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
河北省石津灌區事務中心 河北石家莊 050051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都離不開資源開發和利用,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大氣層中的有害氣體越來越多、臭氧漏洞不斷擴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這些都導致全球降水量受到影響,使我國各個地區出現旱澇風險的可能性增加,這就對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提高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才能降低洪澇災害對區域百姓造成的不利影響。
水利信息化是在水利工作的基礎上引入信息管理技術,以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信息化管理是現代水利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論述中指出了水利行業“互聯網+”的發展路徑。目前,我國許多水利工程已經開始使用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通信技術等。多種信息技術在水利防洪抗旱工作中的綜合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水利工作。效率和效益,并充分體現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價值。目前,這些信息技術在水文監測,日常數據管理和信息傳輸中的應用效果比較明顯。例如,現代水利工程中的GPS技術利用電磁波信號來測量水利工程,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優點。
防洪決策過程需要各種數據和專業知識作為決策支持,決策者需要快速獲得各種類型的信息。但是,由于在處理災難事件時受時間和地點的客觀限制,數據通常會丟失并且無法及時獲取。為此,有必要建立一個信息和數據共享中心,以消除信息壁壘,并提供一個專業交流和聯系的平臺,以討論和參考其他成員收集和分析的知識。通過信息和數據共享中心,決策者可以共享數據和信息,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共同針對某個問題進行決策和研究;通過聯合協商,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洪抗旱計劃,以提高決策的可行性。在汛期,可以實現防洪技術知識的共享,節省數據查詢時間,提高防洪工作效率。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來提高工作效率并整合行業資源。
建立數據庫,通過整合大數據,建立信息查詢,專家數據庫,案例數據庫等系統,可以借鑒以往面對災難的經驗,更好地提出解決方案,進而提高工作效果以及數據收集的效率。特別是對于洪水和干旱較多的地區,通過標準化的管理系統,可以使該地區的災難損失降到最低。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根據當地情況提出針對不同地區的解決方案,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減少重復工作,提高防洪抗旱的效果。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系統,培訓相關人員,確保對系統的有效支持。。
衛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轉發無線電波,在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進行通信,使用的無線電波頻率為微波頻段(300 MHz~300 GHz)。衛星視頻會議系統主要用于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指揮中心與各級民政部門以及災害現場的協調溝通、會議會商 。與其他通信技術相比,衛星通信技術具有許多獨特優點,包括:①覆蓋范圍廣。衛星通信覆蓋面廣,適合于站點分散、面狀分布、遠離城市和公用電信網覆蓋不到的邊遠地區組建通信網,作為水庫及水文測站的通信手段尤為合適。②建設投資省。衛星通信不需要建設中繼站,無需建通信鐵塔,一個衛星地面站造價還不及一個微波中繼站建站投資的1/4。③安裝調試便利。衛星地面站設備輕便,天線口徑小,架設方便,安裝及調試的時間也很短,可用于防洪搶險現場的指揮調度,是應急通信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④可靠性高。除衛星轉發器外,傳輸線路上沒有中間環節,各個小站之間相互獨立,互不影響,可靠性高。⑤傳輸質量好。衛星數據傳輸速率可達2048 kbps以上,誤碼率優于10-7,話音的誤碼率優于10-6。⑥抗水毀能力強。與地面通信系統相比,衛星通信受自然災害特別是洪水災害損毀的概率小,單站點故障不影響其他遠端站或全網的正常通信。利用衛星通信的優點,結合水利系統防汛抗旱的業務特點,可將衛星通信網作為防汛抗旱會商系統的備用通信信道,提升會商系統的可用性,還可在緊急情況下通過衛星鏈路召開臨時視頻會議,以解決突發事件現場無公網覆蓋情況下的音、視頻傳輸問題。
(1)隨著產業鏈配套逐漸成熟,硬件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和市場價格的降低,各種專業的應用軟件也在趨于成熟和完善,市場關注度不斷攀升,專業級無人機市場呈現巨大的潛力,消費級無人機的客戶群體越來越越多,各個細分領域將不斷擴大,客戶規模呈現大幅度增長,在搶險救災、國土資源、防汛抗旱、能源、水利工程、環境監測等領域將會得到更加深入、廣泛的應用。
(2)無人機對水庫、河流、湖泊的連續不斷監測,可以獲得監測水范圍的實時變化情況,通過獲得的一系列基礎數據、影像資料等,通過專業的軟件分析研究可以逐步實現水域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從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3)利用無人機技術可以進行水土保持的研究,水利監測與水利管理。水情監測、河道走向、水庫監測、洪災區域檢查等,在發生災情時還可查看水毀橋梁、淹沒區域等情況
近年來,隨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系列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相繼應用于各個行業。作為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項目,防洪抗旱工作需要納入信息技術,從根本上提高應急響應水平,實現更有效的防災減災。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在數據管理,信息傳輸與共享以及相關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討論了防洪和抗旱信息化的應用,其結論可為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