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曼寧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四川成都 610499
大多數人對“營改增”的理解并不深入,對其了解僅僅流于表面。通俗來說,“營改增”是稅務的調整,由營業稅變為增值稅,降低企業經營的壓力。增值稅則是稅務部門對在中國境內發生的銷售、加工、勞務等活動產生的增值額所征收的流轉稅[1]。
“營改增”的實施適應社會的變化,也適應市場的發展,有效的刺激了企業的發展,對做好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有所幫助。例如,重復納稅是以往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建筑企業也不例外,但是“營改增”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能夠有效的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同時,在傳統的營業稅的征收過程中,稅務機關的納稅標準是建筑企業開展的工程項目數量,就會出現多次收費的情況,并進行稅款的繳納,這種納稅方式會對建筑企業的現金流產生較大的影響,不利與建筑企業及時收回工程款。在實行“營改增”后,可以降低對企業的負擔,保證企業資金的流動[2]。
資產負債表在企業是中并不少見,也是一種反應企業財務狀況的報表,同時也借此計算企業的各中財務指標,以此分析企業的各項財務能力,例如償債能力等。在實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資金流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變化,而且增值稅作為一種價外稅,在真正實行后,會影響建筑企業的收入狀況,企業利潤也會減少,同時資產的負債率會升高。
“營改增”實施順應社會的變化,也為建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企業可獲得的利潤增多,并且在實際的施工和材料采購的過程中,由于不能保證獲得合規的發票,不能夠扣除進項稅,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購買材料的成本增加。同時,建筑工程的人工費用按照取得勞務收入的11%進行計稅,而一般的勞務公司會將著11%的稅負轉移給施工企業,從而導致建筑企業的人工費用增加。一方面企業的營業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材料成本和人工費用上升,最終導致建筑企業的利潤下降。
“營改增”施行后,稅務部門的工作也就發生了變化,稅務部門對增值稅更為的重視,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也更為嚴格。建筑企業與傳統的生產制造企業并不相同,甚至生產內容也不相同,設計的材料和設備會更為的繁雜,增值稅發票的數量多金額大,從而對建筑企業的發票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
與傳統的營業稅相比,增值稅的核算方法不再沿用傳統的計算方式。在實行“營改增”后,直接影響的就是建筑企業的稅務管理。建筑企業財務人員需要應對這一變化,及時的企業的原有工作進行清算,這也對稅務人員提出來了更多的要求,工作人員需要承擔的責任也更大,工作難度也有所提升。財務人員需要全面的了解“營改增”,針對稅務制度的變化,及時應對企業發展的變化。在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規章制度來進行,以免違反法律,保證流程的規范性,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進行行政和刑事風險的防范。
“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和實施順應社會的變化,相應的政策還不夠完善。因此,建筑企業需時刻關注政策變動情況,從而及時的調整納稅處理事項。同時,建筑企業不能忽視與稅務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需要對稅務部門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幫助企業能夠快速的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企業稅務方面的問題,保證企業納稅合法性。
“營改增”的稅制下,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方式也需要適應政策的要求,傳統的稅務計算方式已經不再適用。財務人員需要及時改變自己的核算方式,掌握新的核算要求。但是并非所有的財務人員都能熟練掌握新的核算方式,建筑企業需要為財務人員提供一定的專業培訓,保證財務人員有能力完成會計核算工作,提高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增值稅專用發票是“營改增”政策的一種新的內容,也是“營改增”政策重要組成部分。建筑企業要將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獲取、開具、流轉和管理等工作與普通的發票區分開,每一家建筑企業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甚至發展方向也有所差異,建筑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增值稅發票管理措施,而不是選擇一刀切的方式,企業需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工作,保證發票管理的規范性[3]。
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建筑企業的納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更為廣闊的納稅籌劃空間。因此,建筑企業應該在正確籌劃材料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籌劃方案,以此來減輕企業稅負,增加企業的利潤。除此之外,科學的設置會計科目,謹慎填列科目金額,按規定完成會計記賬工作,做好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
“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已經是不可逆的,這是傳統財務政策的一種改進,對每一家企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建筑企業也不例外。因此,在“營改增”的大背景下,建筑企業應當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并及時加強對于財務人員的培訓以保證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能夠滿足“營改增”的需求,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