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道坤
(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海口 570311)
帆船運動和其他的運動項目存在很大的不同,此運動需要面對自然環境的考驗,若運動員存在耐力比較差的情況,就不能夠支撐比賽的完成,甚至還會對他們身體機能產生損傷,因此這就需要做好帆船運動員的耐力訓練。而想要實現對帆船運動員耐力的有效訓練,需要通過科學訓練方法開展訓練活動,而通過何種訓練模式來實現對帆船運動員的耐力訓練,就是該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按照人體生理系統分析,可以將耐力素質分為肌肉耐力、心血管的耐力等,其中肌肉耐力還稱作力量的耐力,而心血管的耐力分為有氧耐力、無氧耐力等。對于有氧耐力來說,主要是人體機體于充足氧氣供應條件下,能夠長時間堅持工作的身體能力。通過有氧耐力的訓練,主要是為運動員的機體對氧氣、傳輸與利用等能力實施提升,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的功能。對于無氧耐力來說,主要是機體在無氧代謝形式下,堅持較長時間工作所具備的能力。按照耐力素質會對專項產生的影響,耐力素質可以分為一般耐力、專項耐力等。其中一般耐力主要是對實現專項運動的成績提升而起到的間接性作用所需要基礎性的耐力;而專項耐力主要是能夠提高專項運動的成績存在直接性關系的相關耐力[1]。
對于帆船運動員的耐力素質來說,主要從運動員的神經系統及呼吸系統來體現。此類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從生理學的方面進行分析,與其耐力素質相關的生理原因可以分為4項。首先,此類運動員攝入肉類食物的次數比較多,從而為人體補充足夠的動力,確保在持續性運動期間,能夠使運動員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讓運動員保持技術和動作等的規范性。其次,糖原儲存是此類運動員主要的物質儲存,在運動中較大難度的動作會造成負荷的增加,此條件下運動員就能夠具有較大的運動后勁,若運動員的體內存在較高的游離性脂肪酸,就說明他們不間斷工作的能力比較強。再次,他們的最大吸收氧量具有較高的水平,最大吸氧量是衡量運動員有氧耐力的主要標準之一,在運動員的耐力訓練中,能否為運動員提供充足的氧氣量,對他們體內能量物質的分解有著直接性影響。最后,此類運動員內具有較大比重的紅肌纖維,在人體氧氣量的供給充足時,通過紅肌纖維和能量物質的分解就能夠釋放能量,來支持持續性運動[2]。
帆船是將風力當作動力來實現運動的,要求運動員做好對運動要領的掌握,不斷借助自己身體對姿勢的調整,保持船體平衡性,并讓帆船在每個航行的階段都能夠具有最好受風的效果,從而確保帆船具備最佳速度實現航行,且在規定的最短時間中完成對比賽航道的行駛。若風力比較小時,更需要保持身體良好穩定性,此時若身體存在過多動作,就會對船速產生影響,也會違反規則。若風力比較大時,要控制好帆與船體穩定性,防止船體出現上下或者左右的太大擺動,還要控制好帆能夠具有最佳化受風的狀態,從而使升力最大,確保帆船具有最佳的速度。對于帆船運動來說,主要對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要求比較高。此運動項目需要長年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實施培訓和比賽,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毅力和決心,而且還是對運動員耐力素質、體能等的考驗。若在超強的風中進行航行,想要實現對每場競賽的完成,對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要求就比較高。同時運動員在對船帆和播帆調整時,也對他們的無氧耐力素質有一定要求。
通過對運動員耐力素質提升,能夠強化他們的抗疲勞能力,幫助人體實現持久性高水平的運動狀態;耐力素質的發展還可以對他們心血管的系統機能實現提升,提高運動員對能量物質有效儲備,促進訓練的疲勞能夠快速地恢復,而恢復的時間縮短就能夠增加重復的次數,促進他們訓練任務量的增加;另外,通過對耐力素質的發展還能夠對運動員的堅毅和頑強品質實施鍛煉,這對他們心理素質強化和技戰術的水平發揮有著積極影響。因此,想要在帆船運動中完成比賽并取得良好成績,就一定要重視對運動員的耐力訓練[3]。
在對帆船運動員實施耐力訓練中,想要達到預期效果,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首先,要嚴格按照能量代謝的系統規律。運動員短時耐力的提升,要對其無氧代謝的能力進行提升;想要對運動員中時耐力進行提升,要對他們有氧和無氧的混合供能能力進行提升;要對運動員長時耐力提升,要對他們的糖原進行提升。其次,要注重多樣性的訓練手段。因為耐力素質存在多元化的能量供應,在對運動員的耐力訓練中需要結合其能量供應特征實施訓練;還要對運動員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和深入分析,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通過綜合訓練法提升訓練的效果。最后,耐力訓練要和技術訓練相結合,在耐力訓練中融入技術訓練,實現在耐力訓練中對運動員技術動作強化和鞏固的效果。
對于有氧性訓練來說,主要是基于一定訓練難度長時間、連續性實施練習,運動員往往會通過較長復合時間且較低復合難度的方式實施訓練。通過不間斷性訓練能夠實現訓練針對性的提升,很多運動員體內游離性脂肪酸的存儲水平實現提升,后期通過有氧性耐力的訓練,就能夠實現對他們自身有氧性新陳代謝的能量物質含量實現迅速提供。此方法能夠對運動員耐力實現有效提升,但有氧性訓練對運動員能量消耗是比較高的,對速度訓練也沒有明顯的效果。在通過有氧性訓練法對運動員實施耐力的訓練中,運動員教練要在運動員的身邊,主要是因為有氧性耐力的訓練和其他訓練法存在不同,往往有氧性訓練需要對運動員產生較大的負荷,有時此類運動的負荷會超過運動員的承受極限范圍,一旦他們不能承受時,則教練員就能夠幫助他們進行訓練的快速停止,并幫助他們對自身肌肉的機能實現快速恢復[4]。在此方法的使用中,運動員要分階段和有計劃地對自身訓練的效果實施提升,不能一次性或者跨越性地對訓練負荷進行增加,若對人體能量的供給方式改變,盡管能夠對人體耐力實現有效增加,但也會對人體其他機能產生影響,因此需要按照每個運動員身體的素質和實際情況來對有氧訓練強度逐漸提升。
此訓練法又被稱為高原訓練法或呼吸障礙性訓練法,一般有效借助自然環境、人工方式來為運動員創設一個減少正常的攝氧量環境狀態,對運動員身體狀態產生刺激而變化,以此來達到對運動員耐力素質的水平提升效果。在缺氧性訓練法中,主要作用是促進運動員在生理方面發生明顯的變化,促進運動員血液內紅細胞數量的增加,從而實現運動員血液內載氧能力的提升,同時這也對運動員運動疲勞和運動后的不適耐受能力實現了有效提升。但此種訓練法對于心臟功能比較差和初學者是不宜使用的,如果運用不當就容易導致不必要運動損傷情況的出現。缺氧性訓練法對運動員有氧及無氧的耐受性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則可以與帆船運動和運動員實際情況結合來進行多種訓練形式的設計,還要按照耐力訓練目的和不同的訓練方法要求,做好練習手段的合理選取[5]。
在帆船運動中,運動員需要長時間處于高負荷的狀態下,而想要使他們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就需要他們混合代謝的系統供能具有良好的能力。為了實現對他們此能力提升,就需要對運動員有氧耐力及無氧耐力實施混合耐力的素質強化,對此耐力素質進行訓練中,一般采用間歇性訓練法,具有很好的效果。對于間歇性訓練法來說,主要是對間歇休息的時間嚴格規定和把控,且實施重復性訓練的方法。此訓練法由于對間歇休息的時間嚴格實施規定,這樣就能夠對運動員耐力的水平實現有效提升。在對運動員通過此方法訓練中,確定訓練間歇休息的時間十分重要,一般要求運動員在運動后的心率恢復為140次/min以下時,繼續進行訓練[6]。通過此種訓練法,能夠對運動員心肌收縮的能力和心臟對血液輸送的能力實現有效提升,同時此訓練法對以糖元的代謝為主要方式有氧的耐力提升也有著積極作用,但其對運動員脂肪的代謝水平并沒有很明顯的效果。在此種訓練法的使用中,需要做好對負荷量的掌控,若運用不當,可能會出現速度障礙的情況,初學者一般不宜選用此訓練法。
在帆船運動員的耐力訓練中,連續性訓練法也是一種常見方式,此方式主要是在規定時間中對運動員訓練的強度實現逐漸提升,通過循序漸進和長時間訓練來實現訓練效果提升。在此訓練法中,訓練的負荷強度是比較低的,但其復合的時間卻比較長,通過此方法能夠對運動員實際的運動效果實現持續性提升。在通過此方法實施訓練中,能夠對運動員身體內游離性脂肪的存儲水平快速實現提升,促進后期有氧訓練的開展中,對有氧的代謝物含量實現有效維持。同時還能夠對連續性訓練法實施靈活改變,為了避免對運動員機體造成損害,可以采用重復性訓練法來對運動員無氧耐力的素質實施訓練。此方法和間歇性訓練法比較相似,但比其運動間歇狀態的要求比較高,一般要求不改變訓練動作結構,運動時最高的心率也不能超過170次/min,每次重復的練習時間往往不宜太長,每次控制于30~60s,通過短暫的間歇讓運動員身體獲取休息,對身體狀態實現緩解后再實施下一次的練習。另外,還可以和帆船的技術動作進行結合來針對性實施訓練,對運動員耐力素質提升同時,還能夠對他們技術水平實現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耐力素質是帆船運動員完成運動和獲取良好成績的前提條件,由于帆船運動具有著特殊性,對帆船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要求也比較高,為了實現對帆船運動員耐力的有效訓練,就需要結合運動員實際情況和訓練要求,合理選擇科學的耐力訓練法,從而實現對運動員耐力素質的有效提升,為他們參加帆船運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