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華
廣州東方電力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1457
從燃煤電廠的長期運轉發展層面而言,真正實現節能減排,有助于減少運營成本,控制對環境的影響力,繼而增強自身的同行業競爭力。在以往的鍋爐系統內,會消耗大量的資源。本文對此方面的理論內容進行分析,為實際生產予以支持。
在我國經濟體制持續改革期間,用電量也有較大的增幅,為適應民眾對電能的需要,電廠在提高生產品質的同時,還應注重節能減排。鍋爐是產生能源消耗的主要生產系統,其運轉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產生無價值的能源消耗。出現此種狀況的原因通常體現在鍋爐系統的結構設計和制作質量等方面,加之對應的配套設施未能與電廠實際相適應,熱效率偏低,使用此種鍋爐系統進行生產,勢必會出現過量的資源消耗[1]。而如今,全面推進永續發展,電廠也應順應趨勢,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消耗及污染排放,顯得尤為重要。
電廠鍋爐在運轉期間,機械的溫度下調20℃,便會使熱效率增加1%。電廠為實現節能減排的期望,需要回收余熱,在此期間會用余熱回收裝置替換省煤設備。繼而可以下調煙氣的溫度,并提高系統整體的熱效率。而熱管回收設備能實現控制煙氣溫度的原理是:把設備安設于煙道內,借助收取到的余熱,提高空氣的溫度,彼時加熱后的氣體可以幫助鍋爐燃燒,并且通過調整隔板,控制內部的空氣流動,起到沖刷熱管的作用。在管道吸收煙氣的熱量后,氣體溫度自然會下降。
在鍋爐系統中,給煤量通常是結合生產機械的符合情況進行調整,但同時還會被煤風配比所干擾,因此,在調整給煤量時,還需調整二次送風量。如果負荷量提高,需先提升風量,而后確定增加的煤量,但如果負荷降低,優先減少后者。對于給煤量的管控,通常是建筑調整設備的轉速,若同時,有多臺設備運轉,需要先校正回路,在確定調整機械的過程中無任何干擾的情況下,實施人工及自動調整。
一方面,對于風量的調整,分成多種模式,相較于常規的鍋爐操控,更為復雜。總風量是根據實際投入的煤炭確定,在一次風的模式下,送風量存在下限,換言之是確保無聊可以充分流化時的最小風量。一旦實際送風量未達到設定的限值,導致物料無法完全被燃燒,鍋爐內會形成結焦等情況。而一、二次風的占比,要結合床溫的情況加以調整。返料風通常是由一次風管而來,其特征主要為壓力大、風量少,運用單回路系統結構即可,利用調節閥調整風量。播煤風在系統中扮演的角色為避免高溫煙氣回到給煤機械中,導致系統被損壞,由于其負責的內容,需要其的壓力超過爐膛內的壓力。
另一方面,床壓。此項管控內容是鍋爐系統中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循環流化床工作期間,難以有效掌握床料的情況,僅能了解到疏密情況。密相區處于靜止狀態期間,其床料厚度會對系統運轉的經濟性造成較大干擾,如果厚度過大,會提高布風板所需面對的阻力,而料層偏薄,則難以滿足負荷的要求。鍋爐工作期間,物料會保持流化形態,能利用獲取的一次風室與稀相區之間的壓力差值,以及相應的送風量,能得出當前料層的大致數據,而后借助調整床壓的手段調整厚度。床壓能借助調整排渣量完成,在對應管材的下部設置脈沖閥。部分規模較小的機械系統,可安裝螺旋排渣設備。
鍋爐運轉排放期間,涉及到的廢物包括氣體與水。以往的鍋爐系統中,冷水達到鍋爐中,會借助燃燒煤炭產生的熱量,提高冷水的溫度。在產生蒸汽后,會直接轉化成廢水排出,且其中還包含燃燒反應后產生的堿。同時,系統運作要求閘板達到的靈活度,需要借助水的連貫實現。但用于沖洗處理后的水無法重復利用,直接排出,含堿水勢必會污染環境。同時,除塵設備會釋放含有二氧化硫的氣體,因此,需勢必要加以調整改進。在優化期間,需基于機械設備本身產生的污染物進行分析,以保障系統改進的精準性。
其一,鈣鈉雙堿脫硫方式。此項減排工藝的經費投入少,且較為完善,屬于一項比較具有實用性的技術,具體的運作程序分成三個步驟。首先,煙氣模塊。鍋爐系統內,煙氣是經過除塵裝置完成處理,通過引風設備后,來到脫硫工序。在高效脫硫之前,需要通過預處理以及再度除塵。脫硫塔中進行洗滌,完成精華胡處理的煙氣通過得到除霧脫水,排出后不會形成明顯污染。其次,循環脫硫液。運用脫硫液,促使廢物和氧化硫進行反應,通過塔底進到氧化池,和石灰實施置換反應。該處理過程形成閉環,無廢物排出,所以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最后,管理脫硫渣。在脫硫液實現再生后,鈉堿也得以再生,而后通過氧化反應,讓內部分子不穩的亞硝酸鈣,轉化成硫酸鈣,而后利用曝氣管,把其引到濃縮池內,經過沉淀,依次進入渣漿泵、水力旋流設備、過濾裝置。
其二,選擇性的催化還原。此項工藝的實用性較好,脫硝處理速度快。實際是受到催化劑的影響,在溫度為280℃-420℃的煙氣內,添加氨元素,把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變回氮氣與水[2]。在發生化學反應期間,因為氨元素能選擇性與氮氧化合物進行融合,分離出氮氣與水,而非被氧化。
燃煤電廠在運營期間,鍋爐系統會產生諸多的污染源及能源消耗問題,需要開展節能減排處理。國內目前已經擁有相關的技術,但依舊有部分事項等待改進。希望一線技術員與有關學者能繼續研究,為能源行業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