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飛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浙江 杭州 325000)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智力快速發展的時期,體育運動不僅能增強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夠促進其智力發育。跳繩屬于我國傳統體育運動形式,其對器械、場地等要求相對較低,具有普適性,且受眾群體范圍廣,備受中小學生的喜愛。近幾年,隨著花式跳繩運動的興起,多元化的跳繩訓練不僅能夠刺激中小學生智力的開發,同時能讓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花式跳繩是將傳統跳繩運動創新,在傳承跳繩運動基本技能和基礎之上,增加了跳繩運動的趣味性,使花式跳繩不斷成為中小學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鑒于此,本文重點論述花式跳繩在中小學體育運動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及應用途徑。
花式跳繩運動形式具有多樣化、靈活性特征,因此如何構建系統化的花式跳繩運動模式,對促進中小學生體力與智力雙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花式跳繩能鍛煉中小學生思維敏捷性,對促進和提高中小學生思維能力具有積極效果。花式跳繩運動是一種團隊運動,需要中小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因此運動和訓練的過程,對高效提升中小學生溝通能力和交流水平具有促進作用。從身體機能訓練的角度看,花式跳繩能夠增強中小學生的肌肉核心力量,促進其骨骼的不斷生長和發育,是中小學生鍛煉身體和增強運動能力的最佳選擇。
傳統的跳繩運動中,存在跳法簡易、變化性小等缺陷,很難調動中小學生鍛煉的興趣。因此,要以中小學生為本,結合中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將當地民族藝術文化與地方童謠等融入花式跳繩運動教學課程體系中,不僅能夠豐富跳繩運動內容,同時能夠提升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理念,構建全新的花式跳繩體育運動學習視角。例如,可將花式跳繩作為大課間運動的主項目,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為打造特色化的花式跳繩運動模式奠定堅實基礎。
花式跳繩運動以趣味提升為前提,遵循“由易到難,由個人到團隊”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中小學掌握綜合性的跳繩運動方法,同時也能激發中小學生的參與興趣,加強其認知,讓中小學生在快樂運動中感受花式跳繩的運動魅力。例如,可組織校內花式跳繩運動比賽活動,在鞏固中小學生跳繩運動技能的同時,優化課程教學體系,引導中小學生積極參與跳繩過程,組織中小學生進行科學評價、積極探索,在激發中小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不斷啟發和增加中小學生運動想象空間,促進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逐步體現花式跳繩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外在價值。
花式跳繩運動起步較晚,教師對其深層次的內容解讀不夠充分,對花式跳繩的校本開發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并未形成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花式跳繩運動在中小學僅是以體育項目的方式實踐。
由于中小學生在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要以中小學生為本,構建“差異化”教學模式,激發每一名中小學生的運動潛力。同時,在中小學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對花式跳繩運動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做好引導,調動中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中小學生主動參與花式跳繩運動。本文將從多個方面,為構建切實可行的中小學花式跳繩教學模式提供新途徑。
學校要重視花式跳繩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積極探索和創新花式跳繩體育運動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將花式跳繩融入中小學體育教學體系,讓其成為中小學不可或缺的體育教學元素。首先,學校要加強對花式跳繩體育教學政策的傾向,加強資金支持,如教學硬件等,選擇質量好的品牌器材,為花式跳繩運動教學提供基本保障。其次,教師在重視花式跳繩運動的前提條件下,要善于利用教學信息化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微課堂教學模式等,豐富不同教學模式,將花式跳繩與文化課教學置于同等位置,充分解除固有的、傳統的思想束縛,以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共同進步。例如,在“編花跳繩”運動過程中,由于此類跳繩運動的整體動作相對復雜,直接由教師進行講解可能會存在一定難度,難以達到目標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硬件設備等進行動作演示,實現較難動作的分解,并反復進行教學視頻的播放,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能夠吸引中小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從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進行考慮,首先要不斷地豐富花式跳繩課程教學內容,如選取游戲化教學,讓中小學生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花式跳繩的積極性和興趣。教師可與中小學生一起參與到花式跳繩運動中,加強師生交流與互動,激發中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興趣。
首先,要確保花式跳繩課時安排。為提高中小學花式跳繩教學水平,教師應及時地收集中小學生的學習反饋,需要增加和確保花式跳繩的課時安排,并將具體的課程教學安排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按照花式跳繩課程實施的具體情況,依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在完成系統化的花式跳繩課程教學后,及時了解和更新中小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適度調整花式跳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要統籌安排花式跳繩課程,并倡導家長參與到花式跳繩課程教學中,加強家長、教師、中小學生三者之間的互動,可借助開展校際花式跳繩比賽的方式,實現花式跳繩體育教學的全方位開展。
其次,立足中小學生學習基本特征,科學優化課程教學目標。在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大多數學校都將花式跳繩作為體育教學改革的側重點,因此如何結合中小學生身體條件和自身學習特征,構建良好的課程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對激發中小學生花式跳繩參與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根據分層教學的原則,依據不同運動能力和水平的中小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例如,可對中小學生采取“先模仿,再學習,再練習”的模式進行教學,而對于初中生可實行“先練習,再教學指導”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為中小學生創造更多的練習空間,同時也要加強動作理論指導,重視技術訓練,也要將中小學生的體能訓練充分融入花式跳繩運動中,在促進中小學生掌握運動技巧的同時,有效地提升個人素質和素養,以此實現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
趣味化的花式跳繩比賽活動,不僅能有效調動中小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培養中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一般情況下,花式跳繩運動中運動密度較大,而男生與女生間的身體素質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比賽時間、項目和內容等設計上要從中小學生的性別出發,將所有中小學生分為男女2個組別,同時比賽項目也可分為單人、雙人和多人比賽,使花式跳繩運動內容和形式豐富化。
在花式跳繩比賽等活動開展之初,要提前進行賽前預熱活動,一般會采取慢跑和做操等方式,但是由于預熱活動的過程和方式過于單調,會導致中小學生對預熱活動產生排斥感,借助音樂能讓中小學生在舒適的音樂氛圍中不斷放松,并激發其運動熱情。
教師在預熱運動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引導中小學生自編創作預熱動作,既能夠展現出中小學生的個性,又能激發中小學生參與的熱情,且在預熱動作完成后,教師可與中小學生進行提問式的互動交流,以加強中小學生對跳繩運動的認識,如教師可以提出“借助一根跳繩我們能夠做什么運動呢?”“可以玩出什么花式呢?”等問題,引導中小學生立即回答,也可以讓中小學生自主嘗試,讓中小學生在充分感知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興趣。
花式跳繩運動符合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豐富的訓練內容不僅能激發中小學生花式跳繩運動參與的興趣,同時還能優化中小學體育教學環境和氛圍,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