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
上海原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0
在國家創新發展戰略背景下,建筑創新設計逐漸成為其中的關鍵環節,其主要是建筑設計人員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創新性改造設計,在滿足經濟性、實用性要求的基礎上,注重建筑外觀、人文特色、節能環保等設計。現階段,建筑改造創新設計需要在兼具實用性、經濟性的基礎上,突出時尚性、人文氣息,為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工作的有效進行提供支持,推動城市建設發展。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此推動下,人們對居的住環境和建筑工程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設計管理是建筑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的效果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居住安全。建筑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并不斷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持續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仔細勘察實際施工場地的地質條件和地理條件,做到因地制宜,并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創造出獨具風格和特性的建筑設計方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城市空間資源的同時,還要體現出現代的建筑風格。另外,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也必須要重視環境的設計,要做到以人為本,重視各部分功能區的合理劃分,從空間的圍合和空間的序列構成等多個角度進行建筑設計的完善[1]。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城市規模不斷擴張,作為城市中的重要內容,建筑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在當代的城市中,建筑象征城市的標志,人們對城市的了解和認知,主要體現在建筑上,建筑物見證了城市的進化過程,同時,也滲透出了各種地域性文化。人們在對建筑物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為建筑本身以及周邊環境,所以為了提升建筑美觀性,滿足人們的審美,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在環境藝術設計環節加強建筑物與周邊環境的有效融合。人類都有崇尚自然的本性,對自然生態非常的推崇,自古以來,建筑物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都是一個重要的設計方向,在任何朝代,建筑內部環境都具有十足的美觀性,而且建筑外部與周邊環境相和諧,這也是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在這一點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充分的體現出了建筑與環境的和諧之美,在故宮的設計過程中,為了突顯出皇家的莊嚴之美,在色彩上主要選擇了紅黃兩色,在太和殿的設計上,不僅將其設計在了故宮的中心,并且在其正前方設置了一個大型廣場,以此來進一步體現出建筑的莊嚴感,在御花園的烘托下,整個故宮呈現了一片莊嚴之美,具有非常鮮明的建筑特點[2]。
從現實的視角看,主題體現為互為聯系的空間內反復出現的建筑理念,它是異中求同的統一化建設需要。例如:貝聿銘設計的北京香山飯店以45°角基本圖形,就是在建筑空間的內外部分反復的使用。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受眾者就可以在主題的基礎上,強化五官感知,滿足物質的精神需求,達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另外,還存在一些構思精巧、制作精美的藝術裝飾品,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如果使用得當,那么就會達到深化主題的主要價值,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完美的設計理念只有得到技術的支持才能變成現實[3]。設計師為了滿足人們的迫切需要,就需要具備新穎的創作理念。另外,還需要滿足時代發展,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在技術的基礎上,減少資源的使用,在綠色、環保的基礎上,達到對應的藝術效果,滿足現代化的發展路徑。
建筑比例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外觀尺寸,包括長寬高等幾何尺寸,這些尺寸之間的比例關系,會對建筑美觀性與協調性產生直接的影響。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建筑領域中,一直把建筑設計作為一種技術性工作,但是實際上,這項工作也存在鮮明的藝術性特點,尤其是對于現代建筑來說,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建筑設計美觀性,將建筑物利用一定的設計手段,融入大環境中形成一個整體,以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從本質上來看,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存在很強的相似性,都是通過各種幾何元素的應用,利用繪圖軟件,把設計人員的構想進行呈現,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的結合,可以形成更好的設計成果,通過對周邊環境的改造,保證建筑物的協調性[4-5]。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強化建筑設計創新工作,明確未來建筑設計的創新方向,加強理論知識創新、人性化設計以及實際可操作性設計,應用現代化技術達成多元化設計,做好綠色建筑、消防設計等工作,促進現代建筑設計的快速發展,推動建筑行業的和諧、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