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楠
沈陽祺鵬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141
土地規劃與管理主要是土地行政部門按照土地開發條件、經濟要求、歷史特征和利用情況等相關要求,對特定區域土地資源進行規劃、利用和管理的綜合措施。國內外土地規劃管理研究中,早已嘗試運用數理統計、線性規劃、重力模型以及運籌學等相關內容,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僅對土地規劃要素屬性數據進行分析,無法實現空間分析,導致土地規劃結果缺少直觀性。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測繪新技術在土地規劃與管理中的運用尤為重要[1]。
在開展土地資源規劃工作之前要做好基礎工作,全面掌握測繪區域的地勢環境、氣候條件等現實情況,制訂合理有效的規劃方案。將所掌握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構建完善的土地資源管理體系,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數據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和測繪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測繪工程為土地資源開發管理的硬性條件提供重要保障,在實際工作中,測繪技術的高效應用會對土地資源管理和開發形成強大的推動力。在土地資源管理中,測繪技術是目前應用頻率最高的信息化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測繪工作縮減工期,節約測繪成本,并且能夠大大提高工程測繪的效率和質量。所以,在土地資源管理中全面應用測繪技術,對于土地資源的合理規劃是很有必要的。通過測繪工程所得出的數據信息是實施土地資源管理的必要條件,數據的精準度決定了土地管理的效率[2]。
土地資源利用調查是土地規劃與管理中的重要內容,結合土地原有利用調查結果,運用RS技術和航空攝影影響,按照土地調查技術規范和相關制度,對特定區域土地資源利用情況進行調查,更新土地資源利用信息,通過全面實地調查,構建土地資源利用數據庫與影像數據庫,融合土地利用圖像、數據等資源,呈現出土地資源利用實際面貌,為土地資源的規劃和管理提供數據信息,實現土地資源規劃管理的規范化和信息化。在全國土地調查中,特別是在農村土地調查中,運用現代遙感技術及時得到農村土地影像資料,通過圖件制作呈現出土地資源利用的全貌。在外業處理中,運用遙感技術測得的遙感影像指導外業土地調查;在內業處理中,對土地影像資料和數據信息進行處理、統計和分析,對土地調查數據進行更新,構建土地資源利用動態監測管理體系。除使用RS技術之外,在土地調查中相關人員還運用了GIS技術、GPS技術,這些測繪新技術成為土地調查的技術手段,土地更新調查數據獲取速度快,分析處理精準,及時輸出數據分析結果,形成土地規劃管理的閉環機制,解決了土地調查中的工序多、操作復雜、外業作業困難等難題,提高了土地調查工作的便利性和準確性[3]。
遙感技術是一種運用距離感應功能完成對農業土地各種數據測繪的技術。遙感圖像所涵蓋的地理信息量巨大,能非常全面且真實地將土地利用情況及土地空間分布情況等多種信息進行全面系統地展示,同時能有效保障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在農業土地調查與規劃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遙感技術在農業土地調查與規劃過程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運用遙感影像來獲取土地信息,并結合其他測繪技術對農業土地的地形、地勢等進行測繪,還能對土地面積、水文氣候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測繪。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土地測繪時,需要先獲取所要測繪地區的遙感正射影像,保障正射影像的高分辨率,并結合運用DOM影像提取測繪結果。遙感技術在農業土地調查中的應用價值,不僅體現于調查過程中,還體現于后期圖像繪制、農業土地規劃等多個過程中,為規劃方案的制定與優化調整提供了可靠依據[4]。
測繪工程應用范圍較為廣泛,主要功能就是針對土地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在實際工作中,對于土地勘測以位置界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簡單來說,土地勘測以及位置界定就是測繪人員根據測繪方案以及使用土地的相關規定來對土地資源的實地面積進行測量。而且土地勘測與位置界定的測繪范圍具體包括幾個方面:外業測量、外業調研、信息數據存儲以及信息整合等內容。比如,工作人員在對土地進行界定時,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或者GPS全球定位系統來更為清楚全面地了解測繪工程的真實情況。
我國在土地資源管理中設立了專門的土地資源的巡查執法部門,其主要工作就是對土地資源的使用進行實時的監察,對土地資源的分配進行實時的監察,也就是說只要是涉及土地資源的工作都要進行監察和管理,確保土地資源使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堅決杜絕一切不合理、不合法使用土地資源的行為,是土地資源巡查執法部門的準則。由于需要對多處土地資源的使用進行監察,如何每天進行實地勘察和監管,將會需要大量的監察人員和設備。如果在巡查執法過程中通過使用測繪技術對各處土地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實時全面的監管,能夠大量減少監管人員的工作量,加快巡查監管的時間,提升監管的效率[5]。
人類社會會因為盲目發展而引發諸多生存困境,如在治理河道時出現了森林濫砍濫伐、土地胡亂開墾等現象,最終會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人類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步認識到自身的困境,只有采用合適的策略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此外,更需要采用各類監督控制手段來有效地治理生態環境,最終提升生態環境恢復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