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全州大學 胡奧森 河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
國家統計局在2020年12月31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中核算的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為11248.1億元,總產出為29483.4億元。增加值比2018年增長了11.6%,總產出增長了10.9%。其中體育服務業發展勢頭最強,總產出為14929.5億元,占體育產業的50.6%,體育服務業增加值為7615.1億元,增加值占比67.7%,比2018年提升了2.9個百分點。在統計中發現,體育服務業中的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領域的從業人數和單位數目位列第一,其產生的資產規模位居第二位。網絡信息技術向體育領域快速滲透,其實現營業利潤及利潤率第一,體育管理活動領域的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數目位居第二,分別為22.9%和20.1%,資產總計位居第三。從近幾年的體育產業發展可以看出,體育服務業比重越來越重,產出效能越來越高,發展初具規模,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體育競賽表演活動
體育競賽表演活動是體育服務業發展的核心產業,從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后,給我國競賽表演活動帶來了巨大商機。近年來,體育競賽表演在體育服務業占據重要地位,也得到極大發展,其中包括北京奧運會、中國乒乓球公開賽、南京青奧會、上海網球大師賽等,都成功的向國民和世界展現了我國舉辦賽事的能力及水平,但是目前我國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產生的經濟效益和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表演運營模式也不夠成熟、對大型體育賽事的開發深度不足、缺乏自主商業品牌等問題,導致我國體育競賽表演活動沒有得到充分穩定的發展。
2.體育健身休閑活動
我國居民參與體育健身休閑活動一般包括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傳統運動項目和廣場舞、氣功、健步走等運動,但是以滑雪、擊劍、攀巖等為主的新興運動項目發展規模與參與情況不甚樂觀。我國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相關的俱樂部雖然有一定數目,但是能夠長期盈利的俱樂部數目較少。在體育健身休閑活動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運動種類與發展規模都有一定差距,總體產值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近年來,我國體育健身休閑活動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是在興體育運動項目服務鏈條不夠成熟,在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上場地資源供應制約著體育健身休閑運動的發展。
3.公共體育場館服務
近年來,我國公共體育場館建設投入大量資金,于2020年末我國公共體育場地有371.3萬個,體育場地總面積為31億平方米,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約為2.2平方米。從上述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數目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均有大幅增長,但是與美國的人均16平方米和日本的人均19平方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對公共體育場館建設的力度。校園內的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不足,一般只對校園內人員開放,導致每年都有大量閑置時間,體育場館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開發,其次我國大型體育場館在舉辦完大型體育賽事后也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從1992年開始提出對體育場館進行“以體為主,多種模式”共同發展,但是由于國家對場館管理投入越來越少,公共體育場館與市場融合度較低,經營理念較為落后不能充分結合時代特點、大型體育場館開放成本過高等問題導致發展過程并不順利。
4.其他體育服務
體育旅游、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及體育培訓等新興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占比越來越重,每年參與山地戶外運動的人數高達7000多萬,山地戶外俱樂部近萬家,自行車、帆船帆板體驗等運動參與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我國體育旅游設施建設及觀點相對落后。現有體育培訓機構參差不齊,獲得體育培訓的途徑及方法相對較少,專業體育社會指導員數目不足。在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上,截至2018年末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實現全年營收427.3億元,營業利潤位居第一,利潤率為18.8%,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目前我國新興的體育服務領域現狀來看,并不能滿足人們對體育的多方面追求,還需要加大關注力度、提升產業質量、豐富體育服務業、為人民服務。
如何有效開發校園體育資源及如何優化社會體育服務資源配置提高利用率,一直是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共享發展是基于互聯網媒體平臺使閑置體育服務資源最大化使用,對體育場地設施要求較高的體育服務業來說,共享發展能夠有效提高體育服務業資源配置利用率。“球友圈”“趣運動”“運動世界”等對體育場館進行管理和開發,籃球、羽毛球等數十種體育場館在線分享場館的使用、閑置情況,供人們進行實時查詢與預定,實現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減少場地閑置。在互聯網上有償共享體育服務資源,不僅能夠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人,也能夠減少體育服務資源閑置現象,從而有效提高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利用率。
在《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中強調要協調推進體育產業跨界融合,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推動體育服務業與旅游、電子信息、教育培訓等相關產業融合具有重要意義。共享發展本質是依托互聯網媒體平臺整合體育服務業資源,促進體育服務業消費升級擴大體育服務產業鏈,共享發展給體育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交叉型融合、重組型融合、延伸型融合等帶來了發展機遇。
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和共享汽車等可以看出,共享是時代發展的選擇,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人們追求物質豐富的同時也在追求精神富饒。從新興的體育服務領域可以看出,人們除傳統的體育服務項目外,對馬術、擊劍、高爾夫等新興的高端體育服務項目也有很大興趣。共享發展理念下,可以豐富體育服務項目,提供專業體育運動條件,降低人們參與成本,企業場地設施得到充分利用,促使高投入高消費的體育服務大眾化,達到盈利目的的同時也豐富人們對體育服務的需求。
擴大共享體育服務宣傳,提升共享體育服務意識能夠有效促進體育服務業發展,首先需要通過互聯網短視頻等平臺向大眾人們傳播共享體育服務,對共享體育發展優勢進行大力宣傳,引起大眾人們的好奇心;其次加大廣告投放力度,營造全民共享的生活環境,激發全民參與共享體育服務的積極性;再次,將共享理念滲透到體育服務業的方方面面,如共享旅游、共享體育用品、共享體育場館等讓人們充分體驗到共享體育服務帶來的便利;最后,在體育服務產品、場館設計或建設開發時,提升設計實施者共享服務意識,培養鍛煉設計實施者早于市場需求的思維意識,除設計實施者共享體育服務意識的提升外,也要提升人們共享體育服務意識,方便快捷的共享體育服務勢必成為未來生活的主流體育活動方式。
共享體育服務長期穩定發展需要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健全共享體育服務法律法規需要提升政府部門重視程度,以政府為支撐創造共建、共享、共治為核心的社會治理體系。政府應致力于幫助建設穩定的共享體育服務市場環境,及時發現不利于共享體育服務業發展并進行整改,加強對共享體育服務市場監管力度。在健全共享體育服務法律法規時,充分發揮市場優勢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服務業的真實需求,以建設公平公正公開的共享體育服務市場為前提,建立征信制度,加強對人民和相關部門的權益維護,保障雙方的合法權利,對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借鑒相關通用的法律法規,強化市場監管部門職能。
自媒體時代,互聯網是信息傳播的有效途徑,共享體育服務網絡平臺的構建能夠快速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如開發共享體育服務移動終端、共享體育場館小程序、共享體育運動APP等都能極大地促進人們使用和參與體育服務的熱情,構建共享體育服務網絡平臺需要系統整合周邊體育服務資源,將體育服務資源放在網絡平臺上以適當的方式推送給周邊有相應需求的居民。構建共享體育服務網絡平臺,推動產業跨界融合需要整合相關產業資源,運用網絡平臺增加體育服務業與其他產業間的相互關聯性,從而合理發展成體育服務業下屬分支,推動體育服務業跨界融合。
共享體育服務供需結構需要根據居民實際需求進行實時調整,增加共享研究力度,盤活閑置體育服務資源。在保持使用活性的同時提高新興體育運動的普及力度,如滑雪、擊劍、攀巖等新興體育運動,使用共享發展的便利條件,促進更多居民參與進來,減少產業運營風險,增加產業運營多樣性,調和體育服務供給單一的問題,促進體育服務業發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