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神木市園林所 陜西榆林 719300
實踐證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一條錯誤的道路,因為這一錯誤的發展道路會引發很多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霧霾、水污染、氣候變化、荒漠化等。李子全[1]在其研究中,首先闡述了生態理念下林業綠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當前林業綠化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希望通過他的研究,能為我國林業發展和管理提供參考;曹曉華[2]發現隨著林業綠化管理理念深入推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業生態平衡狀態,但在林業綠化管理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也不得不加以重視,如重視程度不高、資金不足、后期養護管理跟不上等,必須通過相關措施進行整改。下文就結合實踐經驗,在參考了相關文獻基礎上對當下林業綠化管理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進行詳細論述,希望能為基于生態理念下的林業綠化管理工作提供幫助。
導致林下管理儲備資金不足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相關部門在申請專項資金時,需要走的工作流程較多,且較為繁瑣,等走完所有流程就會耗費很多時間,極大地降低了管理的時效性,嚴重影響到管理效果;②雖然專項資金已撥付到位,但在其使用過程中缺乏完善的計劃,不能完全將其應用到“刀刃”上;③資金運行過程中缺乏獨立的供應體系,很容易造成資金供應斷層,致使林業綠化管理目標無法實現。
對于林業發展工作來說,其發展周期較長,相應的管理周期也會較長,一旦在此過程中有所松懈,或不再注重管理,就勢必降低林業發展水平,影響當地環境。而從林業綠化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中來看,最關鍵的一條原因就是有關部門對綠化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單位內部沒有建立起系統化的管理機制,尤其在優質人才引進方面做得不足,致使管理工作地下,無法適應基于生態理念下的林業發展需求。
生態系統運行得良好與否關鍵在于后期養護工作質量的高低,然而,從當前生態建設養護工作實際狀況來看,許多地區的林業管理人員存在專業素質不高的現象,因此,他們在制定養護管理方案時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很容易引發樹木、草皮成活率低的問題[3]。另外,有些地區因地理環境因素影響,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旱澇災害或蟲害,管理人員確沒有做好相應的防范,致使大面積林業資源遭到破壞,嚴重制約著林業綠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資金扶持上面,相關部門應簡化資金申請流程,提升管理時效性;當管理資金撥付到位后,應提前制定好使用計劃,讓每筆錢都能夠發揮出最大功用,同時,還應該預留一部分資金作為應急專項資金,以便在各類自然災害發生時有充足的資金去管控;在資金運行過程建立起獨立的供應體系,以防資金供應斷層,避免綠化管理工作中斷。
在開展林業綠化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門及林業部門應加大對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并通過一系列科學的發展策略的制定使林業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提升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基礎上實現當地林業經濟大發展。首先,要將綠化管理作為林業發展的核心,并結合國家相關規定、政策法規及當地林業發展水平進行改革,增強管理成效;其次,管理人員應以身作則,增強社會使命感。在工作過程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最后,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培訓學習,使他們的專業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以便能在工作實踐當中從容應對一切問題,例如,能夠按照樹木種類、氣候狀況、地理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種植管理方式,拓展林業面積,綠化當地環境。除了這些還不夠,還要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擔任管理工作責任人,讓他們運用過硬的專業素養及先進的管理經驗進行管理工作指導,使管理工作水平能夠大幅度提升。
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后,短期內是無法恢復到理想狀態的,因此。生態養護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4]。林業部門在開展林業管理工作實踐當中,應始終堅持當地生態完整性原則,讓每一種林業資源都能夠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以滿足廣大民眾對于環境的需求。例如,如果建立一個生態環境預警系統,并建立一個基層數據收集站,基層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將當地的溫度、風向、空氣濕度和植物生長條件輸入到系統中,然后由專家來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提高林業資源的養護度。此外,在進行森林綠化時,管理人員必須結合當地綠化需求,秉持先局部后整體的原則進行,在樹種選擇上,要選擇那些生長能力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最好是當地本土樹種,以保障移栽成活率,當這些樹木成林后,其強大的吸塵能力就能在阿城市揚塵治理上做出巨大貢獻,提升環境質量。
基于生態理念的林業綠化的管理應從提高對管理工作的重視度、加大對綠化管理的投入、做好當地林業生態養護三個方面著手,缺一不可,只有踏踏實實做好這三項工作,才能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