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雨
(安徽科技學院體育教學部 安徽滁州 233100)
以鳳陽縣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為研究對象。
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
為了此次調查樣本具有代表性,該研究以鳳陽縣“明中都城鼓樓”為中心,以東、南、西、北為方向共選取村、鄉、鎮、社區各4處,加體育館,共17個調查地點,在選中的區域發放問卷并回收。
政府直接供給模式是指直接由政府全額撥款給公共體育服務的提供者和生產者的一種供給模式[1]。此次調研的17個調查地結果顯示:體育場地服務由政府直接供給,供給率達100%。而企業贊助經費僅占總調查人數的5.9%。比如鳳陽縣在足球場地建設中2016年總投資1600萬元,2019年總投資1800萬元,增長了200萬元,增長率為12.5%。在2016年和2019年無其他組織機構或個人對足球場地有過資金贊助。在供給和實施方面都是由單一的政府提供,沒有發揮市場供給模式作用,供給服務效率低下,供給質量差。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把市場比作“看不見的手”,政府的干預比作“看得見的手”,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2]。
2.2.1 場地設施服務供給現狀
2013年,全國第六次場地普查顯示,鳳陽縣的體育場地面積約680000m2,用地面積約820000m2,人均場地面積1.27m2,人均用地面積1.05m2,與全國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人均場地面積的1.46m2相差0.19m2,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鳳陽縣人均場地面積低于全國水平,而且相差比較大。
2.2.2 健身指導服務供給現狀
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文化健身專項補助農村體育活動民生工程建設,更好地指導鳳陽縣開展體育活動,2017年3月,鳳陽縣教育體育局舉辦“鳳陽縣全國第七套健身秧歌暨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此次培訓為期3d,鳳陽縣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梅周成、梅瑩父女共同擔任教練,來自鳳陽縣16個鄉鎮、學校300余名體育教師和體育健身愛好者參加了培訓。在3d的培訓學習中,學員刻苦努力、勤于練習,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并掌握了第七套健身秧歌的規定套路、技術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知識。學習后他們將知識、技術帶到農村、帶到學校、帶到城市街道,以便更好、更科學地組織開展體育活動,他們將成為全民健身的宣傳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者,為鳳陽縣農村體育活動民生工程做出貢獻。此次調研的483名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群體中,僅有66名參加鍛煉的老年人接受過健身指導,占比為13.6%,而無人指導的人數有417人,占比高達86.4%。在所有調查地中行政村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群體中共有11人接受過指導,占比僅為9.2%,遠遠低于總平均的13.6%。可見行政村的健身指導服務更應得到關注和增強。
2.2.3 體育活動服務供給現狀
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豐富農村體育文化生活,充分發揮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的作用,2017年,根據省、市、縣要求繼續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農村體育活動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全縣223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按每年舉辦不低于1場體育活動的標準,完成不低于223場體育活動的年度目標任務,補助標準為每個行政村補助1200元/年。到7月底鄉村共舉辦了99場體育活動,全縣共舉辦了200余場體育活動。具有帶頭作用的小崗村舉辦了2017“小崗村杯”中國名村籃球賽。為弘揚敢為人先的小崗村改革精神,展示中國農村改革豐碩成果和小崗村風采,由農業部下屬“中國合作經濟學會農村社區小崗建設專業委員會”“中國小崗村籃球賽組委會”精心策化的2017“小崗村杯”中國名村籃球賽結合中國農民歌會于2017年金秋十月在鳳陽縣舉行,邀請8~10支影響大、經濟發展較強的中國名村和鳳陽縣小崗村籃球隊共同參加,交流球藝、增進友誼,同時在賽事舉辦期間,邀請新聞媒體、領導嘉賓,各界專家及各參賽代表一同開展“中國名村”健康論壇,共同討論新時期的農村小康道路,暢想中國夢,為宣傳鳳陽、提高鳳陽知名度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比賽時間為5d,總經費預算約23.82萬元。17個調查地中,從不組織老年群體進行體育比賽的有7處,占比為41.2%;偶爾組織老年群體進行體育比賽的有5處,占比為29.7%;定期組織老年群體進行體育比賽的有3處,占比為17.6%;經常組織老年群體進行體育比賽的僅有7處,占比為11.8%。
2.3.1 場地設施需求分析
此次調研中的483名老年人中,有179名老年群體對公共體育場地滿意,占總人數的37.1%;對公共體育場地不滿意的有304人,占總人數的62.9%。通過調查發現,老年群體不滿意的主要因素有:場地設施數量、場地設施質量、場地收費狀況、場地設施便利性。通過這一調查數據可以發現,體育場地設施的供給無法滿足大部分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群體的需求。
2.3.2 健身指導需求分析
此次調研的483位參加鍛煉的老年群體中,有412人在鍛煉中非常需要專業的社會指導員對其鍛煉進行指導,占比為85.3%;有51人認為在鍛煉中需要專業的社會指導員對其鍛煉進行指導,占比為10.6%;有20人對是否有專業的社會指導員對其鍛煉進行指導持無所謂態度,占比為4.1%。
2.3.3 體育活動需求分析
在此次調研的483位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群體中,有453人近1年沒有參加體育活動,占總人數比例高達93.8%。在這453人中,有23人表示不去參加活動是自己的主觀原因,占比為5.1%;有430人還是希望能夠參加體育活動的,占比為94.9%。
芬蘭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發展已經非常成熟,體育計劃在他們國家公共體育服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一些不能進行正常身體活動的特殊人群,政府就為他們量身設計了“特殊身體活動計劃”,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該人群的體育鍛煉需求[3]。特殊人群包括殘疾人和慢性疾病患者,針對這些特殊人群,政府有專業的體育工作者為他們量身設計運動處方[4]。關于運動處方,政府有針對性地提供所需的特殊運動器材和設備,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特殊人群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發達國家為了提高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水平,由政府負責制定公共體育服務規劃、確定供給標準,將原來由政府提供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以合同的形式,通過投標者的競爭,轉讓給社會組織和企業等。芬蘭總人口約500萬人,合肥市人口是芬蘭人口的2倍多,在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小的國家里,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得卻如此之好,同時反映了芬蘭對公共體育服的重視和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值得我國借鑒。
澳大利亞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得較好。大多數體育政府部門僅有少數的專職人員,招募了大量的體育服務志愿者來組織、管理當地的體育活動項目、場地器材設施及其他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這個國家早在1994年,就有約83萬志愿者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約占各個領域服務志愿者總和的1/3[5]。公共體育服務是澳大利亞志愿活動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志愿者不但人數眾多,而且工作時間較長,為公共體育服務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6]。而鳳陽縣域僅有少數專職體育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身兼多職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要根據公民的需求而不是政府的需求來供給,政府要提高供給服務積極性。優化公共體育服務要以公民需求為導向設計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內容,以供給效果為依據選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以科學為原則完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模式,調整供給內容優先次序、加強多元供給主體的培育,實現最大化地滿足老年群體的公共體育需求,使老年群體獲得公正、公平的公共體育服務;實現公共體育服務供需均衡與契合,避免現有供給中不必要的浪費,從而減輕政府的壓力,使政府部門有精力去做更多重要工作。
公共體育服務是對公民的一項公共服務,老年群體對公共體育供給的滿足度,是檢驗公共體育服務實施效果的主要標準。因此,如何構建能夠高效收集老年群體對公共體育需求的渠道,是政府應努力的方向。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當下政府必須摒棄完全自上而下的供給模式,應把精力投入到收集、征求、整理、分析、歸納不同地區和不同層次公民的公共體育需求,以公民需求為導向設計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實踐,這樣才能實現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