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華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通過運用多層膜,分離處理不同物質是超濾膜技術的基本概念,其主要參照溶質、溶劑可分離的性質,具有顯著的分離作用。將其應用到環境工程水處理作業中,能夠為污水處理工作帶來很大幫助。本文以超濾膜技術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具體應用為探討主題,簡要分析其技術原理與應用特點,從飲用水凈化、市政廢水處理以及工業污水處理等方面闡述其應用方法。
壓力推動是膜分離的主要作用力,由超濾、微濾、納濾和反滲透四種技術構成了膜分離。不同的膜分離技術主要表現在分離范圍的不同,其中超濾技術以凈化和分級為主,微濾技術以微小物質的過濾為主,反滲透技術以節流為主,納濾技術在超濾技術和反滲透技術之間。通過對實際的膜分離技術分析能夠表明,在飲用水的處理中以超濾技術的效果最好。
在進行超濾膜分離的水處理操作時,應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加強:第一,通過機械進行更高效的膜面篩分,第二,停留溶質于膜表面和膜孔位置。壓力差是發揮超濾膜分離技術作用的關鍵,能夠將液體中過大的物質通過膜表面的濾孔進行排除,只有小于濾孔的物質才可流入濾膜,使不同的物質得到有效過濾,確保過濾質量[1]。
隨著超濾膜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超濾膜材料方面在不斷地優化和創新,逐漸誕生出多種類型的超濾膜材料,通常以醋酸纖維素和聚丙烯材料為主。在進行實際的超濾膜技術處理過程中,會由于材料所具有的不可逆的吸附問題造成膜通量的下降。對于超濾膜材料的優化和應用還需要加大投入,采用pH值適中、化學穩定性高、難以被微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提高超濾膜技術的處理水平。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過濾技術,超濾膜技術在實踐應用中體現出了良好的清除效果,經過處理的水質更佳,大大削弱了對化學試劑的依賴性使用,有效避免出現二次污染問題。顯著的安全性也為操作人員的技術應用帶來諸多便利,依托于編程化管理模式,整個處理系統的運作效率大幅提升。除此以外,超濾膜技術的耐化學性較強,不僅耐堿耐酸,還體現出耐水解的良好特質,普遍適用于大部分的處理情況。
在城市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水污染問題愈發嚴重,對人類的人身安全與身體健康帶來較大威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并阻礙著城市文明的健康發展。藻類與病原體是導致出現水污染問題的兩方面主要因素,要想使得這一問題得以有效解決,還需重視污水處理中水純度的進一步提升,為人們的飲水安全提供基本保障[2]。
處理市政廢水主要目的在于對水資源的節約利用,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的用水需求。在現階段城市廢水的處理作業中,主要涉及到反滲透技術與離子交換技術等。在市政廢水處理中引入超濾膜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得管道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地表沉積物中的雜質得以有效過濾,并最大程度上清除內部存有的有害微生物等。通過實踐應用可以發現,超濾膜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具有以下特點:①不會帶來質變問題,有效保證整個過濾過程的穩定運行。②精巧的設備結構為工作人員的技術操作提供方便。③針對各種類型的分子量物質,可以進行與之對應的不同的分類操作,高效自動化的設備系統大幅提高了分離作業效果。④能夠適應多樣化的不同水質,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范圍,將超濾膜技術正確地應用到廢水處理中,能夠促進市政廢水再利用效率的穩步提升,對城市文明的進步發展大有助益。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工業產業的有力支持,近年來,以食品工業為代表的行業領域發展迅猛,但在此過程中也帶來了不少的工業廢水,極大地加重了市政污水處理的工作負擔。在工業廢水中,殘存著蛋白質、淀粉以及脂肪等生產加工后產生的物質,其具有一定的再加工利用價值。除此以外,在食品工業的生產作業中,需要對此類物質予以及時處理,避免其釋放出過量的BOD,或使得含有高有機含量的污水流入自然環境中,對環境安全以及人體安全帶來不利影響。利用超濾膜技術處理此類工業污水,可以將淀粉、脂肪與酵母等物質從污水中分離出來,以便進行二次加工利用,為水資源的使用安全提供重要保障。高效、科學地處理食品工業廢水,還能夠減少BOD與BOD廢水對環境的污染,全面提升污水處理工藝水平。
隨著世界淡水資源的緊缺,人們將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豐富的海水資源上。海水占據地球的2/3,如果能夠將海水有效淡化,將大大緩解人們面臨的淡水資源危機。海水之所以不能作為生活用水,是因為海水的含鹽量極高。利用超濾膜進行海水淡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通過改變超濾膜的過濾特性,能夠使海水中的鹽物質析出,而其他成分則可以保留,不會影響水的性質。利用超濾膜進行海水淡化的方式被稱為反滲透。反滲透可以提高海水脫鹽的效率,在未來的水資源保護中有廣闊的應用空間[3]。
環境工程的水處理逐步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其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還是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要進一步提升市政污水的處理成效,還需加快對超濾膜技術的普及應用,將其靈活引入到市政廢水、工業污水的處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其物化、分離功能,提高水資源凈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