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已是迫在眉睫
當前世界正面臨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治理危機和經濟危機,但與此同時,隨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逐步推進,世界各國的社會生活秩序也在逐步恢復正常,令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有所增強。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6%,其中中國經濟將增長8.4%,美國經濟將增長6.4%,中美兩國將是支持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因。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20年來,西方國家始終把通貨膨脹達到2%作為衡量宏觀經濟健康程度的一個標準。但是近期,這個標準做了重大的調整。美聯儲對外稱,“通貨膨脹要實質性地達到2%,并要持續一段時間”。也就是說,通貨膨脹可以在一段時間里超過2%。
特別是于6月15日舉行的美聯儲會議,有重大政策潛在調整的暗示。一些美聯儲的成員公開表示,隨著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5%,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長6.6%,這兩大通脹指標超預期的情況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并且可能進入到更高的水平。
盡管美聯儲主席為安撫市場,表態美聯儲每月購買800億美元國債的計劃不做調整,并將主要貨幣政策目標保持在0至0.25%不變。
但要注意的是,美國隔夜逆回購利率已從0調整至0.05%,同時超額準備金利率也從0.1%調整至0.15%,這也導致美聯儲逆回購金額在6月17日達到7 500億美元,再創歷史最高水平。
而在上一個周期,美聯儲逆回購金額于2015年12月31日達到4 746億美元的高峰后,美聯儲開啟了上一個周期的提息進程。
所以,這一切都表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已是迫在眉睫。其中關鍵的是,在此調整過程中,美聯儲應對美元流動性急劇短缺所采取的方式。
2008年9月,美聯儲與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5家央行建立了貨幣互換機制,其目的就是為解決危機時刻,因美元急劇短缺造成的流動性危機。
2021年3月19日,在原有的6家西方央行互換貨幣的基礎上,美聯儲又與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和瑞典,以及挪威、丹麥、新西蘭9家銀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其中前6家銀行的貨幣互換規模為600億美元,后3家銀行則為300億美元。而在6月11日,美聯儲再次宣布,將對12國的貨幣互換延期到12月31日。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金融市場很快將迎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刻,因此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必要性凸顯,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反復強調二十國集團(G20)宏觀經濟協調的重要作用。
因為美聯儲此次“放水”的力度非常大,而美聯儲的外溢性影響力需要和世界,特別是G20國家進行政策協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要通過共同談判與合作來應對“后疫情時期”全球經濟面臨的新挑戰,以此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強勁、平衡和包容性增長。
(摘編自朱光耀在“2021年鳳凰網夏季財經峰會暨天籟思享薈”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