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嘉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1
測量設備作為企業生產中指導生產、節能減排、安全防護、貿易結算的基礎設備,任何環節的不受控都會直接影響在用設備的準確和可靠。目前我公司在用測量設備有X萬多臺(件),但現有物資設備系統測量模塊運用水平參差不齊,依舊采用人工方式對其進行檢定/校準、計量確認、封存報廢等流程管理,測量設備的周期計量計劃還需人工篩選整理,檢定/校準證書仍需紙質傳遞,與同行企業存在較大的差距。
(1)信息化計量管理建設思路。測量設備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重要階段:設備采購階段、設備驗收階段、設備使用維護管理、設備報廢階段。
(2)信息化計量管理總體設計。對上述四個重要階段的計量工作進行梳理,然后配置相應的功能模塊。設備采購階段需要明確測量設備首次檢校承擔方,測量設備性能指標,測量設備校準方法。設備驗收階段需要對測量設備的證書進行計量確認,測試設備的各項技術指標應滿足要求,使用單位對測量設備登記入賬。設備使用維護管理對測量設備進行周檢/臨檢管理、超差測量設備管理、計量檢校管理、管理狀態變更管理,以及使用前的計量確認管理。設備報廢階段需對測量設備進行無實物狀態變更管理、報廢狀態變更管理、設備計量狀態管理。目前在物資設備系統中測量設備的信息化計量管理以設備專項管理平臺呈現,包含以下5個模塊:測量點檔案管理、測量設備臺賬管理、測量設備不合格管理、測量設備檢定(校準)管理、測量設備量值溯源圖[1]。
實施測量設備全實施測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推進計劃:2019年1-3月:組織開展調研測量設備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相關基礎資料。2019年4-6月:實施測量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的優化措施。2019年7-10月:系統測試、運行,跟蹤檢查優化措施執行情況,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的目標,結合管理流程的變化,修訂公司《測量管理辦法》。2019年11-12月: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總結、效果進行評價[2]。
通過裝備部、星云智聯及使用單位的討論分析,梳理出測量設備的數據流程。實現生產層、管理層、決策層的數據架構,從生產層的現場管理(設備檔案、日常維護、運行狀態)到管理層的專業管理(審核審批、評價分析、項目控制),最后到決策層的數據支持管理(設備數據調用、狀態挖掘、價值分析等)。
(1)測量設備類別管理模塊。確定公司測量設備的分類范圍,有助于指導建立測量設備臺賬,對測量設備的點檢、維護、校準、更新報廢等工作動態管理。測量點設置以及測量點包括的測量設備工位都在測量點檔案管理類,實行A、B、C分類管理測量設備。測量點類別包括:Z(最高計量標準器)、A(安全防護)、M(貿易結算)、H(環境監測)、G(工作計量標準器)、C(廠際間結算)、ZL(產品質量檢測)、QT(其他類)、YB(一般類),其中前7類對應的測量設備的A類分類管理,后2類對應測量設備的B類和C類管理。通過基礎數據的收集及分析,迅速準確了解測量設備的運行狀況,及時調整對測量設備的管理類別及維護方法,測量點立卡完善后,測量設備分類管理變化更趨向合理化[3]。
(2)測量設備臺賬管理模塊。測量設備的立卡登記、臺賬查詢、數據維護等功能在測量設備臺賬管理模塊實現,現有的測量設備臺賬都將通過一個界面體現。為了完善測量設備管理臺賬的維護功能,制定了測量設備維護管理思路:基礎數據采集→維護標準數據收集及錄入→維護計劃的編制→維護任務的執行→維護任務統計查詢。結合設備數字化管理系統在通過可研報告后,裝備部牽頭設備編碼清理工作,將測量設備編碼與工位號結合,設備編碼是設備在現場的安裝位置編碼,原設備編碼規則不變[4]。
測量設備基礎數據的準確關系到系統各相關功能的實現,進行了測量設備編碼的全面系統清理,在設備維護環節的第一步數據采集上確保了準確可靠。測量設備的數據來源包括:物資配送(材料或備件)—系統自動新增;技改工程總包類(施工單位已安裝)—測量設備產權單位錄入;現有測量設備產權單位核實后,系統臺統一導入。測量設備的執行及查詢功能增加了在用共計36個字段的查詢,極大地豐富了執行情況及查詢的可選性及可操作性[5]。
(3)測量設備檢校管理模塊。根據測量設備不同品類、用途和檢定地點調整計量確認間隔情況,使校檢情況更適合測量設備的實際使用,做到檢校周期合理,降低測量設備的檢校費用,能保證量值準確可靠,使測量風險和檢校費用兩者的平衡最佳化。
總而言之,建立符合企業需求的計量管理系統能保證企業計量管理體系更有效運行,為各級使用人員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的計量管理工作平臺,有效整合各項計量管理流程,實現企業計量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種文檔、數據,便于進行明細查詢、統計信息查詢,實現計量管理活動信息的可追溯性,有效提高計量管理水平,避免人為管理差錯,提高計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