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俊良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消防救援大隊 廣西柳州 545000
從古至今,火災都是造成人民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損失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管理能夠減少火災的發生,減少人們的損失,保證人民群眾的安全[1]。我國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影響了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了人們生活安全的保障。針對目前現有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進行解決是目前提高消防監督檢查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新時期如何有效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新時期背景下,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開展中涉及的工作內容會越來越細化和煩瑣,面對的工作對象情況也差異較大,這給消防隊伍的工作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消防工作的機制尚不完善,無法做到消防檢查面的完全覆蓋,對此需要在后續工作中逐步改進或完善。另外,新時期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也需要進行創新,從而做到與時俱進。但是在一些地區開展此項工作時仍墨守成規,根本沒有意識到外界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就造成部分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流于形式,無法起到真正的作用。
在消防監督管理的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往往忽略了地區的差異性及企業消防的特殊性而導致檢查相關工作開展不順利,傳統的消防管理模式不能夠在當前的情況下起到作用,進而導致檢查人員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的降低,需要及時的對檢查管理模式進行更新。面對目前消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分析,進而更具體的制定相關的檢查管理模式,根據消防監督管理條例中與當地派出所進行合作分工,從而更有效的完成管理檢查工作。
應根據新修正《消防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對住建、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門和各鄉鎮的消防監督職責以條目式方式匯總列出,并理順相關消防監督程序,以政府名義發文明確。同時運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電視、廣播、短信、微信以及普法講堂、普法宣傳服務站、法律咨詢等多個途徑加強消防法律法規和此文件的宣貫,督促各部門和鄉鎮依法履職[2]。
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對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有著正面的推動作用,能夠全面排除隱藏的安全隱患。現在,各大城市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人口密度逐漸擴大,各式的住宅小區、商業樓層也相繼增加,這些地區都是火災常發的地帶。為了規避火災,必須將物聯網技術滲透進去,構建系統化的消防監督檢查體系,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例如,在構建物聯網系統時,可以將城市各種建筑物的電子標簽綜合起來,并導入傳感交互裝置中,消防部門可以隨時對各地區消防通道、設施進行掃描,獲取相應的建筑物信息資料,并重新調整建筑的消防布局,安置完善的消防設備,也方便物業部門管理。其次,物聯網中的傳感裝置還能避免漏檢事故,消防技術人員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遠程操作,調取相應的檢查記錄。在消防業務巡檢過程中,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設置人工智能板塊,用于連接消防室,實現指令自動化。一旦發生火災,系統會發布相應的指示,消防部門會立即趕到現場;同時,建筑群內的負責人也可以自救指導。另外,為了掌握完備的消防業務信息,需要設立監控,發現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時傳遞信息,派遣專人了解問題。在物聯網技術滲透過程中,消防部門需快捷了解火情、火勢,并用物聯網系統進行定位與導航,為救火提供準備。為了提高消防工作效率,消防業務檢查部門可以依托物聯網建立云存儲,搭建云計算框架,并連接網絡,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加密操作,推動消防監督檢查水平全面提高。
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相關法律規定的支持。通過目前的形式對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工作模式進行優化,保留有效的項目,根據法律法規介紹或更改一些不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管理條目,優化相關法律規定,從而優化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模式。通過優化工作內部管理的方式,提高各部門之間的配合默契度,提高監督檢查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的同時還可以的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
在新時期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時需要改變傳統的隨意性檢查,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全面化。這就需要監督檢查執行人員具備良好的業務能力,能夠熟悉消防監督檢查流程,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清楚檢查器材使用方法。在檢查前能夠做好充分準備,在檢查中能夠做到細致全面,在檢查后能針對遇到的消防安全隱患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提升消防監督管理水平除了需要提升執行人員的業務能力之外,還需要提升執法隊員對于執法標準的理解,能夠從嚴執法,杜絕徇私枉法。對此,消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制定獎懲措施和考核機制實現對執行人員監督管理水平的激勵和評定,最終實現消防監督管理執行人員整體水平的提高[3]。
以城市化進度加速為背景,城市人口數量激增,面對越來越密集的城市人口,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壓力倍增,消防隊伍面臨更大的工作挑戰。消防監督檢查模式改革旨在為經濟社會建設、人民群眾的財產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現行消防監督檢查模式面臨改革需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單位要積極承擔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各職能部門之間形成密切配合關系,全面提高社會的火災風險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