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信 黃陟
國網青陽縣供電公司 安徽青陽 242800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深入,在提高生產生活效率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進步。電力行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支柱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電力行業運營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具有數量大、關系復雜等顯著特點,適合大數據技術的深入應用。大數據技術在電力行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電力營銷中的應用,可以為相關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撐,符合該行業的智能化、現代化發展方向,也符合廣大電力用戶的現實需求[1]。
電力營銷指電力企業在變幻莫測的電力市場中,針對市場開展一系列經營活動,為消費者提供其生活、生產所需的電力產品和服務,從而創造經濟價值。因電力商品不可大量儲存,所以在電力營銷領域,實現市場中供需雙方的相互協調、為用戶提供及時、可靠的電能供應以及相關的營銷服務尤為重要。而在電力營銷領域進行信息化建設,不僅是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電力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需要,也是借互聯網逐步興盛實現產業升級的需要。首先,電力體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此次改革力求改變傳統電網“獨買獨賣”的交易格局,使更多發電、用電企業以及民間資本能夠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使電力市場更加具有活力,但也給電力企業帶來了壓力和挑戰。在“買方市場”中,誰能找準自身的市場地位并最大限度地滿足電力用戶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因而,以客戶為中心,借助互聯網技術,圍繞電力營銷服務的全過程,打造完備的電力營銷信息化平臺是大勢所趨。其次,互聯網具有信息收集效率高、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用戶實時交互、運行成本低等優勢。因此,對電力營銷進行信息化建設能夠極大地推動電力營銷服務升級,輔助企業完成營銷分析、營銷決策等業務活動。此外,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海量營銷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提供了更多解決思路。由此可見,在互聯網蓬勃興起的時代,進行電力營銷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
靈活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建立全息感知的現場稽查模式。第一,“物-物”的感知。在現有電力基礎設施、用戶以及先進的互聯網、ICT技術基礎上,借助傳感技術,實時監測各接入信息,并應用先進的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收集用電信息。第二,“人-物”的互聯。以“互聯網+”為依托,借助移動互聯技術,建立“互聯網+預警稽查”的O2O營銷業務管控模式,并借助用電采集設備、智能終端以及人工智能交互服務平臺,實時自動預警業務管控風險,自動跟蹤問題整改情況,實現在線閉環控制。電力企業致力于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現場稽查模式,融合多源數據、賦能移動終端,對營銷稽查功能包括工單處理、現場體檢等進行深化,打通關鍵節點,建立系統與現場信息互聯核查的重要途徑。第三,“人-人”的互動。借助互聯網技術,全面收集一線專家的經驗,應用大數據文本分析技術,深入分析專家的經驗、建議與意見,分類別、按周期地輸出熱詞分布,對包含熱詞的所有專家經驗記錄進行人工分析,對共性經驗、建議進行總結,為稽查流程優化以及監控體系優化提供有效的指導[2]。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成功實現了負荷曲線數據的高速處理,并且可以預測到短期時間下的用電量。通過對傳統電力大數據技術在大量數據結構處理的改進,成功實現了電力大數據技術在規定延遲內的復雜、并行處理能力。同時,運用不同尺度上進行處理的方式,某些應用甚至具有了實時反映實時處理的能力。目前的電力大數據技術,在配用電網架優化、電力調度與負荷預測等方面,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研究。運用電力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采集到的大量負荷數據,從而進行精確地負荷預測,可以為電網的智能化運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基于Hadoop平臺,數據可以經由集成、分析后,進入Hive數據倉庫,結合數據類型以及實際的應用需求,確定并設計數據可視化的主題,構建可視化模型。在生成可視化數據模型時,可以從已有的模型庫中對圖形繪制要素進行獲取,按照應用需求進行重組,在全球廣域網前端采用可視化技術進行圖像繪制。在電力營銷領域,可以充分應用文本內容、日志數據、圖、多維數據以及時空數據可視化技術等,將采集到的數據以更為直觀的形式進行呈現。也可以將數據分析的結果進行圖形化展示,以此來記錄、觀測、跟蹤數據、發現隱藏的數據關聯、輔助理解數據、增強對數據的認知[3]。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對傳統電力營銷構成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我們需要主動適應科技發展帶來的改變,將新技術與行業特點相結合,在電力營銷中全面應用大數據技術,在深入分析電力用戶的用電行為,了解掌握用戶用電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用電負荷的精準預測,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提升發電和用電效率,在為廣大電力用戶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同時,實現自身在市場競爭中優勢的保持和發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