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平度市南村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山東青島 266000
農業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呈現出集約型的經濟管理特征,農業經濟管理的難度不斷提高,對于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迅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主的信息技術正逐步應用于農業經濟建設和管理中,為農產品的開發、生產帶來積極的影響,農戶也獲得較大的收益?;诖耍r業管理人員和部門應該引起重視,不斷把信息化技術融入農業經濟管理建設發展中,不斷完善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質效。
農民收入水平與社會建設緊密相關,就當前農業發展現狀來講,很多農民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且形成惡性循環,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比較封閉。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運用,能增強農民在生產經營中的主動性,了解市場實際需求,在市場導向下制訂合理的生產計劃,從而實現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
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農業經濟管理中,有利于推動農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使我國在國際農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在網絡中發展商貿經濟,促進農業生產與銷售一體化。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逐漸由資源型向知識型轉變。就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來看,傳統農業在農業體系中仍占據主導地位,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農業經濟管理中,能有效促使我國農業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基礎設施是進行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只有在一定的基礎設施建立的環境里,才能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價值和優勢,才能推進預期的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首先,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該予以重視,不斷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投入,積極引進信息數據基礎設備,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構建更好的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其次,政府部門應該積極把相關資金投入到農村經濟建設中,突出政策帶來的經濟福利,從而能夠較為全面地提升農村的建設質量和效益,為農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后,政府部門還應該積極引導相關技術企業和部門進行農村信息化建設工程,鼓勵相關企業大膽進行技術實驗和運用,同時還可以讓國內外相關的先進技術融入于實際工作之中,提升工作質量。
信息技術已成為社會工作的重要輔助內容,農業經濟管理作為社會工作的組成部分,也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對此,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引起重視,積極深化信息技術的認識和了解,不斷突出信息技術的技術優勢,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率。首先,應該加大對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發投入,利用政策的引導,有序安排相關部門機構對農業經濟進行研究工作。其次,在農業經濟研究,還應該創新研究信息技術融入于農業發展中的模式。要在機械設備開發利用等方面融入信息技術,對于生物工程建設、農業種植技術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研究,甚至于農業經濟的管理體制、管理模式也能夠發揮信息技術的技術優勢,從而實現農業創新發展。最后,相關部門還應該積極進行探索,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出環境友好型經濟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和社會環境的全面發展,凸顯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在農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中,要制定農業信息采集標準,規范農業信息采集渠道,對采集后的信息進行存儲、傳輸和共享,進而提高農業信息利用率。此外,在系統開發中,要引入先進技術拓展系統功能,使系統功能涵蓋多功能農業管理、農業產業鏈管理、農村生產要素配置等方面,以提高農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用價值。農業管理服務系統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家信息化發展和電子政務建設的需要,實施農業電子政務建設,開發建設網絡辦公系統,建立農業政務管理開放數據庫,實現農業部門的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督管理等網絡處理事項,提高政務管理的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
在農業經濟管理中,要搭建覆蓋農業生產活動各個方面的農業網絡,建設農業信息數據庫,將所有涉農信息都納入到數據庫中進行統一管理和充分利用。如,農業信息數據庫要收集本地區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農作物種植、農民收入等方面的資料數據,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可靠資料。同時,農業農村局還應分類建設農業信息數據庫,如建設綜合性農業數據庫和專業特色數據庫,以不斷擴大數據庫的信息容量,提高農村信息收集利用效率。
傳統模式下的信息服務體系中存在較多問題,以至于農產品產出與市場需求之間出現不對稱問題。在此種情況下,農產品往往會存在滯銷現象,農民的經濟效益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相關部門應注重信息服務體系的完善性,使農民獲得更多與市場相關的信息,以增加經濟收益,使農民獲得經濟上的實惠,也有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科學技術、政治環境都得到全面發展。而信息技術作為我國關鍵技術,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加大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應該予以重視,充分意識到農業經濟對于我國經濟的基礎性作用,加大農村信息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實現農業經濟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