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萍
黑龍江興安廣廈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黑龍江大興安嶺 165200
建設生態文明已成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方針。過去建筑行業的發展過于追求建設速度和經濟效益,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能源消耗,綠色建筑的概念應運而生。
科技的發展在給人類文明帶來前所未有的輝煌的同時,也極大地消耗了地球的資源,并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和污染造成嚴重的破壞。近幾年來,資源枯竭、溫室效應、霧霾、地下水污染以及生態破壞開始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以,保護地球生態的責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在建筑工程領域中,綠色節能技術應用而生,建筑工程的目標是達到自然與人和諧共處,對建筑工程中追求盡可能的節約資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與破壞,建構新的提升體驗。節能環保技術中,為了降低資源消耗,必須采用綠色建筑材料。其次重視綠色建筑建設,控制環境污染。另外,安全與衛生文明建設主要是加強合理規劃選址,保護原有生態,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做好自然陽光、通風等因素,充分考慮降低能耗。利用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三廢”排放[1]。
我國建筑產業的發展中忽視人才培養是建筑產業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不平衡的人才培養是制約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另一個導致施工人員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是施工單位缺乏節能意識。許多建筑企業只注重人工成本,而忽視后期維修費用的投入,這是影響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建筑材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工程的質量。近幾年建筑材料市場發展。市場也缺乏一定的管理力度,在工程建設中,建筑材料的質量難以保證,不符合綠色節能的建筑理念。
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中一定要重視綠色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它既是社會經濟問題,又是我國建筑節能發展的重要策略。開發綠色建筑能充分展示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當前綠色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受到技術的限制,不可能達到零能耗的目標。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綠色建筑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我國很多建筑企業都十分重視環保工作,引進了先進的施工設備和施工隊伍,加強了施工技術交流與合作。與中國十大綠色建筑體系相結合,中國綠色建筑標準將促進建筑節能和零能耗。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智能化,更加適應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所以我們要關注智能建筑產業的健康發展,推動綠色智能建筑的發展。我國長期以來存在著許多問題,如環境污染嚴重,土地資源利用率高,建筑材料消耗大等,建筑行業對節能、環保、綠色節能建筑技術重視不夠,在建筑節能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所以提升綠色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水平很重要,它有利于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2]。
我國開展了部分的綠色節能建筑項目,其建筑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工程的穩定性,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證我國經濟的健康和持續發展。為了確保施工人員的素質,滿足施工的需要,施工企業應盡可能提高行業環保意識。建設原則是在建設過程中,使經濟效益最大化,有效地減少了建設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在降低污染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避免對建筑工人健康的危害。節能技術相對于傳統施工技術和環保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施工人員的工作環境,綠色建筑思想隨著我國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由于我國建筑業的巨大需求,其節能建筑技術很難保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要對建筑業進行改革,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實行建筑節能政策,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和有序發展。
墻體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墻結構的最大特點是材料的需求與消耗。保證工程質量,把保證工程質量放在第一位。墻材選擇是保證墻體質量的關鍵。在實施之前,要保證墻體布置合理,并對墻體施工進行合理的評價。如果設計合理,可以保證墻體不會延誤施工,保證墻體質量。工程建設過程中,應加強與施工單位的聯系,確保施工安全。組建監工小組,對墻體施工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墻體質量。確定施工前合理的墻體構造及工作量。要正確評估墻體材料消耗,合理定價。從材料的性能、價格和使用角度考慮,其性能必須符合建筑標準,價格必須在成本允許范圍之內。選用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確保建筑材料的利用率,購買或節約建筑環境等是合理的。不得因保存不當而使材料變質或降低其性能。
建立綠色建筑標準,為綠色建筑技術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支撐。在這一問題上,綠色建筑產業有其合理性和完整性。綠色建筑認證范圍擴大,在政策支持下創造了發展空間。開發綠色建筑,既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又要更新技術。技術含量高、節能效果好的建筑是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重要價值。依據結構形式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施工技術??茖W應用綠色建筑技術,確保工程質量,降低能耗,節能減排。所以,發展綠色建筑產業,政府各部要大力支持人才和資金,科學部署,發揮綠色建筑技術的主導作用,擴大市場,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綠色建筑應該形成相應的監管機制,以支持標準化體系的實施。對區域綠色建筑的實際需要進行綜合分析,以推動區域綠色建筑的發展。
從長遠看,建筑技術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追求速度和質量,而是要把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建筑技術的建設之中。建設項目中,節能施工技術優勢明顯,智慧城市、數字城市的構建離不開新思想、新技術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