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寒
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 河北秦皇島 066000
薪酬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側重員工的精神層面,比如員工職位的晉升、出國游學的機會、領導的嘉獎等等帶有榮耀的表彰,這種不以物質的形式回報員工的勞動被稱為內在薪酬;另一類與內在薪酬表現形式相反,是以基礎性薪酬為主、輔助性薪酬和保險福利為輔進行的勞動回報,因此被稱為外在薪酬。無論內外,薪酬本質上是員工為所在組織付出的勞動,組織回饋相應的報酬,因為其中涉及到勞動價值問題,薪酬因此也具有可變性特點。
績效是伴隨組織目標完成而產生的一種表現,換言之,績效就是企業員工完成工作目標的質量、數量與效率。而績效考核,是指考核主體對照行業和績效標準,采用合理的技術方式,審核并考查員工的目標完成情況、員工的職責履行程度、以及員工的工作表現情況,并且將考查結果反饋給員工,以此確定某階段內員工工作的績效情況。當前,績效考核方式有很多種類,其中包括目標管理法、行為對照法、強制分布法、交替排序法以及關鍵事情法等等。
對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對于績效考核管理而言,薪酬管理既是主要表現形式,又是重要實現方式,二者相輔相成,并且與員工切身利益、國有企業健康發展息息相關。科學合理的薪酬績效管理體系對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第一,有力地保障國有企業戰略計劃執行力度,更好地推進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制度落實,繼而促進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第二,便于發現并解決企業發展和部門發展之間的問題,提高國有企業整體管理能力;第三,促進員工認清企業發展的方向,以便更好履行職責,最終實現員工與企業互利共贏的目標。
在我國國有企業領導者及高層管理者中普遍存在“輕管理、輕績效” 的慣性思維,想要提高企業薪酬績效管理認識程度,首先打破領導者的固有認知,即領導者需要不斷更新管理理論知識,與時俱進,并將先進的管理知識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創新一條富有特色的薪酬績效管理道路。此外,領導者還應該發揮帶頭人的作用,引導中高層、基層員工參與到薪酬績效管理工作中。其次,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大力宣傳薪酬與績效管理理念,形成“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氛圍;另一方面組織專題宣傳會、業務培訓等教學活動,來確保全體員工能充分認識薪酬與績效管理對促進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想要完善薪酬與績效考核體系,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做好績效薪酬考核體系指標設計的前期準備,即崗位分析與評價。國有企業在設計績效薪酬指標時,可以借鑒優秀的績效薪酬管理模式,但是杜絕未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就生搬硬套到企業運營中的“拿來主義”。即便是借鑒其他管理體系,企業也應該根據崗位的職責和內容,對崗位的環境風險、重要程度、技能要求等進行科學又公正的分析與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編制崗位規范和說明書,以此來公正、合理地說明薪酬與勞動價值的正向關系。其次,全面、科學并合理地設計企業績效薪酬考核方案。第一,與其他同行企業相比,本企業的薪酬待遇具有一定優勢。國有企業通過薪酬調研,詳細掌握本地區、同行之間的勞動力市場薪酬情況,來規劃企業薪酬整體水平,保證企業各崗位的薪酬待遇不低于本地區、本行業的平均水平。第二,提升薪酬結構的多元化、綜合性。國有企業在制定薪酬策略時,一是要結合現代企業薪酬制度;二是選擇實效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績效考核內容,比如基本工資、專項獎、全勤獎、年終獎、績效工資、股權獎勵等形式均考慮進薪酬結構中。第三,提高薪酬分配的合理性。為了減少因薪酬分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內部矛盾,國有企業必須遵循“以崗定薪、按勞分配”的原則,建立不同崗位和層次的薪酬標準,并經過不斷評估與優化,最終形成規范性的薪酬等級體系。
國有企業不斷優化完善薪酬與績效考核的內容與方式后,績效結果應用理應逐漸擴大。第一,將績效考核結果用于員工招聘或任職資格選拔。國有企業不應將績效考核結果單純作為員工是否晉升、加薪的標準,而是將個人績效結果引入任職資格體系中,這樣員工晉升體制才能變得更加科學、合理。第二,建立健全以績效結果為導向的溝通反饋機制,一方面有利于領導層根據考核結果對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相應整改意見,并督促有關部門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同樣促進有關部門及員工對整改工作執行情況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饋,最終達到薪酬與績效管理的初衷與目的。第三,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結合,參考員工現下的績效成績,與員工協商并確定新的績效改善計劃和職業發展路徑,促使員工個人發展同企業發展相一致,保障企業的長期發展動力。
綜上所述,薪酬與績效管理對國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也是提高企業經營效益重要措施。國有企業想要加強薪酬與績效管理,需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加強領導層和管理層績效管理的意識,在完善考核體系的同時提升制度的執行力,最后擴寬績效結果應用范圍,以此加大員工薪酬與企業發展的聯系,促進國有企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