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靜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航測內業技術的不斷優化,計算機應用技術也有所提升,地形測量的工作形式也發生了轉變,以此推動了航測內業的發展。由于傳統模式下的測編一體化的作業內容與方法過于單一,所以應該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促進航測內業的高效發展。
在航測內業的設計階段,對測圖與測圖數據進行嚴格系統的編輯時航測內業中的重要工作程序。在傳統作業模式下,是將測圖與編輯工作分開處理的,也就是將其分成了兩個部門進行細化作業,其中一個部門主攻數據采集,則另一個部門的主要工作為數據的編輯,也就是相關工作人員有具體明確的工作內容[1]。
在傳統作業模式下,相關操作人員的工作較為輕松,對完整的承接環節與運行原理也缺乏了解,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只是按部就班、循環往復的重復機械化工作。由于工作人員溝通受到阻礙,不能實現數據信息的資源共享,也沒能充分為對方考慮,即便是在編圖過程中發現弊端,也不以為意,會主觀認為是前一環節所遺留的問題,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常有發生。所以,在傳統測編模式分開運作的情況下,需要對質量問題嚴加管控,還應該建立健全完善的責任監管體系,將具體責任妥善落實,從根本上杜絕工作人員推卸責任的情況發生[2]。
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是指從測圖開始到最終完成編輯工作都是由一名工作人員操作,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個人,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快速找尋制約因素,并使用科學措施加以處理。也就是測圖工作與編輯工作需要一個人來完成,將具體操作流程化繁為簡,這就對相關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員同時掌握兩項技能,還需要對其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專業知識的掌握與技巧的學習,使工作人員了解測編一體化的具體操作模式與流程,并對工作人員的實際操作進行嚴格的監管,以此保障作業質量與作業效率合格達標。
在具體的作業環節中,因為同一幅圖的測圖與編輯工作是由一個人獨立完成的,不僅增加了工作量,還需要工作人員端正態度,增強對待工作的責任心。通常情況下,工作人員會選擇便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形成獨特的操作模式。為有效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相關操作人員會對傳統模式下的作業方法進行優化與創新,通過增進與同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相互探討,實現資源共享,以團隊的力量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找尋最為便利,且能保證質量安全的作業模式。還能夠提高操作人員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提升作業效率[3]。
從生產的協調與管理層面來講,因為測圖與編輯工作是由同一個人進行操作,但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下管理部門需要對測圖與編輯環節進行細化安排,而在一體化模式下,則省掉了統籌決策這項工作,不需要再花費過多時間用于對操作人員的工作管理,工作人員完全可以自行規劃,所以有效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壓力,減輕了管理工作者的任務量。在質量管理方面,其一,測圖與編圖工作形成了全新的固定模式,操作人員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明顯提升,也保證了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的提高。其二,正是因為測編工作是由同一個人進行,所以如果在操作環節出現質量問題,能夠直接找尋到具體負責人員,并對其了解與掌握導致故障出現的原因,能夠從根本上規范操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也為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4]。
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需要工作人員了解測圖與編圖的技能,在工作要求提高的基礎上,相關操作人員就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水平,不斷增強專業知識的儲備。通常情況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絕大部分人都能夠實現測編一體化。正常來講,相關操作人員測編一體化達到熟練程度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因此,時間將會是開展測編一體化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此外,正式工作前,需要對具體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仔細的檢查,如果工作人員視力測試不達標,就會影響立體感,難以保證立體測圖的準確性,還有一些工作人員年齡過長,其記憶力與動手操作能力都受一定的限制,會影響作業質量[5]。
在開展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的初期階段,需要對測圖與編輯的具體操作流程進行嚴格的管控,以保證質量安全。起初,在工作人員都相關操作方法還未準確了解的情況下,應該重點對質量與細節作出檢查,發現問題,就是糾正,并采用定期學習培訓的方法,強化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增強測編一體化的作業水平[6]。
在對傳統作業模式進行革新后,工作人員不僅增強了對測圖工作的理解,也掌握了編輯工作的技能,要想提升作業效率,工作人員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練習與研究,以此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因此,只要相關作業人員良好掌握測編一體化的工作操作技能,就能夠妥善解決關于航測內業的問題。在國內相關企業單位中,能夠完全掌握測編一體化的人員數量有限,所以這部分員工在同行業的競爭中占有絕對的優勢[7]。
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使相關工作人員在解決測圖與編輯流程的關系基礎上,能夠對自身進行自主管理,便于協調與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傳統作業模式下,測圖與編圖屬于兩個環節,需要兩個部門共同協作完成,所以在對作業資金進行分配時,常會出現不同意見與不同聲音。就資金分配產生爭吵的主要原因在于作業項目與地勢地形等方面的區別,測圖與編圖工作時間及工作量的差別等。但在測編一體化模式下,測圖與編輯工作是由相同操作人員進行,自然也就不在有經費分配不均的問題存在,也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將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應用到企業發展中,對于小項目來講,只要一兩個工作人員就可以輕松完成,且具體操作流程方便、快捷。但如果依舊堅持使用傳統的作業模式,就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統籌安排,也增加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壓力[8]。
自從使用測編一體化的作業模式以來,不僅生產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管理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相關經費采用按勞分配的政策,使項目運行的整體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此外,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提高了相關工作人員對待測圖與編輯工作的認真態度,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斷優化與變革,保證了作業效率不受外界因素所影響。運用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有利于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以此保證作業質量合格達標,還能夠增強企業單位在市場環境中的地位與形象。
測編一體化在經過不斷優化創新的基礎上,已經廣泛應用于航測內業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此,現階段我國多家測繪部門都開始使用測編一體化的作業模式,并在使用過程中相互交流,對其進行系統化革新。相關專家一致認為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將會成為航測內業的主流運行方法,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應該推廣使用。
將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應用于航測內業工作中,能夠從根本上增強測繪工作效率,保證測繪數據的準確性不受影響,還能夠有效節省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應該對傳統測圖模式進行優化與更新,引用科學技術,重點關注測編一體化作業模式的應用,從而實現提高現代航測內業水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