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雨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第二中學,福建莆田 351200)
愛默生曾說:“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苯逃腔谏氖聵I,教育的最終任務是發展生命,完善生命,讓個體實現生命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識,生命教育應運而生。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如何借助生命教育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為學生生命增值呢?
《論語》有云:“未知生,焉知死?”生命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熱愛生命是成就自己,服務社會的根本。所以,從古至今,活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活著,是每個人都關注的問題,也是困擾了無數思想家的一個宏大主題。生命教育是以生命意義、生命意識、生命智慧為主的活動,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深化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使其形成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的意識,從而使他們將現實生活與個人生命價值觀相結合,樹立正確的生命觀[1]。生命教育是一種育人教育,它關乎人的生存和發展,關乎人自身價值的實現。生命教育的重點是通過生命教育、反思和管理,讓每個人成為最真實、最優秀的自己,促使個體生命與天地形成和諧共處的關系。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語文課程中含有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可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忽視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導致其成為傳統語文教學的短板[2]。素質教育背景下,現代教育逐漸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生命教育也受到師生的廣泛關注。如今,生命教育對學生人格塑造、身心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驗證。聚焦“生命、生存、生活”,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掌握生存技能,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接班人,是語文教學的使命,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肩負起生命教育的責任,將生命教育滲透其中,以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知。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工具?,F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涉及廣泛,涉及歷史、政治、文學、民俗等方面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藝術性和文學性[3]。此外,教材中也包含了豐富的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發掘教材中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內容,在生命教育方面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生命[4]。
例如,《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不僅講述了劉和珍的生平及遇害經過,還塑造了一位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的烈士形象。劉和珍的生與死的抉擇,讓人想起了一個古老的話題,那就是生存與死亡。生存固然是人成長與發展的基礎,但是,死亡往往更能考驗人性,更能凸顯生命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存與死亡”作為切入點,整理相關的背景素材,結合1926年3月的“大沽口事件”“三一八慘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并開展生命教育:生命固然重要,要珍惜生命,但對國家、人類命運進行終極關懷也是對生命的尊重。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生命的價值,樹立珍惜自身生命和關懷國家命運的意識。
高中語文教材雖然為生命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但是,教材中的許多內容較為復雜、深奧,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閱讀理解能力,又缺少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就很難從中汲取營養,無法達到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同樣,生命教育是一個宏大的主題,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生命教育中,要想讓學生形成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情感和心理,教師要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發展學生的生命認知。課堂討論是學生較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促使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獲得認知的有效途徑[5]。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深化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
例如,《小狗包弟》一文中從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懺悔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赤子之心。這種至真至純的情感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并非所有人都和巴金一樣有敢于解剖自己、拷問自己的度量和勇氣。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文過飾非的案例,讓學生以“文過飾非與做真實的自己”或“純粹的生命與投機取巧”為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本質、人性的需求等問題,以加深學生對生命的理解。
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生命,是生命教育最直接的方式。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給予學生人文關懷和關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教學更加人性化。同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需求,聚焦生命、生存和生活,讓學生“閱讀”生命,思考生命,“表達”生命,積累對生命的感悟,促使學生的個性與情感并重發展。
例如,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一文時,教師可以抓住文中一些有趣的內容,如鄭伯請燭之武“出山”時,燭之武為何請辭,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燭之武面見秦伯后主要抓住了哪一點去說動秦伯。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溝通的知識與技能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災難突發時的人道主義精神、責任感、國家觀念等,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閱讀《左氏春秋》《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名篇,使他們了解生命中可能經歷的各種苦難,欣賞在苦難的泥沼中盛開的生命花朵,進而思考生命、反思生命、感恩生活。
課堂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主陣地,但是,實踐才是學生增長才干、掌握真理的重要途徑。所以,在課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將課堂內外結合起來,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比如,在教學有關自然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動物園、植物園、生態綠地等,使其樹立保護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意識,認識到大自然與人類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教學有關人文、民俗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演講、表演、寫作的形式挖掘民族生命中的亮點,將其以獨特的形式展示出來,以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民族情感和文化觀;在節假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走進社區、養老院進行社會服務,并制作調查問卷,讓學生從社會角度探討一些有關生命的問題,如健康、養老、扶貧、敬老等,從而使他們理解生與死的意義,客觀看待生老病死的現象。同時,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引導家長將生命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使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是由語文教學的屬性決定的,也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要求。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端正對生命教育的態度,深入研究生命教育課題,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掌握生命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