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梅
山東宏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山東濱州 256200
設計建筑工程過程中的一種常用技術就是BIM技術,主要用于構建建筑結構模型。用外行的話來說,這項技術可以以3D形式呈現整個建筑工程設計過程,而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觀察模型來大致規劃整個設計過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有必要對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數據進行結合,并以此為基礎模擬施工現場的實際信息,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整個施工情況,以更好地優化施工過程,對施工質量和效率進行提升。經過使用該技術能夠構建一個三維模型,來直接顯示建筑施工項目過程的一些細節,以便管理人員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建筑施工項目過程中的關鍵點并安排有針對性的管理。在建設項目時,通過比較各種數據,最后使用量化的辦法來體現,關鍵是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及時記錄質量信息,數據可以分為審批回復、基礎參數、把控標準參數等,一般基本參數主要涵蓋施工過程中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施工單位負責人和項目名稱。它們可以幫助員工控制負責施工質量的主體責任,并協調后續施工過程中的困難,在質量把控時,產品的屬性和標準是關鍵數據,數據主要由質量控制指標進行測量、輸入,最后得到最真實的情況參數,并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要求[1]。
該技術最關鍵的使用是專業人員可以按照建筑物的實際情況,輸入與建筑物相關的數據,以創建一個信息數據庫,其中包含有關結構組件和組件外部事務狀態的詳細信息,從而建立與實際情況相符的三維立體模型。按照該模型,設計人員可以直觀地看到建筑物的優缺點,并可以根據模型直接進行校正,使其符合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標準。該技術還能夠直接顯示各個部分組裝材料的顏色價格和模型上每個位置的關聯。此功能為設計師和業主帶來了很好的體驗。將來,人們將不再需要面對無趣的平面圖來進行想象,而是可以直接通過該技術進行提前參觀,就像在實際建筑物中一樣[2]。
在建筑的工期中,對場地的選擇、總體項目范圍、項目特征、使用功能、人力資源分配、項目成本預算等標準,中期期間對規劃布局、結構選擇以及圖紙設計、模型的建立、材料的計算和選擇、電力的分配和安排(如排水,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測試等),后期經營期間對模型的展示和業主驗收等標準,該技術都能夠提供參數支持。它能夠通過對土地進行分區來增加對場地的利用,它還可以幫助各個專業的員工科學、嚴格地設計出高質量的建筑物,它也可以在實踐中模擬三維模型,消除所有不安全因素,并提高結構的穩定性[3]。
該技術的強大功能和方便性不但體現在模型的設計和構建中,而且管理員還可以使用BIM的5D仿真來控制整個構建期間的財務狀況。設計人員完成建筑物的三維模型后,必須使用該技術選擇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常規材料的類型和數量,它能夠把所有物料信息直接綜合在一起,包括名稱和使用數量以及價格等,并給出施工期間物料的分配計劃。它的信息數據庫還實時對項目的成本消耗進行更新,不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計算經濟狀況,不僅保證了合理的處理過程,而且防止了由于計算不準確而造成的資源浪費現象[4]。
在過去的工程項目程序里,盡管對建筑物的最終描述大概是完整的,但在某些細節上依然有著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不會對項目設計期間產生太大影響,然而在施工期間,當工人按照圖紙進行施工操作時,他們經常發現某些零件或部件與實際情況不符,比如排水管、供暖體系和電力裝置等之間可能會發生沖突,這種情況下不但要對圖紙進行重新設計,還會對建筑的安全造成隱患。但是該技術的使用,能夠把大大小小所有的部件都仔細的呈現出來,如果零件之間存在沖突,則員工可以在項目設計期間進行修正,以確保下一步施工的順利開展。
傳統項目軟件設計的大多數建筑結構都是單一的、缺乏創新。然而,伴隨社會的進步,對于建筑外觀也有了一些其他標準。該技術能夠把以前復雜的施工信息和經驗數據總結全部保存在數據模型庫里,同時以3D的效果進行呈現,還把這些數據傳輸給其他的設計師。這使我國建筑更具形態和表現力,整個建筑行業將很快開始創新浪潮[5]。
簡而言之,與任何新興的計算機軟件一樣,BIM技術的使用給我國建筑業的快速進步提供了動力。在工程建設里,從提案到項目結束甚至業主的驗收,都不是一般的計算機技術所能比擬的。該技術的出現證明了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的需要和優點,完成了數據的傳輸和交換,有效地防止了設計人員遇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不合理原因,并為承包商和建筑單位等帶來了最大化的收益。然而,由于其獨特的能力解決了我國建筑效率低、材料成本高以及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它在建筑業的整體包含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前途不可預測,將會使建筑業的一次重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