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西安航天動力測控技術研究所/陜西航天西諾美靈電氣有限公司 陜西西安 710025
現階段,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與利潤等因素作用下,企業采購由原始點對點模式,開會轉向供應商全面合作模式,形成了具有現代特性新型共生關系。所以企業管理者要想方設法和供應商加大合作力度,對此,當前企業管理者逐漸提高了和供應商之間關系的重視程度。
同時,采購最終成果同供應商管理之間合作與管理能力有著密切聯系,因此促進供應商管理水平提升也成為企業極為重視的問題之一。供應商管理過程具有較強的復雜性,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有效策略解決,實現企業和供應商雙贏的目的。
首先,重構或完善供應商信息與企業信息雙向獲取渠道。即一方面利用企業門戶網站對外征集供應商,比如利用現階段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平臺等;一方面通過企業自身產品理念和服務方面,主動聯系市面中活躍的相關商家,以降低產品供應風險,提升企業產品供應活力。
其次,要動態轉變供應商共生關系。企業各項活動離不開供應商產品的支撐,由此需要搭建良性供應商關系,即要遵循“互惠互利、共贏共生”原則:對于新形成的共生關系,帶考察期萬成后,開始建立擬定長期合作發展計劃;對于已經形成常期合作的供應商,需進一步升華合作理念,豐富合作形式,提升兩者契合度,以形成為長久常態共生關系奠定良好基礎。此外,由于企業戰略目標需要遵循市場客觀規律,因此要定期積累供應商信息資源,并建立資源信息庫,以備不時之需。
最后,降低供應商準入壁壘,促使潛在供應商數量增多。即若供應商符合企業基本條件,比如擁有承擔民事責任能力、良性資本支撐、商業信譽良好,具備履行合同必不可少的經驗、服務能力以及專業技術能力,即可被納入企業供應商考慮范圍。
首先,對供應商進行動態管理庫。更好地將供應商的調查工作完成,借助調查的供應信息對供應商的選擇范圍予以鎖定是建立供應商庫的主要目的[1]。同時要隨時對供應商的變化情況進行監督,探尋潛在供應商,確定最優供應商,將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淘汰。如此,便可以有效防止因為并未第一時間更新供應商信息可能造成的管理風險出現,還可以將企業供應源不足的問題解決。其次,合理控制供應商數量。供應商管理的實質是確保供應源的“擇優和競爭”,盲目地將供應商數量增多,會對供應商的管理能力造成影響,但企業只是為了將所謂的戰略管理模式實現,而把供應商數量減少,則會影響競爭優勢,最終出現很難控制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和價格的問題。所以,要慎重控制供應商數量,不能毫無目的地增多或減少,要堅持適度競爭的原則。同時要針對供應商的價格、準確交貨、合格率、財務狀況、信息技術、人員素質以及設備穩定性等,制定全面評價制度。
企業要大力管理供應商,最關鍵的是更新采購觀念,把供應商看作企業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牟取利益的對象和交易的對手[2]。一般情況下,企業所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對相同類型產品進行生產的相關企業,積極和供應商進行合作,可以促進企業自身競爭實力增強,雙方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可以更加信任彼此,使雙方的合作質量得到保證。對企業來說,對企業生產的穩定性以及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極為有利,可以將物資積壓風險有效降低,促進資金利用率提高;對供應商來說,可以不斷獲得利益,保證客源更加穩定。除此之外,企業采購部門在篩選供應商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價格,還應對供應商的實力進行綜合考慮,包括售后服務、能不能按時交貨、提供產品的質量等,最終選擇最優秀的供應商,只要將核實的供應商找到,應竭盡全力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進行構建,就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大溝通力度,防止因為一些小矛盾中斷合作,對雙方利益造成影響。
準時采購,即保證可以在最佳的時間及時將企業需要的原材料和物質送到,達到時間不會提前,以免促使庫存成本提高,同時也不會將達到時間延誤,造成企業生產風險加大。在此基礎上,即能優化企業倉庫積壓問題,提升產品與材料“活力”,尤其在合理操作下還能實現采購零庫存目標,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借助實現供應商管理信息化,企業可以第一時間對采購信息予以發布,供應商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提升供應商商品橫向流動的效率,促使兩者擁有更高契合度[3]。由此,企業需要動態關注供應商信息流通情況,以實現供應物質的高效合作,以達到生產風險控制目的。
企業為了使自身生產經營發展的良好性和健康性得到保證,構建一套健全的供應商績效管理評價體系是重要前提,為實現互惠共贏目標和共生關系的延續,就必須借助網絡技術共享信息、人才和資源,保證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可以更加流暢的展開溝通。健全的績效評價指標除了涉及了供貨時間、產品價格、產品質量以及生產能力的專業指標之外,同時還囊括了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經典案例以及企業信譽等所有信息,只要發現其有問題存在,要馬上協同解決,幫助供應商更好地改正自身不足,一同促進經濟效益提升。
供應商管理和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企業只有積極對制度予以完善,不斷積累經驗,才可以更加科學、公正地管理供應商,從而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同時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要第一時間將市場動向把握好,加大研究力度,積極探索,第一時間對供應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和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適應,從而使企業的根本利益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