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壯壯
濰坊市濰城區財政局 山東濰坊 261057
時代的發展使得近年來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和應用變得規范化,資金的撥付和使用變得更加透明,由以往的分散變得更加集中。同時,在實際的專項資金監管過程中,依然會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如何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是財政部門應當思考的問題,也是社會發展必然解決的問題。
我國設立了多種類型的財務專項資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面對同一個項目出現多批資金的下發,也有可能一個項目在申請之后,久久拿不到資金。尤其是針對一些市級支農和城市一體化、自主科技創新和科技發展等,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沒有得到精確的劃分,公共部分和個人部分也沒有明確劃分,更加談不上購置費、業務費的板塊劃分等,由此使得實際的使用中常常出現反復多次的現象,大大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阻礙了管理工作的發展[1]。
專項資金在分配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財務部門都是采用“切塊”的方式,這一模式存在較高的主觀性。同時,針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項目來說,財務部門在安排資金的時候很難把握定額標準,在編制預算的環節效率較低,進而造成了專項資金的實際需求和預算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此外,還有個別財政部門重申請、輕使用,在申請環節沒有對相關項目的資金使用充分論證,從而造成了后續資金浪費的現象,阻礙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雖然相關部門已經建立了專項資金的管理和評價機制,但是依然存在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制度內容不具體、不詳盡、針對性不強,對于財務人員的工作行為指導性不足。同時,在實際的管控過程中,個別財政部門只是照搬其他單位的管理方案,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使得制度的操作性不強[2]。而績效評價和監督機制存在的缺陷,也會造成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相關監督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并且在資金使用之后,也沒有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審核檢查,最終降低了資金管理的工作效率。
首先,政府部門必須要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的整合力度,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各項資金統一起來,完善相應的資金管理機制,使得資金能夠更好的被集中管理。其次,在實際整合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基于法律法規,遵循有序運行的要求,對各項資金的管控科學分類,而后再在試點推行。由此不僅能打破傳統部門觀念和利益相等的原則,還能夠為后續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奠定基礎。負責管理的人員需要全方位的考慮,結合不同的項目內容,從多個層面著手,對資金進行考核和分配。例如,對于一些相似度極高的項目如自主科技創新和科技發展,就可以將二者的申請資金合并,大大避免了資金重疊的現象。對于一些不同部門可以實現相同資金的整合,最終合理的將資金分比例投入到特定項目領域中,最大程度的發揮資金的使用價值。
預算編制作為專項資金申請和管理的重要環節,各個部門必須要安排專業人員對項目進行論證,基于項目的可行性展開多層次的分析和評估,由此明確各個資金的使用效能。加強對資金的審批力度,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預算編制標準,對各個環節實施審批工作,由此得出結果,成為科學合理的參考建議。與此同時,成立權威性的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管理機制,由專業的人員應用先進的計算方法,對各項預算標準數據庫實現有效建設。應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歷史數據,從中探索出參考數據的規律性,進而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預算定額標準。
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不僅需要完善的規章條例,還需要績效評價和反饋機制的構建,在實際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利用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評價的方法,從多個層面展開績效監督,促使整個過程的資金管理具有規范性。例如,工作人員在引入綜合績效指標體系時,就應當圍繞投入產出分析構建模型,基于各項維度的具體標準,對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客觀分析,由此公正的評價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應用軟件系統,將最終數據整合并分析,最終形成一套真實的反饋結果,工作人員參考此結果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合理的安排后續的工作內容。除此之外,要明確財政部門、專項資金使用單位的各個職責,在財政部門內部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確保各個環節的規范實施[3]。充分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公眾的外部監督,針對資金監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整改。
財政專項資金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財務人員必須要明確專項資金和日常經費之間的差異,掌握專項資金的特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多個層面調整管理模式,由此確保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的作用。