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博
咸寧市城市規劃設計院 湖北咸寧 437000
在城市化的建設過程中,園林規劃與一般景區不同,城市的綠化建設主要是將城市發展類型和建筑規模相互結合起來,通過對園林規劃方面的輔助作用,使城市獲得綜合發展。在城市的園林規劃過程中,應始終保證綠化建設能夠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比如在適當的區域里配備比較合適的綠化建設,在人們經常進行娛樂活動或者活動的地域設置更多的綠化公園,促進二者相互和諧發展,合理分析當地城市化建設規模以及地形,使其綠化建設發揮更多的適宜性。不僅如此,設計人員在規劃時也要注意周圍的氣候,建立比較科學的方案,將園林植被運用在比較合適的地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減少園林植物浪費的情況,充分使用資源,降低建設和規劃的成本,盡量減少資源浪費的現象,讓園林規劃能夠真正地幫助經濟發展并且保護周圍環境[1]。
以人為本是城市園林規劃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的原則之一,城市化建設最為重要的目標就是讓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改善,提高生活水平,以人為本也正是讓城市化建設可以遵循這一原則的基本前提,只有規劃的內容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才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從而實現城市建設的發展以及本質意義。在建設規劃時,要將綠化內容和人們生活結合起來,設計方案應符合人們的認知能力以及環境接受的能力,也更加符合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些特定的模式,讓服務群體能夠對城市的綠化建設有一定的了解,從而使得園林建設能夠符合城市化建設的要求。只有真正地讓園林建設能夠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幫助園林規劃獲得城市化建設的發展,提高穩定規劃的環境效益以及總體效益。
工業在城市發展中起到支柱作用,隨著工業發展進程的加快,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會愈加嚴重,一旦城市環境遭到破壞,不僅會阻礙城市經濟發展,還會影響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會威脅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目前情況來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都竭盡全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恰好能夠滿足城市發展需求,因此受到極大關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不能盲目進行,毫無目標,應該根據城市所處地區以及氣溫和氣候的變化對園林進行有效規劃設計,從而使城市園林規劃設計能夠與自然生態環境相適應。如,我國南方城市,由于地處亞熱帶地區,不僅常年高溫,降水充沛,而且河流很多,在進行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時,對河流資源要充分運用,不僅能夠減少園林改造的成本,還能夠實現園林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除此以外,城市園林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好不同類型植物的合理搭配,在喧鬧的城市里為民眾創造一個休閑娛樂的生活空間,從而滿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
城市園林建設既是城市居民日常休憩之所,亦是地域文化傳承和體現的重要載體,則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本地的傳統文化,將人民的需要和文化特色融入整個景觀塑造過程中。我國的園林建設歷史悠久,由于南北方文化和環境的差異,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不同的設計理念,例如我國北方園林由于氣候原因,水面大多面積較小或分布不多,植物配置方面相對南方也較少;而南方的園林大多體現江南水鄉特點,在規劃設計中也更加注重水系的營造和設計。所以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時在注重觀賞的基礎上,更應突出特色,形成復合型的功能,滿足城市居民多方位的需求[2]。
園林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僅依靠園林景觀無法發揮城市園林的作用,還需要提升城市園林的人文氣息,并且與城市的歷史文化相適應,所以在進行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時,歷史文化也是重要內容。歷史文化的融入,城市園林帶給民眾的就不只是對園林外部景觀的欣賞,還能夠從園林景觀中感受到歷史文化的氣息,并且能夠使居民的自豪感得到一定增強。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歷史文化,將成為園林改造的核心內容,既能豐富園林的內涵,還能夠提升園林的知名度,所以園林規劃設計師要落實歷史文化的融入工作,促使城市園林成為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并且能夠極大滿足游覽者的精神需求[3]。
社會的進步促進了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因此,園林設計應堅持個性鮮明、風格新穎、思維獨特的原則,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前瞻性。清新新穎的園林風格既能滿足游人對新事物的認知和興趣,又能塑造園林自身的獨特魅力。在規劃園林的過程中,園林設計師一方面要根據公眾的普遍需求進行規劃設計,在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對新事物的興趣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不同類型游客的審美需求,充分遵循景觀差異化、景觀整合、個性化的設計理念,利用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匹配和組合,創造出多層次、獨特的風格,使個性鮮明的園林景觀類型豐富城市的整體形象,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綜上所述,城市園林綠地建設是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城市園林的合理規劃設計,不緊能提高民眾生活質量、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還能在提高城市知名度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落實城市園林的規劃設計,要充分滲透園林規劃設計理念,并且要堅持適應性原則,才能夠創造出符合城市發展的園林景觀,有效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