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剛
山東京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濟寧 272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各種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在建筑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先進建筑施工技術被使用。其中,預制混凝土結構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并且關系到整個施工項目的質量。它主要是指建筑結構的組成部分,預制混凝土通過裝配、現澆和連接方法逐步形成建筑混凝土的主要構件。另外,隨著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的不斷發展,逐漸實現操作的合理化,組件的質量和尺寸易于控制,模制的模具可以重復使用,從而大大節省了模板的用量[1]。
在建筑工程領域,PC 構件為混凝土預制件,其應用是建筑工業化發展的突出表現。在任何的建筑工程項目中,如果選用了PC 構件,包含的施工注意要點將是非常之多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地基基礎、預制鋼柱基礎和路燈廣告牌柱的鋼筋混凝土基礎與樓板施工都是其中的關鍵流程。與常規的現澆混凝土施工技術相比,這一技術下的突出特征就是所有的構件都是預制的,需要進行模板的制作,作為新的建筑施工方式,PC 構件模板施工技術在未來的工程領域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對新型裝配式建筑工程而言,PC構件模板施工技術下的施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與模具設計質量有著直接關系。預制構件的模具質量與精度是與構件尺寸息息相關的,就模具的構成而言,其包含了預留孔模板、標準底模、側模以及活動模,在模具內的相關構件達到了標準以后,有關施工人員要及時將兩端的動模取出,這主要是由于動模與混凝土板之間屬于鑲嵌關系,取出時可能會存在著非常大的難度,甚至在一些時候會對正常的施工作業產生一定的干擾。此外,模具中并沒有設置有自動脫模機構,這也就使得在脫模時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因此,針對這一情況,一些工程企業往往會設計液壓式脫模機構,在這一機構投入使用以后,不僅可以實現自動脫模,還可以有效提升脫模效率[2]。
實際項目操作過程中經常出現各方圖紙版本不統一,版本更新后各方不能同時注意到更新的地方,造成施工中出現問題。同時因為各種問題造成各方扯皮。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建立制度。
(1)建立圖紙發放登記記錄。
(2)項目中各方人員接受提資只規定一個入口。
(3)對標準化和時間節點嚴格把控。
(4)對設計部人員建立獎懲機制。
(5)對設計院建立獎懲機制要點,制定獎懲要點,招標時發設計院。
(6)PC設計前置,總包各方面工作必須前置,避免出現臨開工時各種趕工的情況。
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模板施工過程中,構件吊裝是一個關鍵工序,其吊裝的效果與施工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保障吊裝的有序開展,需利用精準定位設備來確保吊裝施工的效果,由于設備底部的一側有設置定位孔,可自該孔穿進下一樓板內預先埋下的鋼筋,同時預制墻板之中有套筒裝置,可把其直接套于已穿好的預埋鋼筋中,再通過定位銷與立板中的安裝孔、定位板中的第二處定位孔,實現對下一層樓板、立板以及定位底板之間的充分固定,使其緊密連接起來。另外,在進行預制構件的吊裝施工時,需要使用兩個定位設備,并且要讓兩個設備保持對稱,分別將這兩個定位裝置設備安裝在墻板結構的兩側,當這些作業完成以后,對預制墻板加以吊裝處理[3]。
(1)插筋預埋。插筋采用定位模板并根據預埋位置開孔的方式進行預埋。制作與基礎預埋鋼筋位置一樣的開孔模板,待疊合板吊裝完成后,將需要預埋插筋處的梁鋼筋綁扎完成,將定位模板固定到梁幫上,然后于定位模板上彈設控制線,根據插筋預留預埋圖進行預留插筋孔的留設。待全部定位模板支設完成后,復核開孔位置是否與預留預埋圖一致,然后進行插筋預埋。在定位鋼筋安裝完成后,于定位模板上開設洞口,方便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振動棒的插入。
(2)墻板吊裝準備。吊裝作業應連續進行,吊裝前將墻位置彈好控制線,準備好吊裝設備及測量器具,檢查預埋灌漿套筒無缺陷后,方可進行吊裝。
(3)安放墊塊。先將墻板下面的現澆板面進行鑿毛,清理干凈碎屑,并用清水進行沖洗。本工程由于構件自重大,故選用30mm×30mm金屬墊塊,墊塊厚度2-20mm不等,可根據墊設厚度自行組合。外墻板墊塊放置位置為內頁板四個角,較長構件按照每2m設置1組墊塊。內墻板墊塊靠邊線放置[4]。
在模板組裝之前,為保障良好的應用效果,需首先使用鋼絲刷將模板的底板和側板清理干凈,避免模板中雜物的存在。施工人員要根據模具的尺寸大小規定,從而先實行兩端模板的安裝作業,在這期間,需要利用銷釘來對確保側模定位的整體精確性,最后,做好底模與側模的固定,保持模板穩定性。在全部的安裝作業結束以后,檢查模板安裝效果,使得其尺寸、精度等都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
近年來,隨著新型裝配式建筑在社會生活領域的推廣,PC構件模板施工技術已然在工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保障這一技術的有效推廣與應用,相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守相應的技術要點,提升技術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