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邯鄲市中心醫院
2019年1月1日《政府會計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正式實施,經過兩年時間的磨合與修正,新制度的實施與應用趨于完善,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也越來越能發揮出各自應有的作用。對于醫院管理者來說,醫院會計制度的變革是否能使會計數據更具有管理指導性,《政府會計制度》中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數據是否能更好地反映出醫院運營狀況的變化和突出經營問題,是《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關鍵所在。
預算管理必須先于會計核算與績效、成本管理,否則預算將失去存在的意義。預算管理實施初期,可能更多的存在于事后預算執行分析,這就使得預算管理很難起到對收支執行情況的指導作用,收支執行進度不準確,醫院收支安排有可能失去合理性,甚至費用支出會失控。
目前財務分析中對收支的分析一般較關注財務會計數據與去年同期比較的情況,這樣單一的同比分析有時不能說明問題,甚至會掩蓋財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收支數據不僅僅有財務會計收支,還包括預算會計收支,筆者認為在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基礎上,雙分析也同樣重要,預算分析平行于財務分析,在管理咨詢方面與財務分析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公立醫院作為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預算和決算數據要及時上報給上級部門,財政部門的預決算內容主要關注單位的預算會計收支數據,因此對預算會計數據的分析將越來越重要并趨于規范,尤其在實行全面預算考核后,財政部門對預算執行情況和預算目標的完成情況將加大考核力度。
當然,預算會計收支數據基于收付實現制產生,而目前公立醫院原材料賒購程度較大程度依賴于上級醫保部門結算進度,公立醫院的債權債務賬期較長,直接影響了預算會計收支數據的質量,在打通預算管理與預算會計分析時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因醫院財務管理部門與臨床科室缺乏溝通,獲取的業務資料存在滯后性,導致財務部門的財務報表、分析報告及管理建議等滯后于醫院運營管理實況[1]。財務分析在此背景下,易忽略單位業務上存在的實質問題,而僅關注財務數據的變化,給管理層傳遞的運營信息不夠清晰明朗,未能很好地實現業財融合。
規范單位預算管理,將預算管理前置到事前,預算數據必須準確,嚴密、科學的預算編制程序至關重要。預算編制過程中,首先要通過預算管理委員會集體討論編制程序和計劃,收入預算要在信息系統中的往年詳細的收入數據基礎上制定,其中在編制門診收入預算(預計門急診人次*預計門急診次均費用)和住院收入預算(床位數*預計床位使用率*預計床位周轉次數*預計住院次均費用)時,要考慮到特定的行業周期性,預計出各月份門急診人次和床位周轉次數,并且要將次均費用再細化到檢查、化驗等各明細科目中,編制出完整的年度、月度各類收入預算;費用預算需要反復與每個職能歸口費用部門磋商,甚至要與最末級預算單位(如各臨床專業、科室)討論收支預算的編制,通過幾上幾下的討論過程,最終確定來年預算收支數據。
預算數據的精確程度直接關系到預算的執行、分析、調整與考核,是預算管理有效實施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將預算收支數據細化到每月,合理安排收支,降低支出隨意性。凡事預則立,預算為來年業務活動建立了目標,更是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具體計劃安排,在組織運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全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公立醫院已深刻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沖擊,醫院必須迅速調整收支結構,以適應政策所帶來的沖擊。取消藥耗加成,藥品、耗材集中采購,醫保采用DRG付費等,每一項政策都給醫院帶來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占醫院費用比例最大的藥品和衛生材料支出,相應的藥品收入和衛生材料收入已全部實施零加成,即藥品和衛生材料的采購和消耗在占用醫院大量的人財物資源的同時,已無法為醫院運營貢獻結余,因此醫院必須迅速調整收支結構,以適應政策所帶來的沖擊。調結構促發展,醫院面臨改革陣痛期,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醫院運營情況雪上加霜。醫院要生存,就必須順應改革,積極應對。在此關鍵時刻管理者必須迅速做出改變,加強財務分析工作,全面分析醫院經營管理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龐大組織的財務分析最忌諱數據迷宮,如何在數據池中挖掘出最具代表性,最能說明問題的數據,是做好財務分析的關鍵。
目前醫院財務分析主要圍繞收支分析展開,收支分析方法多采用比較分析法,且比較基礎為去年數據。而往年數據并非完全合理,在問題數據的基礎上分析當前數據,很容易陷入無意義的數據陷阱中。如果預算數據準確,比較基礎設為財務預算數據最為合理,以預算數據為基數分析實際發生數,可以有效辨認出計劃外的異動數據,便于及時發現運營問題所在。
除比較分析法外,較常用的分析方法還有結構分析法。結構分析法主要包括收入結構分析和費用結構分析。分析收支結構有助于尋找目前收入和支出中不合理之處,進而提出調整方案。例如,由于經營慣性,某醫院藥耗費用占總費用比達到60%,而藥品和衛生材料的采購和消耗不能給醫院帶來任何利益,極大的擠占了經營空間,而人員經費占總費用比例卻僅為25%,相比較同類型公立醫院人均收益低,面臨較大的人才流失風險,在全國醫務人員尤其是高水平人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人才的流失成為醫院尖端技術發展桎梏,三級公立醫院若失去尖端技術和人才,不僅會失去客戶,醫保DRG補償比例也將趨低。不合理的收支結構將引發醫院一系列的運營問題,醫院必須及時調整經營結構以適應發展。
關鍵指標的計算在財務分析中必不可少。指標體系的建立要參考行業監管的側重點,也要考慮單位的具體經營狀況來制定。關鍵指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尤其在面臨具體實際問題時,選擇與計算某些關鍵指標的數據及變動趨勢,就是分析“問題出在哪里?”的過程。因此關鍵指標體系的建立,要考慮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也要結合單位自身特有的運營短板來建立。對于公立醫院來講,關鍵指標的建立首先要以國家衛健委55個績效考核指標為基礎(其中涉及財務指標18個),這55個指標基本包含了對公立醫院運營情況考核的各個方面,其次在日常分析中財務方面應有所側重,如藥耗占比較高的醫院要重點考核藥占比與耗收比,人員經費占比不達標的醫院要重點關注績效考核方法是否合理,杠桿水平過低或過高的醫院要重點關注資產負債率的變化。通過考核關鍵指標,分析醫院運營問題關鍵所在,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修正管理決策或醫務工作者日常行為,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持續改進醫院預算管理,既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在基層單位的具體落實,也是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建設要求[2]。預算管理在公立醫院運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想要提升公立醫院管理水平,健全預算管理是必經之路。《政府會計制度》規范了預算會計的確認、計量與報告準則,提高了預算會計數據質量,擴充了財務分析管理的范圍。預算會計數據分析為預算管理提供了基礎,修正了以往利用財務會計數據做預算管理分析的不足之處,打通預算會計與預算管理的關系,提升預算分析的準確性與管理水平。
在每月度、季度和年度財務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財務部門要不斷改進分析方法與形式,如增加月度、季度、年度經濟運行分析報告,以圖文并茂的PPT形式每月開展經濟運行分析會,管理層通過分析會的形式集體討論決定未來的運營管理改進方向。醫院月經濟運行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各項收入、費用的構成、增減變動及原因;當期及累計盈余增減變化及原因和未來發展趨勢;醫院資產、負債和凈資產結構;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的運轉情況,防止現金短缺或閑置;通過關鍵指標分析醫院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根據數據及指標情況,分析醫院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相應提出管理建議,每月及時傳遞給醫院管理層級,充分發揮財務報告在醫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運行分析在防范醫院財務風險的基礎上,幫助醫院查找運營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開源節流是每一個組織運營永恒的話題。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佛里德曼在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世界經濟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沒有一個組織能夠長久保持高額利潤。在科技創新的同時,只有不斷降低成本,創造成本優勢,才能獲得競爭優勢。醫院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創造足夠的收支盈余,如何扭虧為盈、進一步增收節支是醫院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收入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財務經濟運行每月要密切監控并上報經濟運行情況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支出,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財政補助事宜,物價部門要積極組織臨床科室申請新項目價格備案。在增收的同時,要加大對不合理、不必要支出的審核力度,鼓勵各部門建立精細化成本管控意識。面對多方壓力,財務部門要繼續圍繞醫院戰略目標,將財務分析工作做扎實、做細致,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