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燕 朱永莉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00504)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該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作為鄉村文化的一部分,在全民健身與健康深度融合的發展理念下,鄉村體育文化的發展影響著中國農民的身體素質。目前,新興的鄉村體育旅游、民族傳統體育等走在研究的前沿。鄉村學校體育文化可以引領當地群眾進行體育鍛煉、舉行體育賽事、培訓指導群眾科學鍛煉身體,為群眾提供體育培訓基地、活動基地。與當地民眾體育活動深度融合,把鄉村體育做好做實。民族傳統體育、民族舞蹈元素與學校體育教育深度融合,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方式。通過共建共享,讓廣大農民群眾提高身體素質,做健康公民,實現全民健康。該文通過對鄉村學校體育文化發展現狀的研究,科學合理地將鄉村學校體育與本地民族體育深度融合。并且鄉村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構成內容,加大對鄉村學校體育文化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通過查閱大量學校體育發展研究的相關文獻綜述發現,艱難而又漫長是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現有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場地、器械設施不完善;第二,教學管理制度層面的不健全;第三,師資力量較弱;第四,體育發展經費投入不足。從創新改革的角度來看,沒有發展策略。除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缺少深度融合發展的理念及引領當地民族體育文化發展的新思路。
邵華在《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的現狀與發展》中提到農村學校體育現在發展的現狀是:場地器材設施不足、教師嚴重缺乏,且對農村體育教師的認識也存在著一定的誤解。他提出的發展方針是解放思想、抓住機遇、緊跟政策、促進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應由點向面逐漸展開來。
曲宗湖在《中國農村學校體育基本現狀和發展戰略研究》中對7個省市地區的農村學校展開了調查,調查從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是否能夠長期滿足需要、體育課程的開設、體育課外活動的開展及課間操、早操的開展等方面深入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發展對策即應當加強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大對學校體育發展的經費投入、對學校體育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等。李華生在《我國部分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及發展目標預測》中提到,發展農村學校體育,應制定評估體系:基礎設施為師資建設和場地器材設施的建設,教學檔案的建設,管理、組織機構及發展規劃的建設,以上為根據我國相關法律包括體育法、教育法等加強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的適合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評估工作體系。石偉光、劉穎等在《鄉村體育的特質分析和發展探析》中提到,為了能夠大力促進我國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以下解決措施:第一,政府能夠合理、科學地建設農村體育事業;第二,改建、修建或新建體育活動場地,體育活動場地是農村體育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必須通過相關措施來進一步完善;第三,對農村體育資金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現有的法規政策的基礎是前提。張玲燕、孔慶波等在《農村體育場地低效供給及其成因》中提到,我國政府扶持政策出現了許多被忽視的問題,導致了場地的缺乏和浪費,集中表現為:第一,忽視了我國農村實際的經濟水平;第二,不同地區農村經濟水平存在差異;第三,不同經濟水平對于體育的需求不同。通過資料的統計進行分析:大多是對鄉村學校體育的管理、師資、教學、場地器材等方面的研究,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思考鄉村學校體育發展方面沒有涉獵。此外,初步掌握鄉村學校體育文化發展現狀:第一,缺少體育教師;第二,缺少體育場館。這兩點就極大地制約了鄉村學校體育的開展,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兩個問題。農村學校體育不抓好,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到了高中、大學,不能與城市的學生相融合,在體育鍛煉的內容、形式上就有很大的差距。在目前大學體育課上就明顯有差距,不是運動能力上的差距,而是在接受體育教育基礎上的差距。鄉村學生有些體育項目沒接觸過,城市里的孩子都學過、練過,上課時可以很快掌握,而鄉村的孩子沒有學過,掌握起來就要慢些,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對鄉村孩子造成心理傷害。這就是鄉村體育發展滯后所反映出來的教育不平等現象。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重視鄉村學校體育文化的發展,提出新時代下鄉村學校體育文化發展的新路徑,盡快縮小城鄉學校體育的差距,共同邁入小康社會。
現如今我國農村人口人數占多數,且這部分群體處于發展薄弱環節,城鄉發展不平衡。而農村學校體育是農村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家將2015年作為全民健身的起始之年,也是群眾體育的提升最佳時機?!都涌彀l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是2014年10月發布的,此次意見是首次“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前體育總局局長劉鵬于2015年1月在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以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重大機遇,把群眾體育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所以,提升農村體育的有效措施、對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研究,是體育強國一步步邁進的進程中,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大布局。王小娟、黃曉等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中的農村學校體育發展路徑實證研究》中提到,想要使得農村體育發展卓有成效,就必須保證上課的內容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使學生能夠有效、系統地掌握和學習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的技能。方法主要有:第一,將有本土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編入教材;第二,將民間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學習課程;第三,增加課時。王峰等在《大健康背景下貴州農村體育發展路徑初探》中提到,應大力倡導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為了更好地對本地農村體育進行服務,要發展發展符合本地特色尤其是經濟特色的體育項目,要堅持民族化。
康林善在《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學校體育的耦合發展》中提到:民俗體育可以推動農村體育的可持續發展,亦可以促進農村體育在課堂上教學資源的豐富化,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得民俗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通過對鄉村學校體育發展趨勢查閱相關資料可以看到,該文著重對農村學校體育文化發展具有實效的實踐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在一些體育項目進校園的政策方針推進、落實過程中,引領云南省偏遠山區學校走進體育新時代,鄉村學校與本地民族體育文化深度融合,以及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是未來鄉村學校體育發展的新趨勢。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是在對當下中國農村問題進行深刻剖析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國家戰略。它是一種新的發展思維,體育作為農村文化的一部分,在全民健身與健康深度融合的發展理念下,鄉村體育文化的發展影響著中國農民的身體素質。目前新興的鄉村體育旅游、民族傳統體育等走在研究的前沿。鄉村學校體育文化可以引領當地群眾進行體育鍛煉、舉行體育賽事、培訓指導群眾科學鍛煉身體,為群眾提供體育培訓基地、活動基地。與當地民眾體育活動深度融合,把鄉村體育做好做實。民族傳統體育、民族舞蹈元素與學校體育教育深度融合,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方式。通過共建共享,讓廣大農民群眾提高身體素質,做健康公民,實現全民健康。
該文通過對鄉村學校體育文化及本地民族體育文化發展現狀的研究,科學合理地將鄉村學校體育與本地民族體育深度融合,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提出鄉村體育文化發展的新思路。通過構建鄉村學校體育文化體系,提升學校體育實力,充分發揮鄉村學校體育的引領作用;構建鄉村體育共建共享,推動鄉村學校與本地民族體育文化深度融合,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構建鄉村文化體育智庫,推動鄉村體育研究,使鄉村落后的體育文化迅速發展起來,盡快擺脫城鄉健康水平不平等的發展態勢,為鄉村體育發展提供理論依據。鄉村學生作為我國學校體育人口構成的主要群體之一,鄉村學校體育事業的建設水平及學生體育鍛煉的效益、當地群眾體育文化開展的好壞,關系到我國全民健康目標的達成。鄉村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構成內容,加大對鄉村學校體育文化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