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會 ,薛奧傳,黃 濤
(遵義醫科大學,貴州 遵義 563000)
當提到“運動能力”的詞義時,既熟悉又陌生,其運用之普遍,在醫學康復、運動干預實驗、運動訓練的實施效果等領域,往往會談到運動能力的測試、干預、檢測、評價等方面。但到底什么是運動能力,其表述的要點及內容多樣,無從考證由來。在新一輪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對于運動能力有其明確的定義,其指“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并明確了運動能力作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三大組成要素之一,表現為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第四節提出了“青少年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清晰可量化目標,因此學校體育如何開展,有怎樣的抓手,如何應對與實施,就成了每位體育工作者必然思考的問題。在運動專長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需依托運動項目特性設計出發展學生運動能力的方法,以及有效構建實施體系內容,使學生“動起來”“練起來”,從而使學生體質有所提高,運動能力有所增強,運動專長有所形成。
對于運動能力概念,要明確運動技戰術、運動技能、運動心理、運動智能與運動能力發展的關系。運動技術是指完成動作的方法,運動技能則不一樣,它是人經過學習后而掌握了的具有個性化的自動化行為方式,具有明顯的個人特征。運動技能是指表現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組織起來并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任務的復雜肢體動作系統。運動能力的發展是以體能素質為基礎,促進運動技術的學練,助推運動技能的發展,結合心理與智能,促進比賽戰術的有效實施。對于中小學生來講,除了發展基礎運動能力外,要求教師還能夠基于運動項目屬性,結合學生身體素質敏感期,發展學生運動項目所具備的專項運動能力。(圖1)
運動能力的發展內容結構龐大,要依據身心發展、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因此在基礎運動能力發展階段,要使其樹立“大而全”的指導思想,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設計走、跑、跳、投等基本運動能力,更好地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我國“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培養健全人格首在體育”的要求下,體育肩負著社會使命。體育強則少年強,而體育強更多地需要發展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專項運動能力的發展除了具備體育項目的特性外,同時更多地凸現核心任務,專項體能、運動感知、運動智能以及在特定的項目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專項體能作為運動能力發展的核心內容,不僅包括運動素質諸如力量、柔韌、速度、耐力和平衡等,其重要的是注重與運動技能相關的體能發展。在實際發展過程是融合在運動項目中,是以一種素質或能力為主導,多種運動素質共同參與的過程,包含了不同的訓練模式,由靜到動、由穩定到不穩定,由徒手到負荷等,促進更多肌肉參與到運動中。運動感知作為運動技能形成的外顯表現之一,包含了發展神經-肌肉控制、肌肉感知、空間意識等,是長期專項訓練中形成的一種植物性和運動性神經系統的綜合性感知覺。它能對自身運動和環境(天氣、器械、場地等)做出精確地識別和整合,如“欄感”“球感”“水感”等,是專項運動能力發展要注的關鍵要素。運動智能正如我們所說的球商,指的是能在運動實踐中根據場地器材、對手、規則等因素,迅速做出轉化、決策、運用,從而實現超越、力求臨場適時靈活應變。另外,心理素質也是發展專項運動能力中必不缺少的元素,能承受痛苦、克服內外因、調整心態、敢于面對,勇于戰勝對手。
運動能力的發展離不開體育知識體系的支撐,把握不同知識內容的層次與要點,在運動能力發展中起到促進與提升作用。通過分析,把體育知識分為體育通識知識、運動專項知識,運動能力的發展是以體育通識知識為理論基礎,以運動專項知識為其方法的設計、手段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表1)
美國學者Poulton E C在1957年提出開放式、封閉式運動技能(Open motor skill and closed motor skill)的分類法,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了兩者之間的不同。開放式項目是由“人+控制物+對手”組成,封閉式項目是由“人+身體動作”或“人+身體動作+物”組成。可見,開放式項目與封閉式項目有顯著性差異,在項目的學練與運動實踐中的關注點及其運用環境截然不同。因此運動能力促進過程的活動設計也有不同,突出各自的特點與運動特性(表2),同時利用結構化的內容設計、有效策略與方法為運動專長的形成注入核心支撐,進而消除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不懂、學不會、完不成”現象。

表2 運動項目的特性及分類
2.1.1 科學性與趣味性兼顧首先要依據生理生化指標、運動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如柔韌訓練,7歲應開始練習,12歲應發展得較好等。科學地設計運動能力發展的活動,依托體育課堂教學、課間操、課外活動等,針對所學運動項目、所需發展的運動技能,理解運動能力、運動技術、運動技能的內涵并處理好其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運動項目本身特性與體能素質的要求。設計的活動要具有多元智能、靈活多樣、層次鮮明,趣味化的活動內容與形成,讓學生“動起來”“練起來”,達成互動、多動、全動的效果。
2.1.2 單一性與多元性協同運動能力練習要注重單一性與多元性設計有機結合。單一性重點強化關鍵運動技能形成所需的運動能力發展,以獨特的手段與方法促進其增強。同時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活動設計,把體能、運動感知、運動心智等融為一起的內容形式,這既鍛煉了學生的體質、肌肉感知,同時也發展了學生應變、果斷、決策的能力。通過強化體育的認知能力,進一步實現多元智能的發展。
運動能力發展的內容不僅包括運動能力,還要依照運動項目的特性,發展專項運動能力,為運動專長的形成奠基,每個運動項目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本研究通過調查與訪談,梳理出運動項目特性排在前四位的關鍵詞。而專項運動能力的發展能突出運動項目的特征,形成與運動項目對應的運動能力發展內容。從能力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視角,最終呈現在比賽中、社會交往中,實現立德樹人、健全人格,為學生的終生體育奠基。(表3)

表3 專項運動能力發展的內容體系
專項運動能力的發展更多的是基于運動項目特性設計不同的活動,活動具有層次性、連續性、多元性。強化封閉式項目是由化繁為簡的動作組合,開放式項目的活動設計由易到難的有機銜接,從而構建出運動能力發展的完整性與全面性。(表4)

表4 運動能力發展的方法
運動能力對學生運動專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價值,能把握運動能力發展的內涵與要義,明確其發展的方向與思路,找到實施的著手點。通過梳理運動能力發展內涵、運動能力發展的要點把控、運動能力相關知識的支撐等核心要點,提出要堅持運動能力發展的原則、把握運動能力發展內容的要點、設計運動能力發展的方法樣式等有效策略的落實,從而使運動專長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學生體質增強具有良好的實效,為終身體育運動的習得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