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東
山西路橋集團交通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伴隨我國經濟在近年來的卓越發展,公路工程建設所涉及的范圍及數量也在隨之擴大和增加,公路技術也由過去的傳統質量控制向全面質量管理方式轉變,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這也是交通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質量體系、轉化機制的進一步發展。作為線性技術的一部分,公路工程具地形變化大、建筑覆蓋面廣、地質條件與施工工藝均較復雜等特點,公路質量受到作業程序、施工工藝等的影響。因此,在公路施工過程中,對于常見的質量問題需要給予有效管理,以保障工程質量,避免安全隱患,使工程可滿足實際需求,以免因質量問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產生經濟損失。
作為公路工程管理重要組成部分,施工質量管理的落實有助于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且可有效對施工環節中常見性質量問題進行預防,以使施工單位在處理質量事故中所耗費的資金顯著降低,推進施工質量管理呈現出不斷改革與優化的發展趨勢[1]。不僅如此,施工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還可對施工管理水平進行客觀反映,代表施工單位所具資質。而且,從本質上來說,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即是為促進施工水平的提高,并對各個環節進行準確把控,以使公路工程質量得以有效保障。通過對施工管理改革的加強,單位可對施工狀況進行密切的監督和控制,予以施工設計、材料等的標準化管控,以使施工單位形象得以良好樹立,并促進經濟效益提升。而且,對于施工質量管理的加強,還可對施工質量事故進行有效的預防,以使建設成本得以有效節約,更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可以說,施工質量優劣對于施工單位而言,為其市場競爭力的體現,加強施工質量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公路工程項目并非單一工程,而為諸多單項工程組成,唯有每個單位工程均保障質量的合格性,方可使總的工程質量目標得以有效實現。一個工程項目大多需幾年方可實現,可對質量產生影響的不確定因素亦較多。
對于公路建設項目而言,大多于野外作業,其中的橋梁工程更是多于水下、高空進行作業,多工種交叉作業的情況較為普遍,因此對于工程質量控制工作而言,為多種因素的疊加,因而難度較大。在實踐中,因系統質量管理制度的缺乏,加之管理人員經驗不足、意識不強,對于質量管理措施并不能做到嚴格落實,使得質量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管控,進而影響工程質量。
原材料為公路工程建設的基石,但因地域、環境影響而有著較大差異,以路基填筑為例,因公路工程的線性特征,線長而面廣,涉及不同地區與土層,故土質之間的差異較大,并影響到該環節的施工。此外,水泥、粗細集料、石灰等原材料質量均會增加施工質量不確定因素[2]。而施工人員作為重要的施工質量管理因素,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十分關鍵。在公路施工中,因涉及分項工程較多,故不同的專業、工種亦較多,人員專業技術能力、責任意識均可對施工中各個環節質量產生影響,并最終影響到整體質量。另外,在施工中,氣候環境也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一大重要因素。比如說冬季偏低氣溫下,下雪以及結冰等情況使混凝土澆筑困難加大,更易出現凍裂;或者是夏季高溫條件下,在混凝土澆筑中若未采取應對措施,則可增加裂縫等問題的出現幾率。
綜上,公路施工質量管理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管理工作,在復雜性和難度上均居于更高水平,即施工工序、分項工程等繁多,且各個工序施工工藝與技術各有不同,這就無形中提高了施工質量管理要求,需要相關的管理人員在專業知識水平以及管理經驗方面均處于較高水準,以運用先進的手段對施工中行為進行正確判斷和評估。同時,還應積極的對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設備等進行學習和了解,以對其各自特點、適用性予以深刻掌握,并基于科學性、經濟性基礎,對其進行推廣,以促使施工質量提高,并積極創造社會與經濟效益。
施工方案為公路工程施工的指南,所有人員的操作均是依據施工方案而進行的,其準確性、可操作性可對工程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在施工中,施工方案考慮不周以及不夠準確等情況的出現,往往會導致施工進度變慢,甚至出現質量問題,或引發施工事故,造成嚴重后果[3]。此外,通常而言公路工程項目施工環境較為復雜,在施工中若對此缺乏重視,未對施工現場地質、水文、氣象等條件予以充分考量,即進行粗放式施工,則會因此而遭遇種種意外情況,以至于公路工程施工質量隨之下降。因此,對于施工現場地下水埋深、水位、流量以及施工時可能的氣象變化等均應予以充分認識,并進行切實有效控制措施制定,以使環境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盡可能減少,并保障工程質量。
針對于當下的公路施工,其中所運用到的施工工藝、材料、設備等愈發繁多,且要求愈發的高,施工難度隨之不斷增大,這也對施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素養要求,使其能夠對新工藝、新材料等標準有更為準確的理解,并具備較高的實際操作專業能力。然而,目前的施工隊伍存在較大的流動性,且未經專業培訓,在知識涵養及專業技能方面還存在不足,對于施工質量、安全重視度不足,同時質量管理意識以及新技術、新設備推廣與運用能力均非常欠缺。
公路施工項目中施工材料為其物質實體,縱觀當前的公路工程問題,較大比例是由材料質量所誘發的。因此,材料采購就顯得尤為重要。采購人員在采購時,對于設計文件、施工方案中的相關參數、指標具體要求若未準確掌握,且對于供應商提供材料未行合格證的檢查確認,主要材料未經試驗檢驗,這些環節的缺乏或可使不合格材料進場和使用,并因此埋下質量隱患。當然,材料質量的下降,其中供應商為減低成本而生產低價劣質材料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檢測、驗收是公路工程建設的必要環節,但有些單位在實際工作中僅重視表面檢查,而對隱蔽工程及質量的驗收存在忽視。而若隱蔽工程中問題未被及時發現和處理,后期公路工程的應用必然會受到影響,甚至嚴重時會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隱蔽工程的檢測若在全部完工后進行往往較為困難,因若完工后,其處于隱蔽的狀態,因此對于隱蔽工程應在這一環節施工后即進行檢驗、驗收,以提高效率,并可規避全部完工后再行檢驗造成的返工和資金浪費。
在質量管理過程中,應在充分了解施工工程量、工藝要求及質量標準等前提下,對施工方案進行合理的制定,并據此展開科學合理施工,加強進度監控,對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及時的跟蹤,以對每個階段的進展進行有效監測、管理,以使之滿足要求。另外,為使公路工程建設質量提升,同時保障投資效益,施工單位應對相關的工作制度進行學習,并從嚴要求自己,對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予以主動構建,以實現全方位過程質量控制,以對每道工序均行嚴格管理,使每道工序均達質量標準與要求,以使公路工程建設有序、高效推進。同時,要強化責任管理制度,執行項目部管理、公司領導管理及公司部門管理等制度,劃分管理工作責任,構建質量監管機構,配置專業管理人員,對需監管的內容依據不同人員、部門及項目進行合理劃分。并將量化質量考核機制于工作實踐中予以應用,以使各部門、人員責任意識增強。
施工人員作為公路施工工程直接參與者,其專業技術、操作技能對于工程質量優劣有著最為直觀的影響。作為施工單位,應務必做好施工人員遴選與培訓工作。在招聘的環節,即對面試人員進行綜合評估,依據實際施工崗位要求遴選人員;在上崗前要對其進行“三級教育”,否則不準上崗,而且要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在各道工序開工前,應做好技術交底與培訓工作,并形成書面形式,層層傳遞,內容有施工圖紙、設計要求、主要的設計參數及施工工藝、操作規程等,由分項工程技術人員交底給質檢和施工員,施工員再向下交底給班組長,班組長再向一線施工工人進行交底,對于關鍵環節主要技術要求要進行著重交代,并強調質量事故薄弱環節、施工中注意事項等,以使參與其中的施工人員均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認真執行,并相互監督。另外,在進行技術復雜、精度要求高的工藝操作時,應首選經驗豐富、操作熟練的技術工人,同時,應于內部加強技術水平考核,以使人員整體技術水平得以保障和提高,從而促使工程質量提升,實現以預防為主的工程質量控制目標。
在進行施工材料的采購時,應依據主要技術指標、參數等具體要求進行采購計劃制定,并遵從價值工程理論,對材料供應商、施工現場交通距離進行綜合考量,選擇質優價廉施工材料。采購前,對于材料供應商應進行資質核對、材料質量合格書查驗,采購后,還應對材料不同質量檢驗員進行2次以上檢驗,以嚴格把控材料質量關。同時,對于物資保管管理工作亦要加強,以確保物資的有序存放,以免物資發生損壞。
對于公路施工質量的控制需要從事前、事中及事后三個階段予以強調,通過三級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將“跟蹤檢查”、“復檢”、“抽檢”于施工各環節中予以應用,以達到施工質量的良好控制。對于每道工序,自人、材料以及方法、環境等進行控制,以使之滿足施工要求,同時在完成后進行質量標準核查,判定是否達標。各工序的質量檢查工作實行工序負責制,本工序負責人圍繞《工藝細則》進行自檢,簽訂確認,同時下道工序的負責人在開工前進行交接檢驗,簽字認可,隨后由專檢人員進行復檢,經復檢無誤后,方可開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若不合格,則應及時進行整改,直至合格為止。通過這種方式,可對隱蔽工程質量進行及時的檢查和核對,以確保每道工序于可控范圍內,避免質量問題發生。此外,完工驗收制度亦應嚴格施行,這也是質量控制重要環節。在每個分項工程完工后,可圍繞施工合同、設計圖紙以及相關的驗收辦法和評定標準進行驗收,嚴格檢查各個分項工程,以確保各項參數與設計指標相符。當所有分項工程均驗收合格,整個項目的驗收才能合格。
伴隨時代發展,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可積極對先進的施工工藝與技術予以應用,可通過與科研機構或是高校的合作,對國內外先進工藝進行學習,以從整體上提高我國施工建設單位技術水平。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需與實際情況結合,對公路所處區域氣候、溫度等情況進行分析、評估,進而加強創新,形成獨特的技術體系,使公路施工質量得以有效保障。在施工中,可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予以加強。比如說在竣工時,需收集公路工程建設中所有數據于竣工驗收文件中錄入,既往所采用方法為人工手動收集、整編,耗費了人員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且準確性方面也存在不足,當前可以通過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將相關數據精準于計算機中錄入,通過自動化分類管理,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從而實現公路工程數據高效、精準管理。
公路工程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大范圍推進公路工程建設可使偏遠地區經濟發展得以帶動,使地區之間貧富差距得以縮小,對于當下我國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的糾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不僅直接關聯施工安全,同時與其投入后的安全程度、耐用程度亦有關聯,故需從施工方案、施工制度等的制定作為切入點,加強人員專業素質提升、重視材料管理、強化質量監管與驗收,同時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以推進施工技術創新、發展。通過全過程控制,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解決,有效排除施工隱患,并推動公路工程質量的整體提升,以為國家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