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敏
山東省平原縣前曹鎮人民政府 山東德州 253113
農業是第一產業,對于保障我國的民生有著重要的意義。面對經濟發展的全新形勢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農業生產提出的全新要求,農業生產需要與時俱進,采取先進的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從而推進自身發展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國的農業生產可以滿足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需求,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誕生實際上與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無法分割。也正是因此,與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相比,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和技術優勢,其涉及到的經濟發展因素更多,能夠產生更為積極的影響。綠色農業更加符合當前人們的需求和社會發展方向,綠色環保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其市場價格也比傳統農產品的價格高出幾倍不止。與傳統的農業生產不同,綠色種植技術逐漸的產業化和鏈條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整個的農業發展生產,不僅僅是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源頭問題,更關系到了市場占有率和經濟發展的問題。因此,綜合各方因素,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無疑是更符合當前經濟和時代發展需求的[1]。
在之前的發展階段,我國為了追求經濟發展的效益,長時間沿著“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道路進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人民對于生活的質量具有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農業環境的改善,推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我國的綠色建設。因此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進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工作。會使得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有效的提升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的利用率,避免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在農業中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可以實現相關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環,滿足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的綠色經濟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宣傳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人員應當從自身開始重視起來,加大推廣宣傳力度,讓農民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農業種植面積較廣的地區開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講會,宣講會上推廣人員講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點,吸引農戶了解該技術,還可以給農戶分發一些關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海報,讓農民更好地了解該技術的內容。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出臺一些推廣政策,在農業種植基地開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培訓,讓專業的技術人員給農戶授課,并設立技術推廣典范戶,將學成的農戶立成典范,吸引更多的農民積極參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學習[2]。
資金是阻礙各項技術發展的因素之一。在一些偏遠地區,農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農業發展也較為落后,資金不足成為主要難題。很多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需要專業的器材,但在較為貧窮的地區,很多農民無法承擔購買專業器材的資金,給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因此,針對以上情況,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人員應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補助和政策支持,財政部門應加大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保證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基礎設施得到完善,給采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農民分發專業的器材,增加資金補助,鼓勵更多農戶采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并采取簽訂訂單的形式給農戶的綠色農產品提供經濟支持。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不僅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還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實現“脫貧攻堅”。
農業種植技術雖然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新型技術類型,但是由于其實踐時間較短,實踐程度較低,因此在實際的推廣過程中很難保證其沒有問題產生。因此,不可盲目地進行大范圍的推廣應用,而是應該選擇合適地區,設立綠色農業技術種植試點基地,在該基地范圍內進行短期種植技術試驗,提前發現問題并進行整改。建立試點基地是目前綠色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最實際也最能夠降低經濟損失的措施之一,人們通過試點基地既能夠明確綠色種植技術的優勢,也能夠發現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從而進行不斷的完善,真正意義上推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進步。對于龐大的農戶群體來說,輕易改變種植手段是艱難的,經濟效益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新型農業種植技術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很少有農戶會進行合理妥善的解決,而專家也不能夠及時地進行有效處理,最終很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且該部分損失是農戶自己的經濟支出,這會大大地打擊農戶的發展熱情。因此,從全面保障農戶利益的角度考慮,建立試點基地是最穩妥的發展舉措。試點基地的農產品還具備一定的附加商品價值,在這一批農產品價值得到體現后,會從種植源頭到市場形成完整的發展鏈條,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廣和展示作用[3]。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在推廣方面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可以從加大宣傳、完善推廣策略、增加推廣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提高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