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河南 洛陽 471000)
高校是我國培養大學生和新世紀建設優秀人才的主要基地,大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基礎理論的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是關鍵,但是我國大學生的體質狀況卻逐年堪憂。近二十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逐年下滑,學校體育教學的責任不可推卸,究其主要原因與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體系整體構建不足關系密切。2018年,教育部基礎課程教材研究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啟動德育、體育、音樂和美術4個學科一體化課程建設,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全民健身和陽光體育運動的深入開展,各個高校對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的重視程度逐年提升,全員參與是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和學校體育競賽體系改革的必然方向。本研究將對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理念指導下的高校體育競賽體系改革進行分析,對運動會的組織形式、競賽體系、參與群體以及獎勵體系進行深入探討,建立一個全員參與的運動會模式。
課外體育活動對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以及促進學校體育健康的作用都不容忽視,是大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部分,不僅能夠激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也能夠補充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鍛煉的不足。我國高校均在大學一二年級安排每周2個學時體育課,體育教學的時數少時間短,單純依靠體育課時間安排與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目標差距甚遠,身體素質提高、運動能力提升和運動習慣養成的任務主要由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完成。多數高校盡管已經實行體育選項課教學,但是教學效果因為高校擴招、教師數量不足和場地器材不足等原因,教師不能夠對不同運動基礎、不同運動喜好的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個體指導,教學目標更加強調動作技術規范而缺乏體驗運動樂趣的指引,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興趣和參與積極性逐漸消失,也從側面造成大學生體質狀況不佳。
體育競賽可以鍛煉參與人的競爭意識、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增強體質健康狀況和提升團隊合作意識。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體系的完善,將會充分考慮到精英和大眾等群體,設立多元化的學校競賽體系,力爭做到全員參與,成為覆蓋全校大學生的運動會,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運動的樂趣,讓每一個人都有參加競賽的機會。開展班級、年級間內容多樣的體育競賽,讓不同運動基礎、運動喜好的大學生積極參與課余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升參與項目的運動能力和運動基礎。全員參與、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競賽體系,不僅能讓每一位參與者積極參與課余體育鍛煉,也能使體育課程的教、學、練、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真正促使每一位大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
體育競賽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具有展示體育教學成果、展現學生運動能力、促進學校體育運動開展的功能,多數高校在課余時間組隊訓練備戰學校的田徑運動會以及各個項目的單項運動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堅持群體活動和體育競賽相結合,積極開展班級和年級之間的體育競賽,完善體育競賽體系,每年舉辦一次綜合性運動會和體育節。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成果展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形成和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完善學校體育競賽體系,舉辦大學生樂于參與的全員性運動會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關鍵性部分。
全員運動會,就是在運動會的辦賽理念、競賽內容和競賽形式上完全創新的運動會模式,與高校傳統的精英運動會有顯著差異,是所有學生全部參與的普及性運動會。毛振明在日本全員性運動會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學校體育的特點,提出了全員運動會的概念,創新地開展大集體比賽模式,是我國學校體育運動整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員運動會的設計理念是對原學校體育系統內的運動會、體育節以及趣味運動會進行融合,彌補原有單一體系的不足,對運動會競賽項目、參賽群體、競賽模式以及獎勵體系進行完善。舉辦全員運動會的學校,師生全員參與,保留原有運動會競賽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師生歡迎的大集體項目,新穎的參賽模式和獎勵體系讓更多學生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20世紀80年代,我國體育的奧運戰略和金牌戰略不單單主導了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向,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發展同樣更加注重競技性發展,各級各類學校的運動會大都是完全與奧運會田徑項目設置完全相同。2008年奧運會之后,在全民健身理念指引下,學校運動會開始增加趣味性集體類的運動項目,但田徑項目依然是高校運動會的主導。全員運動會是對原有傳統競賽體系的改革和完善,以“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時代主題為引導的運動會應該構建全校性的綜合體育競賽體系。學校體育發展要構建完善的、全員參與的綜合性競賽體系,將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指導、體質健康測試鍛煉以及體育競賽參與有機結合在一起,設置傳統田徑競技類項目、體質健康測試類項目、集體參與競技類項目以及其他競技類項目4個方向。傳統田徑競技類比賽以普及性、參與性和安全性作為項目設置的基礎,保留原有精英競賽的性質,追求更快更高更強;體質健康測試類項目的設置以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體質健康鍛煉、提升健康理念和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為目的,設置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相關的比賽項目,如50m多人接力、班級中長跑集體賽、仰臥起坐(引體向上)集體賽以及立定跳遠班級賽等項目,滿足學生參加運動會需求,豐富運動會項目設置;集體參與競技類項目設置將集趣味性、團隊性和競爭性等為基礎,設置能夠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團結拼搏精神的項目,以班級為建隊標準,以全員參與為前提,引導學生全部參與到集體參與類競賽中來;其他競技類項目是指學校其他競技類體育比賽,結合學校體育社團的工作和發展,制定全年的體育競賽規劃,滿足不同運動喜好的同學參與全校性精英競賽的需求。
高校傳統運動會名義上是運動會,實質上是全校范圍內的精英田徑錦標賽,2018年河南省10所高校運動會參與運動會的人次數僅為10.30%,優秀運動員可以參加2個單項和兼報集體項目,因此實際參賽人數更少。高校開展運動會的宗旨是讓所有大學生享有參與運動和競賽的權利,享受運動快樂,滿足各體育項目參與競賽的需求,滿足不同運動水平的大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需求,為健康中國規劃和全民健身的目標實現打好堅實的基礎。全民健身理念和健康中國建設規劃為未來學校體育的競賽體系完善指出明確發展方向,構建符合大學生健康需求的競賽參與全員化成了必然。傳統田徑競技類項目依然選用傳統的競賽方案,報名形式由傳統的院系組隊參賽改為以院系的年級為單位組隊參賽,增加參賽名額和項目參與人數,讓更多具有實力的學生運動員參與到競賽中來;體質健康測試類項目的參賽形式以班級為單位在院系進行選拔,要求每一位參與體質健康測試的學生必須參加,例如班級中長跑集體計時賽、班級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平均賽等等項目,以賽促練;集體參與競技類項目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年級層面競賽,做到全校范圍內全員參賽;其他競技類項目以體育社團為主導舉辦學院各個年級的錦標賽,院系以班級為單位舉辦較為普及的項目競賽,選拔優秀運動員參與全校競賽,力爭做到不同運動喜好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不同性質的項目競賽。
高校傳統運動會一般在每年選取2~3天舉行,學校田徑場在賽前一個月熱火朝天,運動會后就迅速恢復寧靜,競賽與健身不能融為一體。學校體育體系中的競賽設置并不能促進健身工作的開展,這也和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缺乏組織不無關系,高校傳統運動會的辦賽形式對學生終身運動習慣養成和全民健身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賽前的集訓也完全以競賽項目的成績提升為核心。全員運動會改革的過程中,綜合性辦賽宗旨將體質健康測試類項目、集體參與競技類項目和其他競技類項目完全融合,學校層面也應該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科學指導和組織,以體育教學一體化發展思路指引成立課外體育活動指導中心,以體育社團作為完善課外體育活動指導的基地,引導大學生以喜好和興趣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中,快樂運動,科學健身。課外體育活動指導中心強化對社團的統一指導,制定完善的社團活動體系方案,規范社團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確保社團活動的有序正常發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社團的課程化建設是社團建設和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保障,各個項目體育社團依據自身的活動規劃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真正做到競賽健身一體化,以賽促練,以練促賽,課外體育健身活動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2017年,在天津舉辦的全國運動會開始增設群眾性體育項目,取消總積分榜和金牌榜代表了我國體育運動的新動向,弱化金牌評價體系,積極推進全民體育運動項目開展。高校傳統運動會以金牌榜和積分榜作為評價標準的體系讓每一個參賽的團隊和學生運動員也更加功利性地注重競賽成績和團體得分,傳統的計分方法、排名體系以及傳統獎勵體系等等依然是高校運動會的評價標準依據,單一的評價標準和少數的獲獎名額讓運動會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和吸引力。全員運動會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應改變原有的獎勵和評價體系,實施多元化和標準化的競賽獎勵體系,推動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會的意識提升。首先,將所有參與運動會的運動員、競賽工作者、志愿者以及開閉幕式表演的學生都納入運動會評選、學生綜合測評獎勵以及學校年度體育活動積極分子等獎勵體系;其次,全員運動會中每個院系的運動會總得分由田徑競技類項目、體質健康測試類項目、集體參與競技類項目以及其他競技類項目四部分組成,增加集體獎項的獲得者,提升參與單位整體的積極性,增設運動會優秀組織獎、全員參與獎以及全員達標獎等類型(傳統的田徑競技類項目得分依照原有田徑項目競賽的積分體系,該項目依照參賽單位每個項目的實際得分計算;集體參與競技類項目得分由參與人數得分、項目完成分數和競賽成績分數三部分構成,參與人數得分、項目完成分和競賽成績得分;體質健康測試類項目板塊的積分由體質健康測試達標分數和體質健康測試類項目競賽兩部分構成;其他競技類項目得分由競賽完成得分和競賽優秀獎勵得分)。
傳統的體育教學、課余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完全獨立存在于學校體育的體系中,注重課堂教學內容和質量,課余體育活動自由發展,體育競賽注重精英化,這也完全與全民健身體系構建和終身體育意識達成脫鉤,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建設為課堂教學、課余活動和體育競賽融為一體創造條件,全員運動會為未來高校運動會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合理的運動會項目設置、全員參與的競賽方案、持續性發展的健身體系和合理的運動會獎勵評價體系成為普通高校運動會新型體系的構建基礎,為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計劃的實施和健康2030規劃的完成提供最基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