。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其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知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等有促進作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