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靜 北京市重點站區管理委員會
當前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基礎上采取新的會計核算方法,使得傳統單一的預算會計核算模式受到沖擊,并有利于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平行記賬法便是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中產生,是為了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所提出的一項重要手段和技術方法,而行政事業單位作為這一方法使用的會計主體。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管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會計信息處理時,應保證其可讀性,能夠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而在行政事業單位傳統的會計處理模式中,主要是側重于預算會計核算,這一會計處理模式并不能滿足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平行記賬處理方式應運而生,出于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業務披露上的需求,行政事業單位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下采取了平行記賬的處理方式。
首先,從平行記賬法的內涵來看,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處理相關會計信息時,要在同一個會計核算系統中同時體現出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這兩項功能,也就是“雙功能”原則。而這一原則的實現,關鍵在于會計業務事項是否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這一標準中,換而言之,行政事業單位在處理現金收支往來這一特殊業務時,既需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也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處理順序則是先按照權責發生制在財務會計系統中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然后再預算會計系統中按照收付實現制進行預算會計核算。而對于特殊業務之外的普通業務,行政事業單位只需要在進行財務會計體系中進行財務會計核算便可。其次,從平行記賬法的功能來看,其是在原有雙分錄的基礎上,先是明確了權責發生制及其法律地位,然后重新定位了財務會計作用,實現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功能的疊加。具體而言,平行記賬法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以核算為出發點,針對具體的會計信息數據編制詳細的財務統計報告和核算報告,并在報告中充分反映出單位資產、負債和成本等相關要素,從而全面反映出單位預算執行及整體財務狀況,進而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發展及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厚實的基礎。
平行記賬法的產生,對提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并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傳統會計向智能會計方向的轉變。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由于這一會計處理方法產生的時間相對較晚,以至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對于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采取平行記賬法進行賬務處理,也就是要在財務會計系統和預算會計系統中進行核算,既按照權責發生制進行財務會計分錄的編制,又要按照收付實現制進行預算會計分錄的編制。但是從行政事業單位現有的業務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業務均屬于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范疇,其他業務的比重相對較小,因此需要會計人員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會計雙分錄”編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容易造成會計分錄編制錯誤,不僅會降低會計工作效率,而且會影響會計核算的質量。另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但當前會計人員應用平行記賬法進行賬務處理時,并沒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工作效率,導致會計平行記賬處理效果并不佳。
會計科目選擇容易出錯也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在應用平行記賬處理方式存在的不足。一方面表現為平行記賬編制分錄的數量較多,會計人員在倉促編制下難免會選錯會計科目,這樣就會出現錯賬的問題,進而影響會計核算的質量;另一方面表現為會計人員不能正確地認識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會計科目之間的應對關系,還需要深入研究和解讀新《政府會計制度》中關于會計科目使用說明及實務操作指南相關資料,從而厘清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科目之間的關系。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深入實施,并提出要將平行記賬法的財務理念融入實際的會計工作中,從而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重功能。一方面表現在對新會計準則內容及要求的解讀不夠深入,難以有效結合新會計準則的基本需求開展會計工作,尤其是對于各類資產、收入和費用等要素的會計處理方法還無法有效掌握,從而導致會計工作質量不高;另一方面表現為部分財務會計人員對預算會計工作的熟悉程度較高,但是對于財務會計相關業務處理仍處于較陌生的狀態,無法合理界定相關的經濟業務是屬于預算會計范疇還是財務會計范疇,也無法針對相同業務在兩種會計原則中得以充分體現,賬務處理變得尤其復雜。
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對于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行政事業單位應采取平行記賬法進行處理,即分別進行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個會計分錄的編制。但是由于這期間受到會計人員能力方面的影響,導致會計人員在編制雙重會計分錄時容易出現錯誤,而且也會增加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難以有效提升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因此,為了能夠提升工作效率,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行政事業單位應在厘清平行記賬法應用范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替代會計人員機械重復編制雙重會計分錄的模式,這樣不僅能讓會計人員從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而且能夠減少會計分錄編制錯誤發生。這需要行政事業單位根據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科目之間存在的對應關系,對現有的財務系統進行優化設計,也就是要在財務系統中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會計科目有效對應和關聯,形成映射關系。接著在財務系統的分錄編制界面中設置“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和“其他業務”這兩個選項,這樣會計人員在完成財務會計分錄編制后,勾選“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這一選項,財務系統自動關聯出預算會計科目,并自動生成預算會計分錄。比如,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財政撥款收入和業務費用會計處理時,其對應的財務會計核算科目為“財政撥款收入”和“業務費用”,此時在財務系統的作用下,可自動關聯出預算會計科目“財政撥款預算收入”和“事業支出”,系統自動關聯生成預算會計分錄,此時會計人員不需要進行雙重會計分錄的編制,不僅可以減輕工作負擔和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夠避免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出現選錯會計科目的情況,進而保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除此之外,會計人員在財務會計分錄編制后,若選擇“其他業務”這一選型。
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在應用平行記賬法時存在的會計科目容易選錯的問題,除了要厘清財務會計科目與預算會計科目之間的關聯關系以外,也應在現有的財務系統基礎上,通過構建一套虛擬的會計科目體系,讓會計人員能夠更加準確和了解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每個科目之間的關系。比如,針對收入類的業務,行政事業單位可在現有的財務系統上增設“財政撥款收入”這一科目,并關聯對應財務會計的“財政撥款收入”和預算會計的“財政撥款預算收入”這兩項科目,其他科目以此類推。通過虛設這樣一個會計科目體系,為更好地進行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分錄編制提供準確的依據,進而有效提升會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平行記賬法是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應運而生,為了提升平行記賬法的應用效果,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首先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做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工作,即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內容及要求,對現有的制度和準則進行修訂和完善,形成與新《政府會計制度》相適應的會計制度體系,從而有效推動單位財務會計核算與預算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為進一步規范單位的會計活動,提升會計工作質量,行政事業單位也要重視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應定期組織會計人員深入解讀和分析新會計制度,在掌握新會計制度的內容和要求的基礎上,樹立權責發生制理念,并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掌握和理解各類資產、收入和費用等要素的會計處理方法,實現核算職能向管理職能的轉變。另外,會計人員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會計專業水平,切實將改革內容與自身實際工作緊密聯系,嚴格按照財政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規定,合理確定相關業務的范圍,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對涉及資金往來的科目進行平行記賬賬務處理,同時加強復核,強化往來款項的管理,從而提升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綜上所述,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對于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業務應實施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雙重核算”,也因此產生平行記賬法這一會計處理方式。因此,為了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平行記賬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一方面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厘清平行記賬法應用范疇,可通過列舉的方式對平行記賬的相關業務進行明確,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減輕會計人員的負擔;另一方面需要行政事業單位深入研究和分析新《政府會計制度》,基于其內容和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優化設計,保證會計信息準確轉換,從而推動平行記賬工作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